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腹腔镜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0-03-17耿军辉廖化波王雅琴贺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耿军辉 廖化波 王雅琴 贺凡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与机体“肝脏”和“心脏”作用价值相当的场所,在院感控制及手术管理过程中具有其地位极为重要[1-2]。消毒供应中心供应手术器械品种日益增多且涉及科室较为广泛、周转速度加快,其风险与日俱增,成为医院感染监管的重点部门,特别是随着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有发生,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日益引起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高度重视,也对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3-5]。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分为分散式管理和集中式管理,其中分散式管理具有机动、灵活、专业性强、目标明确等优势,被诸多医院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定弊端[6-7],如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器械包装、消毒等的专业知识相对于消毒中心较为薄弱,发生器械损坏等难以追踪原因等。2009年12月国家卫生部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如管理规范等),将集中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被逐渐探索和完善,但其集中管理效果及对手术指标等方面研究鲜有报道,不利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方式的推进和医院感染防控及工作效率提高等。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腹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腹腔镜手术器械1778件作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分散式管理手术器械1250件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腹腔镜专用手术器械;器械管理记录和手术记录完整。排除标准:特殊感染性疾病手术器械;器械清洗前发生损坏。观察组包括镜头82件,无损伤钳、剪刀、抓钳、钛夹钳等1344件,戳卡及转换器等352件;对照组包括镜头67件,无损伤钳、剪刀、抓钳、钛夹钳等302件,戳卡及转换器等881件。两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分散管理,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对器械进行分拆、清洗及包装后,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再由供应中心灭菌后分发至手术室,储存于器械间。

观察组采用集中管理,手术结束后由于手术室护士收集手术器械,收集后由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对污染器械回收,每日2~3次,由专用运送工具密闭运回供应室,由消毒供应中心腹腔镜专业组人员完成拆分、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全过程,腹腔镜专业组人员均经过腹腔镜器械安装、拆分、冲洗、消毒等流程培训,熟悉腹腔及各类器械及特点。(1)拆分。按步骤拆分器械,如无损伤抓钳、戳卡等,归类、归型号分放,拆分过程注意器械部件的完整性及有无缺失、损坏等。(2)清洗。及时对回收后的器械清洗且对再生器械上的血迹、有机物予以清除(根据器械特点及污染状况,可选取全自动清洗机或人工清洗相结合的方法),保证灭菌时蒸汽可充分接触器械表面,该流程以清洗质量质控和评价为重点,包装区质控人员可使用目测或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器械表面、关节、齿牙等部位是否光洁、有血迹、水垢、锈斑、损毁等。(3)包装灭菌流程。包装区人员在进行器械包装时应严格遵循双人核对制度,对清洗不合格的器械应返回去污区再处理,确保包装质量。其中动脉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大小≤30 cm×30 cm×50 cm,敷料包≤5 kg,金属包重量≤7 kg,纸塑包包装完整且包内物品距封口部位≥2.5 cm、密封宽度≥6 mm;动脉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予以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1次。(4)灭菌物品存储、发放流程。无菌物品存储于开放货架上,货架应距离墙体5~10 cm、距离地面高20~25 cm、距离屋顶45~50 cm,室内相对湿度<70%、温度<24 ℃,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棉布包装则为1周;物品发放需先进先出且发放前核对物品数量、质量等。

1.3 观察指标

1.3.1 器械灭菌包装情况 包装情况包括外包装的尺寸、层数、材质、封口包装器械封包尺寸、位置,能部器械分布情况,如有无相互叠加等。灭菌情况参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手术器械消毒管理合格评定标准:高度危险的手术器械无菌,中度危险的手术器械细菌菌落计数≤20 CFU/件(CFU/件100 cm2),低度危险的手术器械细菌菌落计数≤200 CFU/件(CFU/件100 cm2)。

1.3.2 手术器械损毁情况 手术器械损害情况为手术结束后在清洗、包装、消毒等环节发生的器械损害,如变形、灵活性下降、零部件缺失、镜头磨损、胶垫变性等。

1.3.3 器械管理满意度 手术器械管理满意度评定[8]:器械包内物品齐全,器械外形完整、外观清洁、关节灵活,器械咬合功能完整,尖端部分闭合功能、器械锁齿功能完善,锐利器械锋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腹腔镜手术器械包装、灭菌合格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手术器械包装及灭菌合格情况比较(件)

2.2 两组腹腔镜器械损坏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腹腔镜器械损坏率比较 件(%)

2.3 两组腹腔镜器械管理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腹腔镜器械管理满意度比较 人次(%)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数量及种类逐年增加,腹腔镜手术器械具有其特殊性,包括拆分、组装、清洗、包装以及灭菌过程等,不同于传统的器械,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8-9]。

腹腔镜手术器械结构相对较复杂,其中还包括镜头等易损器械,一旦管理措施不得当,不仅可致器械部件损坏,同时也能引起残余微生物繁殖诱发手术感染,所以加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质量管理,已成为手术器械管理者及医护操作者、消毒供应管理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10]。但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需从质量管理、工作效率、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等在同一管理单元内进行,更为容易进行质量控制[11-12],对于提高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器械包装及灭菌合格情况均明显提高,而且器械的损坏率下降,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提高。

说明集中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质量。分析原因,在分散管理模式下,由手术室护士进行器械的拆分、清洗和包装,而器械的清洗、包装是较为专业的过程,清洗的过程涉及器械拆分、浸泡甚至需要特殊的吹洗甚至特殊的酶类参与清洗过程[13]。而包装过程对包装的规格、材质、器械的摆放等均具有明确的要求,需要较为系统的知识[14-15]。而手术室护士在清洗、包装上的专业技能相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具有明显的欠缺。因此可能导致器械冲洗清洁程度不够、包装不符合灭菌要求等,不仅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而且也导致成本的增加。此外,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等过程不在同一管理单元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对器械造成损耗或零部件的丢失,而器械包装后缺乏明确的核对机制,而难以进行追踪,可能造成监管环节的缺乏,在流程上增加了器械损害的风险[16]。而集中管理模式各个环节均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更有利于明确责任,在制度上减少了器械损耗的风险。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有助于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降低器械损耗风险,提高器械维护质量,是较为科学的器械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