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影:产业回归理性,艺术质量提升
2020-03-17赵卫防
赵卫防
2019年的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开幕式上,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正处于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指明了发展方向,增添了信心。不可否认,2019年国产电影的这种转型表现得尤为凸显,艺术质量提升的诉求,推动着其产业和美学两个层面的发展。在产业层面,全年创下了642.66亿元的国内城市影院票房纪录,其中最为显著的亮点,是国产片对进口片票房实现了全面超越;在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据八席。从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这种强势姿态首次出现。这不但表明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片有着越来越强的认可度,更彰显了国产影片的艺术质量在2019年度再次实现飞跃。此外,在“行业规范”的语境下,由资本运作代替艺术生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得到遏制,艺术本体重回电影创作。在美学层面,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契机,成为国产电影实现美学创新的主体。以现实题材为主的青春片和其他文艺片、艺术片,不断取得美学进步的动画片等商业类型片都有尚佳的表现,共同形成了国产电影的多元化格局。但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2019年度中国电影,也不免遭遇头部效应严重、常规类型创新性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引起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思考,进而对中国电影的转型发展进行新的调整。
图1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来源于网络)
一、产业的理性回归助推创作质量的提升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依然处于“行业规范”语境下的调整之中。2018年岁末至2019年,中央和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指出要从完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规范影视企业经营行为、健全影视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影视行业的改革。
政策层面在继续规范行业的同时,也给中国电影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改善了中国电影的发展环境,推动了其健康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助推了中国电影以提升艺术质量为主体诉求的转型。在这种语境下,2019年度中国电影在产业上并未显现出真正的“寒冬”。如在制片机构方面,国有大型电影制片公司依然具有强大的制片实力,作为国有电影企业龙头老大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品了现象级影片《流浪地球》,也出品了《最好的我们》《妈阁是座城》《宠物联盟》《港珠澳大桥》等多部产生较大影响的影片。作为国有电影发行公司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主投了《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该片集结了上百位当下知名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力量。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则推出了国庆70周年献礼大片《攀登者》,将创作难度变为对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的追求。民营公司中,博纳影业、万达影业、阿里影业、光线传媒、腾讯影业等依然是重要的制片主体。博纳影业主投了《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地久天长》等影片,万达影业参投了《沉默的证人》《人间·喜剧》《过春天》等影片,阿里影业参投了《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廉政风云》《小猪佩奇过大年》《少年的你》等影片,这些影片在2019年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尽管有“寒冬”氛围,一些新生代影视文化公司却应运而生,出品了一些重要影片,如亭东影业主投了《飞驰人生》,拍拍文化出品了《少年的你》,还有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耳东影业、墨客行影业、乐开花影业、坏猴子影业等公司也不断出现在一些热门影片的投资出品中。在发行业方面,新的院线公司不断进行整合,城市银幕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全国银幕总数增长至69787块。
