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办期刊的效益评价
2020-03-17崔国平
崔国平
摘 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高校主办期刊的投入和产出要素进行分析,建立高校主办期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高校主办期刊对本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可以促使高校明确期刊定位,更好地支持期刊发展,同时期刊出版单位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效益,更好地服务于主办高校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校;期刊;投入;产出;效益;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2-0119-04
一、引 言
高校主办的期刊是知识创新的载体,是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十分重视期刊出版工作,主办了很多学报,基本上达到了一校一刊。综合性大学一般主办有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两种学报,重点大学还办有专业性学术期刊。
目前我国高校主办期刊有2 000多种,几十年来,高校主办期刊为我国科学事业和高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高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但随着期刊业的发展,校办期刊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传统意义上,校办期刊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但校办期刊,尤其是学报,内部一直存在两大矛盾——学报的综合性与读者需求专一性之间的矛盾;开放办刊与学报办刊宗旨的内向性之间的矛盾[1]。学报学科涵盖众多,无法反映学科研究前沿水平,不利于加入专业检索数据库,不利于编辑审阅编辑稿件。即使高校主办的期刊属于专业期刊,也因主办单位分散、出版期刊数量少等原因难以实现规模化出版。关于高校主办期刊的改革问题,近年来一直争议不断。那么,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高校主办期刊每年要有哪些投入?给学校建设发展带来了多大的贡献?高校是否值得继续主办期刊?为此,本文试图建立指标体系,对高校主办期刊的效益进行量化分析,明确校办期刊对高校发展作出的贡献,以期为校办期刊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高校主办期刊在展示高校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发展、培养人才梯队等方面对学校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校办期刊对主办高校还有扩大影响、促进交流的作用[2]。
关于校办期刊对高校发展的贡献,目前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学科的促进作用,且进行定性分析的文献较多,而定量分析的文献非常少。王国栋等人认为,特色学科及新兴学科是重点学科的成长点,高校学报对于重点学科成长过程中学术研究的深入、人才梯队的建设起着带动桥梁作用,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国际化交流平台,并以南京林业大学部分重点学科带头人发文情况的统计,说明了学报对重点学科的支持[3]。徐玉梅等以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对2008~2010年在自然科学版发表的论文进行学科分析,对栏目设置及各学科发表的论文数量与立项建设学科内容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进行统计,论证了学报对立项建设学科的支撑作用[4]。蔡剑英等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至2005年刊载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说明了该校10年来的学科发展变化与相应的科研成果产出情况,并从学术交流、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学报的交流与传播、窗口展示、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主要功能[5]。朱棟梁在建立科技期刊质量评估指标及体系时,对其中效益评价指标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分析,引入成果反响率、成果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指标[6]。
综上所述,高校主办期刊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这些文献对校办期刊产出的效益分析不够全面,没有全面反映校办期刊对学校总体发展的贡献,缺少量化分析及其指标体系。本文将对校办期刊的投入和产出要素进行梳理,分析高校主办期刊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并设计统计指标体系,以期能对其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为期刊正确定位、提高服务意识提供参考,从而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三、评价指标选取
对高校主办期刊的效益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出版期刊是一项多投入(人、财、物等)、多产出(论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的复杂活动,评价高校期刊的出版效率涉及很多因素,尤其是社会效益体现形式多样,互相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很难确切量化,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不能立竿见影。本文尝试对高校主办期刊的投入和产出建立指标体系,对校办期刊的效益进行分析,以此来衡量校办期刊对本校发展的贡献。
(一)校办期刊的办刊投入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创办期刊应具有以下条件: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学校的办刊投入就是为了满足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投入的各方面要素的总和。办刊投入的力度取决于出版人员的素质、人数和设备的先进性等,因此办刊投入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以及6个三级指标,其中3个二级指标具体有以下几点。
1.出版队伍X1。出版队伍是指专职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数,包含人员总数X11和高级职称人数X12,分别反映人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2.经费投入X2。包括人员经费X21和业务经费X22,其中人员经费为人员工资和福利支出等;业务经费主要包括稿费、审稿费、印刷费、办公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因为校办期刊编辑部为非独立核算单位,所以投入中没有注册资本。
3.办公设备X3。包括办公场所面积X31和办公设备价值X32。因为校办期刊编辑部为非独立核算单位,其投入的场地成本难以估算,所以办公场所投入以办公面积大小来衡量;办公设备中除了常用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电话等)外,还包括出版业的一些专用软件设备(如稿件采编管理系统、排版印刷软件、校对软件、期刊自办网站等)。
(二)校办期刊的产出
期刊产出是出版人员利用出版资源和办刊投入开展出版活动取得的各种形式的办刊成果。学术期刊的产出主要有社会效益Y1和经济效益Y2两种。《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指出,期刊出版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高校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高校主办期刊产生的社会效益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
