APP下载

反思:编辑成长与发展的助推剂

2020-03-17刘琪

今传媒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主题成长

刘琪

摘 要:编辑工作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要想突破瓶颈,获得持续发展,需要编辑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进而从学习中受益。本文以教育类期刊稿件的审理为例,阐述了编辑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反思学科本质、反思有效阅读、反思相关主题,以此实现效率和质量上的双提升。

关键词:反思;学科本质;有效阅读;主题;成长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2-0126-03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erbert J·Freudenberger 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一词,他认为倦怠这种情绪性耗竭症状是在工作情境中出现的。当工作时间、数量、强度等方面对个人的能力、精力及资源要求过高时,人们就会处于负性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如情感耗竭、精疲力尽、工作投入程度降低、无成就感等[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数据显示,我国有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新闻出版/媒体领域的编辑记者职业倦怠率约为38%,与其他职业相比,排名靠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编辑工作的特点。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编辑就是默默付出的文字工作者,长期的稿件审理与反复进行的稿件加工让处于幕后的编辑工作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激情;二是编辑本身对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许多编辑找不到工作热情,对工作应如何开展,如何提升自我等问题缺乏思考,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倦感,难以在工作中获得职业满足。因此,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探索如何让编辑工作富有激情,如何让编辑更有职业认可感和发展空间[2,3],也有不少出版单位试图通过用人策略的调整激发编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4]。

事实上,职业倦怠不仅出现在编辑工作中,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入职1~2年的时间内成长最为显著,之后便普遍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很难出现明显的提升。所以,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在业务上有所改进,也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总是收效甚微,难以做得更好。

针对这样的现象,教育管理者Eduardo Brice分析得出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区和执行区 ,我们花在学习区的时间决定了我们的成长空间和速度,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执行区,因此如果我们想在某一方面做得更好,就应花更多的时间通过学习去反思、调整,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执行层面,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简单操作。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中也提到:“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和反思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5]。由此可见,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摆脱职业倦怠、提升业务能力,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积极观察和反思,通过客觀、系统的反思来激活与丰富学习区,进而推进执行区的表现能力,实现日益精湛、持续发展的职业追求。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与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每天都会被各种信息包围,这种压倒性的泛滥咨询对我们接收有效信息和理解相关信息是一种阻碍。审稿工作是对稿件质量评价的一种选择性工作,目的是从来稿中选择有新意、有代表性的优秀稿件,对保障信息质量、确保内容精准、提供前沿动态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编辑的审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编辑的学科素养和思想水平,是需要编辑在积累中不断提升的核心能力。本文以教育类期刊稿件审理为例,来谈在审理稿件过程中编辑应该反思些什么,应如何反思,这种反思又是如何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

一、对学科本质的反思

准确把握稿件需要对学科本质进行反思。审稿过程是对稿件选择与评价的过程,而任何选择与评价都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一旦确定,选择与评价才能开展。那么,审稿标准到底是什么?也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在笔者看来审稿的标准不是一味求新,而是踏实求本,这里的“本”即是指学科的本质。下面,就结合稿件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三种审稿误区,谈谈为什么要进行对学科本质的反思:1.盲目求新。盲目追求所谓的行业热点,认为讨论热点话题的文章就是有新意的文章,对一些现象和研究热点盲目跟风,甚至照搬国外的新词、热词。例如,近几年兴起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这些新词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但是否有用要看应用的环境是否与之契合。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吹捧新教育技术的优势,不但不能客观全面地理解与应用新技术,还会舍本逐末,过分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了本应重视的学生思维发展。陶行知说,“慕其美名而失其真意”则“弥近似而大乱真”,正是这个道理。2.过用学科。许多学者为了研究而研究,把问题处理变得程式化、复杂化,表面上感觉学科性提高了,其实有违学科的本真。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数据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对于许多一目了然、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没有必要非得通过实验、数据的形式呈现,这样既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了理解难度,又使学生缺乏其他直观方面的体验,机械依赖数据结果。3.缺乏质疑。对于稿件缺乏质疑,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评价,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更难以通过编读交流提升发掘稿件的能力。在理解力上的增进是通过质疑-解疑的不断推进而实现的,所以审稿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的表意是否清晰?作者要回答怎样的问题?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客观、全面?是否存在偏颇与疏漏?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回答了这些问题,判断与评价一篇稿件便水到渠成。

