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因多态性对尼索地平疗效的影响△
2020-03-17何昭霞牟博勇
蔺 曜,黄 毕,何昭霞,牟博勇,牟 燕
[1.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医院),成都 61113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4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也有了新的认识[1-2]。目前,血压的控制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血压的控制不仅有利于缓解各个器官功能的减退,而且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3-4]。随着对临床疾病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有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 基因的表达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以及预后可能具有相关性,其中,基因型-2076A/T、基因型-2518G/A 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最为密切[5-6]。血清整合素β3(integrin beta 3,ITGβ3)、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seru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两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为此,本文对MCP-1 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ITGβ3 及sICAM-1 浓度的影响,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 例(基因型为-2076A/T 或者-2518G/A),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53 例(基因型-2076A/T)及对照组47 例(基因型-2518G/A)。入选标准:(1)符合第八版内科学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2)无颅内高压或者脑梗死病史;(3)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脑血管疾病;(4)无严重呼吸或者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2)伴有炎症性疾病的患者;(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4)物质滥用或依赖的患者。(5)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6)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6)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尼索地平(国药准字H20040184)进行治疗,口服,成人每次1片(5 mg/片),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用药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血压、血清ITGβ3 以及sICAM-1浓度。ITGβ3 以及sICAM-1 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试验(ELISA)法测定,以上试剂均购自上海岚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心血管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显效为舒张压降低≥10 mmHg(1 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20 mmHg。有效为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是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如为收缩性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为未达到显效或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间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秩和检验及卡方(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男:64.1%(34/53)vs.66.0%(31/47),P>0.05]、年龄、体质量、病程、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整合素β3、细胞间黏附分子-1 浓度比较
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1)*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外周血管疾病及视力丧失的发生密切相关[8]。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通常继发于其他临床疾病,去除病因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原发性高血压则无明显病因,研究表明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MCP-1 基因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9]。Jemaa 等[9]扩大了样本量进行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GG、GA、AA 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明显(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中G 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人MCP-1 基因转录受其基因两个独特区域的调节。近端调节区从转录起始点向上游延伸150 个碱基,包含转录因子结合点,启动子区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进而控制转录水平;远端调节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8~2.7 kb 处,包含两个核因子-κB(NF-κB)结合序列,其在诱导MCP-1 表达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MCP-1 基因有两种基本的基因形态,即-2518G/A 和-2076A/T,且等位基因G 的出现频率可能会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10-11]。为此,本文对MCP-1 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
整合素是一种介导细胞和其外环境(如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的跨膜受体。在信号转导中,整合素将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分与力学状态等有关信息传入细胞。其中ITGβ3 亚单位的整合素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表面,负责介导血小板的聚集,并参与血栓形成。研究发现,ITGβ3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表达上调,显著高于在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12],表明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AM 大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其中,进入血液的AM 就成为可溶性AM[13]。其中有的mRNA 翻译后的产物可能不表达在细胞表面,而是直接分泌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AM 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与ITGβ3 相似,sICAM-1是评价血管炎性反应的标准,血液循环中的浓度能反映内皮细胞的活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基因型为-2076A/T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尼索地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基因型为-2518G/A 的患者,其可能与以-2518G/A 表达为主的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更加容易受到刺激有关,更加容易引起高浓度的炎症因子释放,导致降压效果不良。研究发现,携带-2518G/A 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尼索地平的敏感性优于-2076A/T基因型患者[14]。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基因型为-2076A/T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尼索地平治疗后血清ITGβ3、sICAM-1 等炎症因子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基因型为-2518G/A患者的。Sherstnev 等[15]也在研究中得出相似结论,这可能与等位基因G 的特殊编码有关。虽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紊乱,甚至血清浓度失调,但本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炎症因子(至少是ITGβ3、sICAM-1)具有可比性,这是本研究的基础也是本研究能顺利进行的基础。
综上所述,MCP-1 基因型为-2076A/T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尼索地平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MCP-1 基因型为-2518G/A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治疗后其血清ITGβ3、sICAM-1 浓度降低程度显著大于-2518G/A 基因型患者。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