在这种产业氛围中,2019年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创下了新的纪录,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17.27亿,创下电影产业化以来的新纪录;全年共生产各类影片1037部。另据灯塔专业版发布的2019年用户观影报告,淘票票8.8分及以上作品的票房占比率达到了64%,相较去年上涨14%,这表明了中国观众对“口碑质量”的要求越发严格,也表明这些登录院线的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在稳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国内票房增长的同时,中国电影“走出去”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北美地区的票房为2094.56万美元,为近三年最佳成绩。《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少年的你》等在国内市场取得良好票房和口碑的影片,在北美地区也获取了较高的关注度,其中《流浪地球》的北美票房达到了587万美元,成为六年来在北美地区获取最高票房的华语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国》还打破2010年以来澳大利亚华语电影上映纪录。这再次表明,中国电影在经过“行业规范”之后,产业环境更为清朗,发展动力更为充沛,艺术质量一直在稳步提升。
上述产业现象,综合呈现出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势性。除此之外,这种强势性还在其他方面有着明显的标示。首先,全年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比达64.07%,票房前十名中国产电影占八部,这些都达到了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还是进口影片中出现了较多毫无新意的续集翻拍片以及毫无创意的叙事所致,与不断提升艺术质量的国产电影相比,这些进口影片更显得陈旧,导致了中国观众的审美疲劳。此外,部分中美合拍片以及由中国资本注入、好莱坞影人为主创的美国电影,也在2019年度的中国电影市场集体遭遇低迷。其中博纳影业入资好莱坞的大片《星际探索》《决战中途岛》因缺失新意在中国市场票房平平,《好莱坞往事》更是临时撤档,无缘与中国观众见面。而复星影业、阿里影业参投的李安执导的“120帧/4K/3D”技术大片《双子杀手》,在国内也一度引起了较大反响,但叙事的匮乏使其在中国内地仅获得2.35亿元票房。上述情况与2018年《毒液》《大黄蜂》《碟中谍6》等中资注入的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市场火爆的境遇大相径庭。中国观众的这一选择,显示出了2019年国产片高品质电影逐渐增多以及好莱坞大片未能有效解决“审美疲劳”的问题,国产电影的艺术质量实现飞跃,在和好莱坞电影的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2019年度国产电影强势地位的显现,还表现在动画电影的强势爆发。特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了2019年度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白蛇:缘起》等也收获了高票房和好口碑,这种产业现象直接激发了市场对动画电影、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领域的热情,这将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优质创作力量投入国产电影的创作。而中国动漫创作者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创作能力也会得以释放,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动画电影。
强势的国产电影,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也一直在助推其艺术质量的提升。艺术生产逐渐加强,资本运作逐渐减弱,便是这种助推的重要体现。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在电影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之后,资本开始热衷于电影创作,以攫取更高的利润。以电影拍摄来进行资本运作,一度成为电影创作的主体,这种产业模式曾引发影视行业“热钱”涌现,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影制作的资金紧张问题,但其本质上是资本思维而非艺术思维,其以资本来引导艺术,最终损害的是艺术本身。这种创作观念造成了诸多问题:其一,造就很多低口碑高票房的影片;其二,造就了“热门IP+流量明星”的制作模式。“热钱”追逐IP,滋长了电影创作唯IP论,IP成为了最重要的创作资源,桎梏了原创。“热钱”追逐流量明星,致使在表演方面不倚重专业的系统教育以及长期艰辛的自我锤炼,而是靠颜值、流量等在短期内迅速成名的“银幕鲜肉”,拉低了影片的艺术质量。
2019年度的国产电影中,这种资本思维的制作模式已逐渐趋于理性,艺术思维又回到了电影创作的本体。这一年的高票房影片,相对来说质量都较有保证,没有前几年那种高票房烂片的现象。而那些在创作时依然遵循“热门IP+流量明星”制作模式的个案如《上海堡垒》等,在这种艺术回归的语境下也遭遇了败绩。与此同时,仅靠流量和颜值的流量明星失效,表演重回艺术本身。优质资本寻觅的是一些拥有流量但更以演技取胜的偶像演员如刘昊然、杜江、胡歌、易烊千玺、万茜等。其中杜江在《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一系列“新主流大片”中成功塑造了多个角色,助推了这类影片美学形态的稳定,使之成为当下国产电影的主体。其他如王源参演的《地久天长》,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胡歌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等影片,这些作品中,他们不再以“秀我”为主,而是以演技来塑造边缘人物,成为影片获得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成为资本的选择对象。这些都表明,2019年的中国电影产业中,以逐利为主的“热钱”已在慢慢退出,动机不良的资本少了,而真正进行文化建设和电影生产的优良资本并没有退太多,想把电影作为艺术经营的资本并没有减少太多;并且这种资本对于影片的选择、对于创作团队的选择更加专业和精准,对于题材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有更专业的把握,从而使得影片的艺术质量产生飞跃。
