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积极推动语文要素的巧妙落实

2020-03-16唐恩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

唐恩

【摘 要】 统编版教材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是通过初知大意、揣摩用意、深化理解的思维过程,真正落实学生的独特认知,在蓄足力量的过程中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统整全文,在梳理文脉中初知大意;对比联系,在深入辨析中揣摩用意;资料拓展,在资源背景中深化理解;链接生活,在纵深推进中触发联想。

【关键词】 循序渐进;统整全文;对比联系;落实要素

统编版六上教材第一单元中的《丁香结》一文,作者以清新自然、优美典雅的语言描述了不同状态下的丁香花,并由古人的诗句扣住丁香结,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知。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单元训练要素,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将这篇课文所承载的训练价值最大化:

一、统整全文,在梳理文脉中初知大意

进入六年级,教师就应该避免对文本按照自然段逐步朗读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整体性文本进行感知的意识,梳理出文本的内在大意,为落实并转化语文要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篇《丁香结》层次清楚、视角多维,是训练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的典型资源。教学中,教师紧扣题目“丁香花”,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整篇课文,并相机辨析每个自然段描写的角度,从而提炼出课文围绕着“丁香结”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城市街旁的丁香花、月光下的丁香花、春天的丁香花和雨中的丁香花,最后从古诗入手过渡到丁香结,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组织学生提炼文本表达的板块结构:丁香花、丁香结、人生感悟。在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感知之后,遵循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深入思考,理清作者的创作思路。

由于统编版教材设置了单元语文要素,常常使得语文教学急功近利,将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语文要素展开,但失去了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语文要素就成为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的教学效果。

二、对比联系,在深入辨析中揣摩用意

依照学生对文本感知的基本规律,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点仅仅停留在理解性的层面上,而是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辨析,并理清语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内在认知能力。

在组织学生初步概括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从内容层面向内在的逻辑层面推进:丁香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花,但作者为什么要偏偏选择“城市街旁”“月光下”“春天中”和“雨中”这四种情况呢?这其中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吗?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基础性学情出发,设置这样的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描写了城里街旁的丁香、月光下的丁香、室外的丁香以及雨中的丁香,让我们领略了丁香花的美丽芬芳。请思考:作者在第一部分又是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形、色、味、义)。

不同种类下的丁香花,有着作者不同的表达维度,不仅有效地对话了作者的思维,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内在的思维认知。

三、资料拓展,在资源背景中深化理解

在传统文化中,丁香结与丁香花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蕴,也正是这种意蕴才触发了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从学生原始化的认知经验来看,他们对于这样的认知是薄弱的,甚至是空白的,为此,教师需要拓展课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蕴,为文本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鉴于此,在教学丁香结板块时,教师可以拓展古人中描写丁香结的诗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2)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在整体性理解中揣摩其中的情感意蕴,让学生认识到情感的幽怨和忧愁。随后,教师将这些诗句与课文中“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联系起来,感受丁香结与微雨之间的共性特点,继而相机指导: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剪不断的思绪吗?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仅仅局限在表层上,而是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触及了作者表达的深度思维,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其实更多的是在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四、链接生活,在纵深推进中触发联想

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要能够从所读的内容想象开去,并在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栏目中提出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想象。为此教师就需要将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勾连,让学生在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进行联想。

比如在感受到古代诗人借助丁香结表达幽怨愁绪时,教师可以宕开一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本中、转移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上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作者是否始终都和古人一样,觉得丁香结就象征着忧愁呢?你能从文中找出蛛丝马迹吗?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第六自然段,展开交流,学生的认知实现了飞跃,有人從文本的语言中认识到人生就本身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也有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整;还有学生指出: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的胸怀!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将自己理解与作者的语句进行高度融合,从而感受作者对人生的这份乐观与豁达!

这篇课文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并没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是通过初知大意、揣摩用意、深化理解的思维过程,真正落实学生的独特认知,在蓄足力量的过程中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萍.情趣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甘肃教育,2018(16).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成大道
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例谈三年级看图作文启蒙教学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