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幅整合脑电图针对ICU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价作用

2020-03-17朱晓杰孙向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睁眼脑电图敏感度

王 彪,朱晓杰,孙向东

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 蚌埠 233000)

脑血管意外是以各种脑梗死、脑出血为特征的发展急骤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脑卒中[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加之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大幅增加,同时脑卒中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及复发率[2]。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45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疾病致残而不能独立生活[3]。脑血管意外治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发病时间越久患者预后越差[4]。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传统脑电图(EEG)采集的信号经量化压缩而来,代表了整个脑电背景活动电压改变的信号[5]。EEG数据量大、波形抽象、判读复杂,aEEG通过处理、整合EEG波形,使得冗杂的波形变得简单易懂,普通ICU医师简单培训后即可判读,节省大量判读时间,且aEEG数据为实时、长时数据,可长时间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脑功能监护。ICU长期昏迷患者医疗花费高、住院时间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故采取有效的脑功能恢复及预后的评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aEEG评估ICU脑卒中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脑卒中昏迷患者31例,均为入院后经由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既往明确癫痫史;③慢性疾病所致昏迷;④既往脑部疾病遗留不可逆损伤;⑤抗癫痫或者镇静药物使用中;⑥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所致昏迷。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9~88岁,平均(68.14±13.43)岁。

1.2方法使用广州尼高力公司Natus Nicolet Monitor脑电测量系统收集患者发病72 h内的aEEG,参考脑电图10/20国际系统电极安置法安放电极,采用四导联将电极安放于F3、F4、P3、P4处,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由工作人员评估并记录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患者转出ICU时评估并记录脑功能评价量表(CPC)评分。

1.3判定标准

1.3.1 aEEG分级 Ⅰ级:aEEG上缘>10 μV,下缘>5 μV,正常振幅;Ⅱ级:aEEG上缘>10 μV,下缘≤5 μV或上缘≤10 μV,下缘>5 μV,轻度异常;Ⅲ级:aEEG上缘<10 μV,下缘<5 μV,重度异常[6]。

1.3.2 GCS分级 GCS评分为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肢体运动,三者分数相加。①睁眼反应 4分:自主睁眼;3分:呼唤睁眼;2分:刺激睁眼;1分:不睁眼。②语言反应 5分:说话条理清楚,可正确回答问题;4分:可应答,但有答非所问的情形;3分:可说出单字;2分:可发出声音;1分:无言语。③肢体运动 6分:可依指令动作;5分:对疼痛刺激可定位出疼痛位置;4分:对疼痛刺激肢体屈曲反应;3分:异常屈曲;2分:异常伸直;1分:对疼痛刺激无反应。Ⅰ级:9~15分;Ⅱ级:4~8分;Ⅲ级:3分,分数越低其意识障碍的程度越严重[7]。

1.3.3 CPC评分 1分:脑功能良好,仅遗留轻微后遗症,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2分:中度脑功能残障,存在偏瘫、癫痫发作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分:严重脑功能残障,存在有限的认知力,无法独立生活;4分:昏迷或植物状态;5分:死亡;预后良好组:1~2分,预后不良组:3~5分[8]。

2 结果

31例患者中aEEG Ⅰ级8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GCS Ⅰ级8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脑功能预后良好9例,不良22例。

2.1aEEG与GCS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aEEG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两者等级成正相关(r=0.742,P<0.01),随着GCS分级的提高,aEEG高分级患者数也随之增加,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aEEG与GCS相关性

2.2GCS分级、aEEG分级与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GCS分级与CPC评分呈正相关(r=0.622,P<0.01),随着GCS分级的提高,患者预后差的可能性随之增加;aEEG分级与CPC评分呈正相关(r=0.707,P<0.01),随着aEEG分级的提高,患者预后差的可能性随之增加,见表2。

表2 患者GCS分级、aEEG分级与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2.3aEEG与GCS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aEEG与GCS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估均有价值,aEEG分级线下面积(0.922)大于GCS分级线下面积(0.871),提示aEEG较GCS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预后更具预测价值,在最佳截断值1.5时,aEEG(敏感度95.5%、特异度77.8%)较GCS(敏感度90.9%、特异度6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3。

图1 aEEG与GCS预测脑功能预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表3 aEEG与GCS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9]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因其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最大威胁,早期发现和纠正可逆性脑损伤,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10]。在患者发病早期评估危重患者脑功能状态和脑细胞损伤状况,需要有效的监测工具。

目前一些神经学评估方法,如临床评分(GCS,MEWS等),影像学检查(MRI,CT等),神经电生理检查(EEG,BIS,SEP等),当患者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时,这些评估方法使用有所局限。朱小妹[11]研究发现正常aEEG与正常EEG具有90%相关性,异常aEEG与异常EEG具有100%相关性,惊厥活动有80%相关性。Naqeeb等[12]证明没有发现任何由记录或针状电极使用所引起的并发症。aEEG长时、实时记录是可行的,结果具有真实性。Rundgren等[13]发表关于连续脑电图监测在ICU的应用,研究中发现超过70%死亡患者归因于脑功能受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脑功能监护在ICU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目前,脑功能的监测在国内外临床越来越得到重视,国外连续的脑功能监测已成为神经功能缺损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标准,这也将是国内神经功能监护发展的新趋势。

既往因技术的局限性,aEEG仅被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研究表明[14]aEEG分级与HIE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性。贾系群等[15]在HIE与aEEG关系的研究中指出监测中的背景活动能够预测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成人脑电活动较婴幼儿更为复杂,所以既往很少有关于aEEG评估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预后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发现aEEG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提示两者等级成正相关(r=0.742,P<0.01)。随着GCS分级的提高,aEEG高分级患者数随之增加。两者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价均具有意义,且患者预后差的可能性随着GCS分级与aEEG分级的升高而增加(aEEG:r=0.707,P<0.01;GCS:r=0.622,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两者对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价作用,GCS曲线下面积为0.871,aEEG曲线下面积0.922,aEEG(敏感度95.5%、特异度77.8)较GCS(敏感度90.9%、特异度6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EEG在预测脑卒中昏迷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准确性好于GCS,与文献[1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aEEG可作为ICU脑卒中昏迷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价指标,其特异度与敏感度均高于GCS评分。aEEG可对不良结局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做出早期甄别,使其可以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干预。但患者的预后需考虑各方面因素综合判定,目前aEEG分类模式仍相对简单、笼统,仍需更多的研究将其进一步标准化、精细化。

猜你喜欢

睁眼脑电图敏感度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你不知道的睡眠冷知识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