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0-03-17邵筱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摄入量白蛋白心功能

邵筱敏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发病群体多为老年人,病情反复且病程较长[1],对其生存质量有严重威胁。为改善心功能及营养状态,临床常采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全程饮食护理干预,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本研究探讨饮食护理干预方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版确诊,110例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均已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视听障碍、失语、智力低下或精神分裂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者。随机将其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60~86岁,平均(71.39±5.93)岁;病程2~7年,平均(4.27±0.71)年;体质量43~80 kg,平均(63.69±5.63)kg;学历:小学及初中36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本科4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62~85岁,平均(71.61±5.82)岁;病程2~8年,平均(4.39±0.62)年;体质量45~81 kg,平均(63.37±5.81)kg;学历:小学及初中37例,高中及中专14例,大专及本科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院常规健康宣教后,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禁食辛辣、过热、过冷刺激性食物。遵循多餐少食原则,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便秘、腹部饱胀等。

1.2.2 观察组 (1)营养评估。入院后,责任护士应采用微型营养评定量表对现阶段营养状态进行有效评估,主要包括饮水情况、蔬菜水果摄入、蛋白质摄入、每日餐次、近3个月体质量降低幅度、小腿周径、上臂肌围、体质量指数等18项指标[3],总分不高于17分,视为营养不良;总分18~23分,视为潜在营养不良;总分不小于24分,视为营养良好。以分值评价为基础,咨询医师意见,并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影响饮食的成因,并磋商解决对策,不断改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院内整体护理水准。(2) 制定饮食处方。根据食物交换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代谢特点、疾病类型等方面内容[4],综合制定针对性简要膳食处方并每日敦促按需求进食,完成每日营养量。若存在营养不良状况,医护人员先予以1周肠外营养支持再行相应膳食计划。(3)限制饮食。限制热能与蛋白质的摄入,心力衰竭严重时,维持每日热能摄入量600 kcal左右,每日蛋白质摄入量20~30 g,2~3 d后热能每日可适量增加至1200 kcal左右,蛋白质每日可适量增加至40~50 g,待病情逐步好转,可予以其植物油、牛奶、瘦肉、淡水鱼、豆类制品等。同时医护人员应限制每日的钠盐摄入量,一般5 g以内为宜,选用莴笋、黄瓜、苦瓜、丝瓜、茄子等钠含量低的蔬菜,控制菜油、油条、面包、咸菜、海鱼、味精、罐头等的摄入量。但若需应用利尿剂治疗或自身进食量较少,则需对钠盐摄入量作适当放宽。(4)补充饮食。心力衰竭严重者,早期可予以其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待其病情好转,再过渡至软食。平日适量补给一定量的维生素B和C,可对保护心肌,嘱其少吃果汁、水果罐头、葡萄干等,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期间注意利尿剂使用,需适量为其补充锌、镁。鉴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效率缓慢,且极其有可能出现低血压,同时注意到营养补充的均衡性、适量性,避免增加身体负荷,以“多餐少食”的原则为基础,控制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应用血清酶法进行检测;治疗有效率采用心功能分级(纽约心脏学会标准)作为评测依据,由重至轻分别包括Ⅳ级、Ⅲ级、Ⅱ级、Ⅰ级4个级别,心功能无变化,视为无效;心功能降至Ⅱ级,视为有效;心功能降至I级及以下,视为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营养状况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

2.2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表2)

表2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近几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出现,治疗迁延反复,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将面临死亡风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年内的病死率为53%左右,而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成为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的关键[5-7]。老年人身体较弱,一般生理性评价标准不太适应,故常将“营养”作为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数据表明,临床上逾50%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情况,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情逐步恶化[8]。

以往常采用传统饮食护理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9]、限制钠盐摄入量、限制水摄入量、少食脂肪多的食物、遵循多餐少食原则等方式控制总热量及营养水平[10],饮食教育较为简单,系统化程度不高,家属难以理解饮食控制要点,同时也不能明确饮食干预的重要性,依从性差。采用饮食护理干预评估方法,可在对其进行营养评估后,根据其营养评估结果制定相应个性化、科学化的膳食处方,通过饮食护理方案的具体化、条理化有效增加膳食依从性[11],让其家属了解到饮食干预的重要性,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能更充分掌握病情,以提高护理水平,改善临床营养状况[12]。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期间应用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摄入量白蛋白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