2019年中国电影技术层面也取得新的突破,技术团队成功研发了CINITY高格式电影系统,让中国观众目睹了“120帧/4K/3D”版的《双子杀手》;研发出将现场影像通过高科技传输技术引入电影院线的技术,开辟“直播电影”。技术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这些技术却为中国电影提升艺术质量和传播力提供了强劲助推,为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升级和长远发展贡献了新动力。
201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层面的强势愈加显现,而且这种强势一直在助推着国产电影在艺术质量上的提升。这种强势是在新转型的诉求中,在“行业规范”的语境下中国电影产业的自我调整。今后,这种自我调整将会加剧,由此将会产生更为明显的强势,也使得中国电影产业更能满足提升艺术质量的诉求,助推中国电影由“大”变“强”。
图2 杜江在电影《烈火英雄》中饰演消防员 (来源于网络)
二、主流电影大片发展现状喜忧参半
2019年的国产电影,总体的艺术质量得到了提升,但其中主流大片的艺术质量呈现出升与降两个相反的趋势。这里所说的主流大片,包括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以及一般类型的商业类型大片;艺术质量上,前者体现为“升”,后者表现为“降”。
其中的“新主流大片”,即是将主流价值观与类型美学进行对接而成的主旋律大片,是主旋律电影的升级版。由于其中多数影片以香港北上的影人为主创,故此“新主流大片”也以个体关注为主的港式人文理念与内地主流价值对接,赋予了主流价值更多元和深度化的书写。主题层面的主流价值观表现及其多元化与深度化、形式层面的类型书写,以及制作层面的重工业模式必须同时具备,方能形成“新主流大片”。其中类型美学的引入,无疑使“新主流大片”的观赏性与一般主旋律影片相比得以增强;对主流价值观的新诠释,更使其思辨性得以增强;相对于一般的主旋律电影,“新主流大片”艺术质量的提升更多表现于后者。中国内地的“新主流大片”产生于《十月围城》(2009)等影片,经过《智取威虎山》(2014)、《湄公河行动》(2016)、《战狼》系列(2015—2017)、《建军大业》(2017)等影片的发展,至《红海行动》(2018),其美学特色已经发展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拓展了主流价值观表现的多元化与深度化,其中对主体意识的自觉,对尊重生命的凸显以及中国性表达是这种多元和深度表达的主要体现;二是将人类共享价值与中国传统、中国现实、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进行对接,体现出浓郁的本土情怀,表达中国性;三是对秉持主流价值观的正面人物进行立体性呈现和丰富的人性书写,摒弃了以往“主旋律电影”中“伟光正”式的人物刻画;四是创新性的类型元素营造,等等。
美学特色的成熟,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使2019年“新主流大片”在数量上呈现出较大的增幅,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本,如《流浪地球》《八子》《烈火英雄》《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决胜时刻》等。不仅数量上超过往年,而且走进影院观影成为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在延续以往的基础上,2019年的“新主流大片”显现出了美学创新。
首先,这些“新主流大片”不以宏大叙事来进行国家话语书写,而将重点放在对普通人的反映,并以个体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当下的主流观众建立情感上的共鸣,将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以小切口表达宏大主题。如《我和我的祖国》摒弃宏大叙事,以情感化和伦理化的表达为主,用集锦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人对共和国的深厚情怀,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情感需求。影片具有扎实的情感内核,其中讲述的女排故事、北京奥运会的故事等,以生活细节和情感真实感染观众,从而完成国家话语的书写。《决胜时刻》为宏大叙事打上普通人的底色,既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烙印,又在精神与情感上链接当代。《中国机长》亦没有采用传统的英雄叙事以及刻意的情感渲染,也没有强灾难的类型营造,而是使用普通人的情感体验方式来完成叙事。影片对作为主人公的机长,没有强烈的渲染,在危难来临时,他坐在那里几十分钟,除了一系列的操作外没有任何的英雄壮举。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是民航这个行业的平凡人物和日常工作,以及他们工作中微小的细节,但这些工作和细节都是为了每架飞机的安全起落。这些由无数的平凡铸成的国家情怀,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感情认知,让中国电影与当代观众之间实现真正的共振。《攀登者》则是从历史资源中攫取创作素材,将普通人的情感体验和当下观众对接,以情感注入历史资源,使国家话语从概念性的宏大叙事升级成为可感的、温暖的共享价值。剧作中的爱情线完成度虽不理想,但却以这种普通人的情感体验方式,完成了国家话语的书写。片中徐缨对方五洲的爱,有国家情怀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纯粹的爱情,她的牺牲奉献都是围绕爱方五洲这个具体的人而来的,这种情怀从人性最基本的情感出发,有一定的当代价值,符合当下观众的情感体验。
