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机器人卫冕世界冠军
2020-03-16
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是水下机器人领域高级别赛事,被誉为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从2017年起,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周翰文就作为队员参赛。2018年8月,周翰文和队友创新水下技术,参加该赛事并夺冠。2019年8月,他所在的“E唯战队”从5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卫冕冠军。
周翰文在大一时加入社团“E唯协会”,开始参与水下机器人的设计工作。与水下世界结缘6年多,他已经成为水下战场的一名老兵。
周翰文介绍,在水下,一般电磁波容易被海水吸收,传播距离短,而声音可以传播几公里远。水下机器人可以根据声音判断声源位置,再利用“双目视觉”完成水下图像识别,从而实现信息搜集、目标抓取等一系列任务。
“一次夺冠,可能存在偶然,但连续夺冠,就说明我们的技术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周翰文说。他们的表现还得到了比赛主办方的高度认可,称赞中国团队在比赛中完美展示了机器人在水下航线的自主运行技能。
水下机器人竞赛冠军在哪里练就?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一排十来间地下室就是周翰文和队友们的“秘密基地”。走廊顶上悬挂着不少飞行器模型,墙壁上张贴着各种展板、奖状和证书,地板上、桌子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水下机器人和各种器件、工具,柜子里则摆放着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
“比赛在于体验,科研才是主业。”在周翰文看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重道远。如何把诞生于实验室里的技术产业化,是他最关心的事。
为了让水下机器人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周翰文所在的团队集智攻关,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数据融合、智能控制等技術,搭建了智能化无人平台,可以应用于深海探测、信息搜集等领域,有效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周翰文参与研制的水下机器人曾在西气东输跨江隧洞检修中救急。整个隧洞长600米、水深50米,潜水员下水作业非常困难。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水下机器人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录下了近500G的视频,找到了5处螺栓锈蚀、部分防腐层脱落等问题。
“每一次进步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激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科技走进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周翰文坦言,常年科研经常遇到棘手的问题和心情烦躁的时刻,只有经历了这些煎熬,才会更加珍惜和享受丰收的硕果。
如今,周翰文还在研发一款可以捕捉海参的水下机器人。“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潜水员能下潜到水下二三十米,而机器人能下潜到200米。”周翰文说,人们只需要一边看着显示器,一边遥控机器人,就能准确找到并迅速捕捉到海参。
从比赛到科研,从实验到产品,周翰文步履不停。他说,硕士毕业后,还将选择攻读博士,继续在水下世界探寻,不断向海洋深处挺进。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是他心中最美的愿望。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