二、对有效阅读的反思

高效审理稿件需要对有效阅读进行反思。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然而我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层次却仍然处在基本水平[6]。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审稿、编校、设计、写作都与阅读密切相关,但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字词用法、文本格式等编辑实务方面的学习,却忽视了对阅读能力的关注,进而导致编辑难以把握稿件内容,难以厘清稿件框架,难以高效加工稿件等问题的出现。审稿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的过程,可以说,阅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稿质量。因此,要想提高审稿的质量和效率,编辑比其他职业更需要反思阅读活动本身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在审稿工作中,编辑应该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抓住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关键词和逻辑。首先是关键词,一般的文章都会有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大意和创新之处,在审稿中常常被我们所重视,但是关键词却经常被我们一眼带过,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其实,有效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与作者表达相通的关键词,作者与读者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在对共通词义的理解上,因此找到并熟悉关键词,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力。在关键词中,有一些词是在我们之前认知经验中出现过的,此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作者表达的意义是否有新的内涵,是否有更深的层次;有一些词是我们从未了解的新词,我们则可以先对关键词进行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建立对词义本身的基本认识,再去了解作者企图传达的意思,这样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逻辑,我们若想精确把握一篇文章的涵义,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就是逻辑。作者按照一定的逻辑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对逻辑的运用能力反映出作者的思维能力,所以编辑固然需要运用逻辑将文章的框架结构找出来,厘清文章各层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麦肯锡工作法中提出,逻辑连接词(如因此、但是、结果、而且等)及段落安排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文章的“魂”,因此,在审稿中我们应在具体句段中格外注意连接词,以及不同段落(即不同信息区域)之间的关系[7]。正确地运用逻辑不仅能让我们迅速掌握文章内容,还有助于提升自己对复杂文章进行更深层分析的能力。

三、对相关主题的反思

专题策划审稿需要對相关主题进行反思。专题策划是为了产生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围绕同一主题组织推出一组作品,是期刊编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有助于增强期刊的内容深度和作品力度,吸引更多读者关注。专题策划工作从一开始的方案形成到最后的专题推出都建立在对稿件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当前,期刊编辑普遍缺乏专题策划和组稿能力,要么就是想不出专题,要么就是对专题的拿捏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编辑对稿件的挖掘、对专题的理解能力不足。在稿件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单篇文章的情况,而缺乏对同一主题文章进行对比性反思,缺乏对主题系统、全面的反思。当然,稿件阅读量和工作经验会影响编辑的组稿与专题策划能力,但我们不应只是依赖在量上的突破,还应反思在质的提高上。要提高期刊编辑的专题策划能力,就需要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展开主题式反思,以主题式阅读,丰富和深化自己对具体内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对问题较为全面的理解,才能从分析中发现作者在解决问题中存在的漏洞,才能实现对未知领域的稿件发掘,才能通过合理的组配与专题策划提升读者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广度与深度,将被动的稿件审理工作变为主动的稿件挖掘工作。例如,教育部于2018年1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人们对“核心素养”依次展开了激烈地探讨,“核心素养”一词也在文章中频频出现。我们要想挖掘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认识,促进新课标的落实,就需要对新课标进行主题式反思。例如,我们可以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主题式反思:一种是线性思维,如以时间为主线,了解“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形成背景和诞生条件,明白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和时代需求;或以学期为主线,了解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发展,以此掌握核心素养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联系。另一种是发散性思维,如以文本要素为核心,展开对核心素养具体维度、水平、与学科特点的关联等,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核心以及具体表现;或以核心素养的某个维度为核心,展开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主题式反思是促进理解力的关键,整理与分析同一主题的稿件,或从某一主题切入从不同角度约稿,都是编辑在审理稿件过程中开展主题式反思的有效方式,有助于编辑提高审稿能力,成长为学者型编辑。

邹韬奋曾说:“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在咨询泛滥的时代,整合有效信息、精选优质内容编辑更应该通过反思保有一份“自觉心”,反思学科本质、反思有效阅读、反思相关主题,使审稿工作从被动地接收到主动地发掘,从片面地认识到全面地掌握,从浅层地分析到深度地解读。

参考文献:

[1] 高巍.职业倦怠及其成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2):115-116.

[2] 王雪萍,周宇红.论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工作激情[J].编辑学报,2013,25(5):495-497.

[3] 马争朝,刘国华.浅论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涯和工作激情[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119-122.

[4] 张宗芳.人才兴社,创新强社——新时期出版社人才创新培养的三个问题[J].出版广角,2017(8):19-21.

[5]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6]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 高彬尚孝著.郑舜珑译.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主题成长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