其次,2019年的“新主流大片”在类型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突破,营造出了更为丰富的类型。如《流浪地球》的主体类型为面向未来的科幻,影片进行“硬科幻”类型元素的营造,拓展了国产电影中的类型书写。影片中,人们选择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去寻找充满希望的新家园,此种“带着地球去流浪”的创意,全然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叙事的文本逻辑,凸显出中国科幻电影的独特性。《哪吒之魔童降世》属动画类型,片中太乙真人带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冲浪的长镜头以及决战的动作设计,还有万龙甲、乾坤圈等道具的视觉呈现,都具备了动画电影应有的超强想象力。《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则以灾难作为主类型进行营造,特别是《烈火英雄》以高科技、特技展现出大型的救火现场,爆炸和滔天火浪等场景给观众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攀登者》营造出了较为少见的登山类型,《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呈现出了类型的多样性,这些多样化的类型营造,表明“新主流大片”不仅限于战争、动作类型,而是适合于各种类型。
再次,这些“新主流大片”对主体意识自觉的展现更为全面和深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阐释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对主体意识的自觉,对生命的尊重,这样的诠释抓住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精神需求。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诠释比同类影片中的国家叙事更具深度,也更能贴近当下观众。该影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轰动,与这样的深度诠释不无关系。
与“新主流大片”艺术质量上升的趋势相反,2019年的主流商业大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动作类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19年度的动作类型片,总体上呈现出类型元素营造力的枯竭,功夫、枪战等动作类型元素陈旧,动作戏缺乏新意,更没有爆点,与“新主流大片”的类型创新无法相比。但在众多的平常之作中,《扫毒2:天地对决》《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叶问4:完结篇》等在表意和叙事层面也出现了一些亮点,这些作品并未因类型诉求而丧失主题深度。如《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借卧底这个职业探讨人性在恶的环境下如何依旧保持自我,《扫毒2:天地对决》以黑白灰三色人物的对立来表现社会关系的复杂和人性的复杂。特别是《叶问4:完结篇》深入到文化层次,击碎外界对中华武学的曲解,将中华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表现,并探讨了这种文化如何向西方传播、如何融入西方主流价值观的问题。影片彰显只有实现了文化传播,才能打出中华民族的自信,中国才能自强。这样的作品无疑获得了厚重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人文价值,比一般的动作片更加吸引观众。此外,这些影片在剧作和镜头语言方面也力求创新,如前两部影片均以充沛的悬疑元素,孕育了较强的叙事张力;使用更多机位的调度,让枪战场面更趋真实,等等。
图3 电影《叶问4:完结篇》剧照 (来源于网络)
2019年度另一重要的商业类型大片——喜剧类型,同样缺乏新意,没有出现现象级力作。其中大部分喜剧片遵循中低成本的黑色喜剧路线,较显陈旧。喜剧大片较少,仅有试图对无厘头喜剧进行创新的《新喜剧之王》、以科幻元素来营造喜剧效果的《疯狂的外星人》以及古装魔幻喜剧《神探蒲松龄》、开心麻花出品的《半个喜剧》等。其中仅有《疯狂的外星人》以类型杂糅的方式来呈现喜剧效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新喜剧之王》由于远离香港市井民俗和生活气质的依托,也没有了周星驰在新世纪之后所谙熟的奇幻空间的支撑,最终没有给观众带来什么新奇,创新性整体缺失。《神探蒲松龄》的叙事较为松散,且没有凸显喜剧这一主导类型,由于融合了奇幻、动作、喜剧、情感、悬疑等太多的类型元素,违背了类型使用的节制性原则,而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新主流大片”艺术质量的上升与一般商业类型大片艺术质量的下降,成为2019年度中国电影大片的最显著特征。“新主流大片”已经成为国产电影提升艺术质量的主体力量,在今后的创作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创新,特别是应当继续探索将个体人物命运和国家命运相结合、以小切口来表达国家话语这一创作模式。而一般商业类型大片亦不能继续沉寂,作为国产电影的另一主体,这类影片在类型元素和叙事上的创新等方面应做更多努力。
三、中低成本影片以写实精神互通情感体验
