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指导下的意识形态路径探析

2020-03-17于慧敏张鸣骏

今传媒 2020年2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意识形态

于慧敏 张鸣骏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舆论思想。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两者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内容概括出发,结合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探究从新闻舆论指导思想中得到的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着眼,以期当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得到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新闻舆论观;意识形态;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2-000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从理论创新、实践发展、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设性要求,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工作指明方向。新闻舆论传播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期工作和重要途径,意识形态也直接影响着新闻舆论传播,两者密不可分。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是各界讨论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可见其重要程度。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角度探究意识形态的建设,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大量意识形态价值,对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基本遵循。

一、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理论渊源与核心内容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都对新闻舆论有过较为完整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借鉴和启发作用,也成为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马克思不仅强调“新闻自由”,更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报刊”理念,“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表示报刊要展现出真实的政治态度,保持新闻本质的真实与纯粹。恩格斯则着力于抨击当时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舆论混乱现象,他指出党刊的主要任务就是“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停刊后,立即创办了《新莱茵报》,其也成为共产党同盟机关报,希望文章有“像榴弹一样打击敌人”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中指出:“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够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也就是在这里,提出了著名的“喉舌”概念。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列宁不仅对修正主义、帝国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指出资产阶级通过霸占报刊这种占传播优势的工具,向工人阶级传播意识形态。还为无产阶级指明方向: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报的思想性、坚定性和不妥协性。

(二)我国各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松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建设,各领导人都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过重要论述,也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支持。

邓小平指出要坚定地占领政治思想阵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提出了重要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强调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当成最基本的任务。后来在党的会议上也进一步强调了思想工作者要明确立场,积极向上。江泽民同样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他指出“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强调舆论导向的作用,要坚持引导而非“堵”;具体提出了“四以方针”,他还从新闻媒体人、新闻舆论单位、新闻舆论工作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胡锦涛首次把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列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他强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强调加强主流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新闻力量。

三位领导人的新闻舆论思想都重点把握了新闻舆论的政治性质与党性力量,无论什么阶段,新闻舆论都一定要讲政治且离不开政治属性。只有始终不忘政治前提,才能真正做好党与人民联系的纽带。

(三)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

我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新闻舆论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不同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指导。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几次重要讲话中: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8·19”讲话、2015年时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12·25”讲话、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2·19”讲话、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总结几次讲话内容,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党性、人民性,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党就是人民群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在2016年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來”,强调新闻舆论的党性与人民性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一。他还提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媒体自身也要具备向党看齐的意识。党性绝不是空洞的话语,而是要融入新闻宣传的每一个方面。

2.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占据新闻舆论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绝不能放松。掌控新闻舆论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就是良好的意识形态建设。新闻工作任重道远,在营造新闻舆论政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工作在展开时都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为了迎合受众,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擦边球”的行为。

3.始终遵循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尊重新闻舆论的规律,就是要“接地气”,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闻传播的规律指出在进行宣传时要贯彻“时、度、效”。作为党与群众的一架桥梁,新闻舆论建设更要说真话、体现真实的关切,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的现状与阻碍

“意識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极为重要,它是维系一个社会的重要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不断完善的意识形态建设。

(一)新的历史节点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如今我国已进入了新时代,党情、国情都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这些都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意识形态建设在这个时候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要想长远发展,不能仅限于对内深化,还要兼顾向外输出,有了国际话语权,才能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认同中国发展。当前,我们必须真正掌握国际话语权,以利于世界人民客观地认识中国。我们更要主动出击,向世界讲好中国声音,这对建设意识形态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媒体时代给意识形态构建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目前,国际上出现了很多不安定因素,除了西方某些国家的“作用”,这种现象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混乱,其中新媒体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发生转变,这都对我国构建意识形态发展提出挑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有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严重的人,时不时的跳出来,鼓吹所谓的民主、普世价值。如顶着“公知”帽子的一些网络大V,鼓吹着与我国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文化,实际就是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其目的是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进程,为西方的“颜色革命”摇旗呐喊,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三)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人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难度较大  如今的青年都是80、90后,出生就享受着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大部分不安定分子就是青年人。追溯原因,一方面,就是他们接受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教育。有学者指出,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规模的学校集中教育逐渐消解,灵活多样、无固定地点时间的分散式教育渐成主流。”再加上各个渠道西方思想的冲击,经别有用心的势力挑拨后,理想信念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很容易受到蛊惑,做出错误的举动;另一方面,从青年人自我意识形成的规律分析,二十岁左右的人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意识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从小接受着父母与学校教育的青年人逐渐有了自主意识的选择权,这个节点很容易滋生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想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长。再加上如今年轻人的独立性、自尊心都很强,如何进行有效教育、引导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意识形态路径探析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直位于意识形态战线的前沿。新闻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途径,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不仅为新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指导。

(一)加强媒体融合发展,在各个领域构建并完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经济等都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飞跃,而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需要长远构建的工程,还没能同步雄起,加上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一定程度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纷乱状态,民众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分化趋势。要想让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更加坚固完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突进媒介深度融合,更高效地为意识形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既要利用新媒体的强大优势来扩展传播渠道、增强影响力,又要坚持好党性原则不动摇,在保证原阵地不丢失的同时,拓宽传播领域,打造出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传播框架。让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联动、形成合力,利用好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和新媒体的资源,及时反馈民众关注的问题,保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每个媒介都能够掷地有声。

(二)意识形态建设也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中要坚决反对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的理论与实践,坚持党性原则。同时充分考虑到人民性,了解人民真正的声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在当今形势下,社会思潮日渐多样化和人们思想日趋多元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我们一方面,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充分承认和尊重一切合理价值观的存在,同时多鼓励民众说出自己的诉求、倾听不同群体的心声;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那些“拜金主义”“键盘侠”等腐朽落后的思想现象进行批评和引导,而对于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党反社会的言论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处理和回击。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党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主旋律弘扬好,把人民的声音反映好,才能让主流意识形态的春风吹进人们心中。

(三)完善各项监督机制,提高意识形态传播者自身素质  “人才是第一资源”,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思想,可以看出他对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重视。越是重要的工作、艰巨的任务,越是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去完成,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

针对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自觉承担政治责任。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新媒体的发展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参与者都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样,做到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和作风优良。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专业知识,自然无法胜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相关部门还可以完善相关监察机制,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让每一位传播者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传播者也要严格要求自身,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对自己传播的主流意识形态发自内心的信仰与尊重,才能“说”出好的效果。

我国的国际话语亟需提升,不仅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的进步,也要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落后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足以可见话语权的重要性。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有人来对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发展,这一切都对意识形态传播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考验,也为我国建设主流意识形态指明了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352+115.

[2]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网,2016-02-20.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陈晓勇.“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意识形态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