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20-03-16杨云
杨云
【摘 要】 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中,可以向学生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有很多,譬如民俗,历史等等,教师需要做好文化传承,积极解读文化,帮助小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精髓,在学习中领会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修养的双重提升。
一、用典故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熏陶小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师生互动间萌生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某些孩子在学校表现突出,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但是,他们只要回到家,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不仅不听话,还会大声呵斥父母。这些都是小学生对父母的爱缺乏感恩之心的缘故,他们将自己得到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针对此,试以《父母多爱我》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黄香温席》《孟母三迁》《卧冰求鲤》等等成语动画视频,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等视频播放以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互動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大多数学生都被视频中母慈子孝的情感所触动,有的学生甚至眼眶都红了。接着,教师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孝顺父母需要从眼下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接着教师询问学生:“早上起床,父母在做什么?”有的学生说,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看报纸;还有的学生说,妈妈在给自己叠被子、收拾床铺,爸爸则忙着做早餐……接着教师反问学生:“那么你们在做什么呢?有没有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学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洗碗、扫地、浇花等等,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孝顺父母不能只在口头,而是需要落实在行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还有视频的熏陶,学生都意识到应该帮助爸爸妈妈,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
在案例中,教师通过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等典故教育学生,不仅向学生渗透了传统文化中孝道的精髓,而且也帮助学生改变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
二、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为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优化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援引经典历史故事,让历史伟人的精神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风向标,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在教学《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何为气节,可以为学生讲解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本是大宋一个宰相,后来被元军俘虏,但是他立志不降,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为元军的走狗。元军的统治者很欣赏他,但是文天祥始终记得自己是大宋人,不愿意降服,最后引颈就戮,从容赴死,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等爱国主义诗作,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气节。通过文天祥的故事,学生都被他顽强不屈的精神所触动,也懂得了何为“气节”。再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何为自强,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介绍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迁本是汉代太史令,由于替战败的李陵将军说话,被汉武帝下令宫刑,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自暴自弃,反而自立自强,最后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通过这些经典小故事,学生的内心都被深深地触动了,也明白了何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将优秀文化对学生积极渗透,引导学生成为真正具备传统美德的人。
三、利用课堂活动,渗透文化要素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大量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我国传统文化烂熟于心,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引导。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些都值得教师精心研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将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呈现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接着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古汉字,出示在大屏幕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和学生玩击鼓传花游戏,教师将一朵玫瑰花交给第1组第1个同学,然后教师背对着学生敲击小鼓,鼓声停了,花在谁手上,哪个同学就需要站起来猜字,说出课件中的古汉字对应现在的通用规范汉字,没有猜中就需要表演一个才艺。
小学生最喜欢做活动、玩游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课堂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活动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为了改变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师需要援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成为真正有德行、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参考文献】
[1]安吉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普童话,2019(32):126.
[2]蓝天.用中国传统文化点亮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