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匡的火塘
2020-03-17彭立昭
彭立昭
老匡家火塘,是用石条围成三尺左右见方,深一尺左右的坑。火塘上方,悬挂着经食盐腌制处理的肉类、豆制品。三脚铁架,悬下一铁钩,放置锅、壶等炊具。坑中,木柴、稻禾枯草、竹子树叶,煮饭炒菜或烧水煮茶都用它们,火塘里终年烟火缭绕。
老匡穿件蓝布上衣,宽大,罩住了他精干健康的身躯。他是村长,话不多,招呼我在火塘坐下。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在火塘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乃至睡卧,可以起到节省空间、时间,便捷高效且温暖干燥的效果。
我掏出一张折了几折的字纸,说,“村长,你让我帮忙改的修建大桥的碑文,大概是觉得表述不够书面化吧,改好了。”在饭桌边,老匡把文字捋了捋,直言很好,不断地给我碗里夹鱼:“这鱼小是小了点,但都是田野水沟里抓来的。”
火塘边正忙碌的女人接过话,“他为见你,大冷天的去田野里寻了几天鱼。”
我有些诧异,也很感激。这是一锅带着土味的野生小鱼。这种鱼我小时候一走出院门就能遇见,田沟里多,眼珠子发红,生命力坚韧,俗名“老鱼”,老长不大。现在,走在田埂上,难得一见“老鱼”争食稻花的生动场面了。不知道这锅鱼老匡是如何抓来的?这话题老匡兴头很高,从少小时遍地是野鱼到如今艰难寻鱼,猎鱼之事被他说得惊心动魄。吃着老匡的鱼,愈发觉得老匡厚道、重情义。
一只灰猫忽然跳上火塘边一口大鱼缸,老匡发出一声响,灰猫吓走了。老匡说,修那座桥、挖水沟时,捕到一些鱼儿就带回家投入水缸里养着,平时有朋友来家,或者村里孤寡老人、坐月子的女人需要营养,或者为了村里的事要去城里央求别人,这些鱼便是老匡的慷慨之物。他知道,鱼不值几个钱,但现在的人就稀罕这些水中小活鲜,不仅能吃回童年的记忆,最主要是显出自己一片诚心。
老匡天生喜欢交朋友,他知道朋友是流水财富,指不定哪天自己或者村里有什么着急的事,朋友一伸手三下五下就解决了。事实上,村里的水塔能矗立在村头,让水管长到每户人家的灶台边,让村民喝上干净的水,就是老匡用一颗朴实的热心换来的,是他交往的一个能办事的朋友给村里争取到了这个项目。此时,鱼在水缸里游动,划出的小漩涡像一个太极图,也许,隐藏着老匡的梦想,也荡漾着老匡的心意。
掌灯时分,老匡從水缸里捞出鱼,做了几道鱼菜,招呼来村里的人把酒说话,听他安排修水塘、平整小广场等活计。大家围坐在燃烧的火塘边,煮甜酒、烤糍粑、煨红薯、喝米水酒、合唱那些悠远的花鼓戏小调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