2019年国产电影中中低成本方阵的规模也有了扩大。这一方阵的作品较多,有以悬疑类型为主的中低成本类型片,如《两只老虎》《受益人》《误杀》《吹哨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被光抓走的人》等;有中低成本的动画电影,如《罗小黑战记》《熊出没·原始时代》《雪人奇缘》《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等;有大众叙事与作者风格并存的文艺片,如《少年的你》《地久天长》《进京城》《只有芸知道》《送我上青云》《妈阁是座城》等;也有侧重作者个性表达、追求思辨价值的艺术片,如《撞死了一只羊》《过春天》《红花绿叶》《过昭关》《南方车站的聚会》《平原上的夏洛克》等故事片,还包括《四个春天》《第一次的离别》等纪录电影和戏曲电影。这些中低成本的影片在艺术质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2018年现实题材影片取得重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2019年的中低成本电影延续写实精神,和观众的情感进行沟通,讲述与当下中国现实发生关系的“中国故事”,如此便在艺术表达上与当代观众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在心理上产生某种共鸣,寻求当代大众的情感与电影的呼应。这亦是该年度中低成本影片的首要特色,其与“新主流大片”以普通人的情感体验和当下观众建立情感上的共鸣、将个体人物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特色具有相通性。
以现实精神、写实特色与观众建立共通的情感体验,在2019年的青春片中有着最为明显的体现。《最好的我们》《我的青春都是你》《过春天》《少年的你》等为其中的代表之作;此外,还有《老师好》《银河补习班》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影片,与前述作品同属一类。这些电影打破了惯有的青春片的创作思维模式,不再仅仅停留在对青春的回忆上,不再进行纯粹的理想化的青春表达,也不再消费青春,而是在突出主流价值观传递的基础上直面现实,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年轻人的青春生活,反思社会问题。如《少年的你》探讨了多个问题,如原生家庭问题和社会生存问题,也涉及了当下中国人非常关心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特别是直面校园霸凌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全民议题”不但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完成了和创作者共通的情感体验,更使得文本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了人们寻找现实答案的参照点和依托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辨性。
图4 电影《少年的你》剧照 (来源于网络)
其他写实题材的文艺片和艺术片,也具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性和共同性。《地久天长》对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进行了深邃而细致的表达,而其表达路径又是对个体的人物的表现——讲述了一对中国普通夫妻的人生故事。这种表达体现了创作者对个体命运的殷切关注,为现实题材影片注入深切的人文关怀,并走进生活深处,让观众具有相通的情感体验。《只有芸知道》亦是关注现实中个人的命运,让观众走进人物独特的心灵世界,从而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体验。《送我上青云》展现了当下女性的境遇,以新的视角切入时代病症,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体验感。《受益人》描绘了网络女主播、单亲爸爸等小人物的真实悲苦,具有较强的当下性和代入感。《红花绿叶》《过春天》《过昭关》以及纪录电影《四个春天》《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等影片亦是现实题材,既有生活的质感,又对底层民众情感有着真挚的表达,在平凡中蕴含着动人力量,凸显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这些具有写实精神的作品,在保持写实品格、产生情感共性的同时,也进行了较新的艺术形式探索,试图突破常规的写实表现来实现创新。如《送我上青云》中风车等元素的运用显现出了超现实或魔幻现实的品格,这样的处理更能映射出人物的心理。此外影片对场景和时空的处理,都在探索中突破了传统现实的表现手法。《被光抓走的人》则直接借助科幻类型的外壳,植入了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锐利观察,从而构筑出现实主义的故事细节。
以写实精神表达体验,成为2019年度中低成本电影的第一个显要特点,但全年却没有出现像《我不是药神》那样的现实主义力作,写实精神还达不到2018年那样的力度,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预见,2020年的中国电影,现实题材的创作以及写实精神还会延续,我们应当更好地总结以往此类文本的得失,特别是应当更有效地捕捉大众的情感体验,保持创新理念,不断推出现实主义力作。