1.社会效益Y1
在社会效益方面,校办期刊的直接产出是学术论文。通过期刊出版,获得有关期刊发行的经济收入,同时,论文的发表使期刊在及时传播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现和培育科研人才以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对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发表的论文可以根据其被下载、引用、转载、获奖、政策采纳、形成专利、产业化等标准来衡量论文的水平。因此,校办期刊的社会效益可以归纳为以下9个二级指标。
(1)内稿数量Y11。即期刊全年发表本校师生的论文数量,可以只统计第一署名单位是本校的论文,也可以扩展到全部署名单位。
(2)内稿重点学科发文量Y12。期刊的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等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相符合,满足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统计分析期刊发表本校重点学科相关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期刊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
(3)内稿基金项目发文量Y13。及时发布基金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科建设中专业知识成果的传播和利用,加快科研项目的进程,推动项目向更深领域发展。
(4)内稿青年作者数量Y14。即按论文作者的职称层次(教授、副教授、讲师及以下)分别统计发表论文数量。校办期刊应对有潜质、论文有新意的中青年教师给予适当照顾,以便培养人才梯队。
(5)校内作者投稿量Y15。校内作者的投稿,无论其最后是否发表,编辑和审稿专家都对论文给出了详细的意见,如选题、研究方法、论证方式、摘要写作、参考文献等,提高了校内作者的科研能力,推进了学术规范化和学术诚信度。
(6)学术活动时长Y16。包括期刊出版单位为本校所举行的讲座、报告、学术会议等。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提高了本校师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
(7)内稿下载量Y17。只要所刊登的论文被阅读,就有可能被引用,产生促进科技繁荣、推动社会发展等效益,所以本文采用内稿在中国知网的全文下载量,以反映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
(8)高水平内稿量Y18。高论文水平主要体现为:高下载量、高引用量、被文摘转载量、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科技成果得到转化以及咨询报告被采用等。因科研成果效益的滞后性,本文对近3年期刊发表的本校作者高水平论文进行统计。
(9)宣传本校次数Y19。指对主办学校的宣传,校办期刊应充分利用封二、封三和补白来介绍学校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所)、学校有关科研新闻、优秀学者及其学术成果、最新科学研究项目、学术活动和成果、艺术作品等,以扩大学校影响。统计方法为:按每年刊登的总条数计数。
2.经济效益Y2
期刊的经济效益是指因期刊出版活动而获得的相关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发行收入Y21:指出售期刊所获得的收入。
(2)版权收入Y22:期刊加入网络数据库等而获得的版权收入。
(3)广告收入Y23:期刊印刷版和网站等刊登广告而获得的收入。
(4)发表费收入Y24:向作者收取的合理的审稿费、版面费和制图费等。
(5)其他收入Y25:如会员制会费、学术会议费用结余、咨询费等增值服务收入。
以上指标体系,基本上反映了高校主办期刊所需要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而明确了办刊的效益。同时,还可以选取其他高校(如同等层次、同属类别或办学水平更高的高校)主办的期刊进行办刊效益比较;还可以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即DEA模型对不同高校主办期刊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对比。
四、小 结
高校主辦期刊,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必须与高校的建设发展紧密相结合,必须为高校的建设发展服务,这是当今校办期刊的生存基础和办刊现实。因此,校办期刊要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高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高校作为主办单位,通过对以上指标体系的分析,可以详细地了解校办期刊的投入和产出情况,从而高校和期刊出版单位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业不断与新媒体融合,高校在期刊的人财物投入方面,应充分满足期刊的现代化办刊要求,配置优秀的人员、合理的经费、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全面推进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才能促进期刊紧跟出版业发展,产出更大的效益。
2.校办期刊应围绕本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确定期刊定位、刊登方向、栏目设置等,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有重点地进行选题策划、组织学术交流等,积极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推广本校代表学术前沿的科研成果,促使优势学科迅速形成凝聚力,凸显本校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特色。
3.在严格把守学术质量的原则下,容许刊发一些本校学科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急需或者有新意的新人新作,积极支持学科建设,努力扶植学术新人,培育学术团队和人才梯队,担负起本校青年教师学术成长和发展的培养责任。
4.虽然校办期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追求盈利为目的,但是期刊的发行收入、广告收入等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出版质量和影响力。期刊的出版单位应提高期刊质量、提供增值服务,多渠道增加期刊的收入。
5.通过加入各种期刊数据库、建立网站、采用采编系统、开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校办期刊可以及时广泛传播高校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其他科研动态,增加校内外作者和读者的关注,扩大期刊影响,将期刊对学校发展的支持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瑞珍,王婷,朱宝昌. 高校学报办刊模式动态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5):255-257.
[2] 韩国良.高校学报在高校发展中作用的再认识[J].传播与版权,2015(6):51-52.
[3] 王国栋,郑琰燚,张月红.学报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38-1241.
[4] 徐玉梅,笪可宁,周鹏.谈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为例[C].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2011:15-23.
[5] 蔡剑英.高等学校学报的功能研究[C].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6:161-166.
[6] 朱栋梁.论以效益为核心的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指标及体系的建立[J].湖南社会科学,2011(6):210-213.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