多部艺术片以作者性来寻求思辨价值和人文价值,创作手法也有创新,此为2019年度中低成本电影的第二个显著特色。其中《撞死了一只羊》是“作者风格”的集大成者。影片以藏地作背景,在叙事上将两个互相影响的故事进行超现实的对接和穿插,以独具风格的镜头语言营造疏离、弥乱而又冷僻、孤独的视觉意境。作品的主题表达涉及得与失,追寻与记忆,慈悲与轮回等多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思辨性和艺术手法都有了新的超越。《南方车站的聚会》亦是典型的“作者电影”,黑色元素的营造和人性复杂性的体现是创作者的主要美学诉求。此外,导演在情感、氛围甚至是情节上利用了很多隐喻镜头,调色和光影镜头的运用也较为出色,可以看出导演在这些形式的运用方面,比起前一部影片《白日焰火》更为极致,显示出其对创新性的追求。《红花绿叶》亦是另辟蹊径,其故事的外层是在讲述回族民众的情感和日常生活,而创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情感、交流和尊严等人类的共通价值。影片选取这个少数民族题材,比起其他题材更能深刻地诠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其他作品如农村题材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和惯常的农村片子有较大差异,影片突破了好人好事、扶贫干部和幽默搞笑的模式,既有本土特色,也有国际视野。
在创作上追求艺术独特性与大众审美并重,成为2019年度中低成本电影的第三个特色。大多数动画电影在艺术追求与大众审美之间保持着恰当的平衡。其一,这些影片如《白蛇:缘起》等对传统文本进行了新的转化与改编,使其与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和情感体验进行对接,取得了创新价值。其二,这些动画片突破了低幼叙事,具有较为复杂的叙事逻辑,且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性,如《熊出没:原始时代》继续“春节档”合家欢的品格,《罗小黑战记》《雪人奇缘》和《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等作品也因叙事性和哲理性并行而获得较好的口碑和票房。
2019年中低成本电影中的类型片也呈现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并重的特色,多部影片以类型作为外壳但最终获取文艺品格,增强了艺术价值。除《被光抓走的人》等少数影片选择科幻类型外,其他如《误杀》《受益人》《吹哨人》《两只老虎》《“大”人物》《人间·喜剧》《云雾笼罩的山峰》《追凶十九年》《灰猴》等一大批电影都以悬疑、喜剧类型作为依托,试图增强叙事性,并实现其思辨价值的有效传播。但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只有少数影片如《误杀》等做得较为成功。《误杀》虽然是一部翻拍片,但在叙事性方面做得更为紧凑,超越了原版。该片具有较为深刻的思辨性和人文性,凸显了对罪与罚的探究,展现了对人道、亲情、责任、弱势群体等命题的思考。在类型叙事上,该片没有遵循传统的揭开真相式的悬疑叙述,而是将真相告知观众,让观众看到剧中人如何掩饰真相。这种反悬疑的叙事,更显示出叙事智慧,也更具观赏价值。
图5 电影《误杀》海报 (来源于网络)
2019年较多的中小题材影片实现了创新,得到了观众的进一步呼应,也反映出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向。这样一种趋向,增强了电影创作者对拍摄中低成本影片的自信,特别是增强了对文艺片和艺术片创作的自信,也增添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自信和创新动力。但也有部分影片,特别是悬疑、喜剧类型片未取得预想的成就,其主要问题呈现为创新性不足。其中借助悬疑等类型来获取文艺品格的创作模式,在中国内地影坛已有数年历史,之前的大部分作品如《烈日灼心》《命运速递》《无名之辈》等都取得了成功,也为之后此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经验。但随着观众品味的提高,某种范本不会一直奏效,缺失创新的作品就会逐渐不被观众认可。2019年的《受益人》《吹哨人》《两只老虎》《灰猴》等影片,或故事过于陈旧,或主题过于教化,或形式过于刻意,以致缺失创新品质,最终失去观众。2019年中低成本电影艺术实践的荣与衰,再次显示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艺术质量提升的诉求,如果影片艺术质量不过关,创作者缺乏新意和诚意,纵然使用关注度高的演员、选择吸引眼球的题材、采用全方位的营销手段,最终也将无济于事。今后中国电影的晋升之路,仍然依托于艺术质量的提升。
2019年的中国电影,总体上呈现出了艺术质量走高的趋势,但无论是产业层面或是美学层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层面,2019年度国产电影中的市场头部效应变得空前严重,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合计收取了286亿人民币的票房,在全年票房占比达到44%左右。这使得腰部电影获利空间变得更小,尾部电影的收益更是微不足道,票房分布极不均匀,产业失衡现象逐渐显现。此外,因“行业规范”及其他问题对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民营电影公司呈现出了一定的萧条趋势,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适时的解决,将会影响整体中国电影的发展。美学层面,2019年的“新主流大片”有了较明显的量的积累,美学层面也实现了较大突破。今后,此类影片在国产电影中依然会处于主体地位,其在保持现有美学质量的基础上,应当继续在思想高度、艺术创新和市场指标等方面实现多维度突破,引领整体国产影片提升艺术质量,同时进行更合理布局以继续保持主体地位。此外,主流商业大片和中低成本的类型片创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纵有写实精神的回归,但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力作仍然缺失,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创作所要长期面对与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