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河上的雨

2020-03-16麦客

延河·绿色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渭河老汉院子

麦客

天出奇的热,火燎燎地。狗在树荫下吐着个舌头,呼哧呼哧地。椒树河的后梁上不断地起生云,蓝天把一座座蒙古包似的黄土高坡提了起来。

麦黄六月的急旋律慢了下来,如同沟坡上滚下的一块土疙瘩,到了沟底越来越缓。家家都有一个麦堆,晒麦的日子来了。门半扇子掩着,农家院里铺着一层厚厚的麦,几只麻雀和扑鸽在上面偷吃。麦上笼罩着一层气,不停地往上冒,是结合水在蒸发。又如铜锅里的豌豆,似乎马上要爆了起来。光着脚搅麦的孩子,像热锅上的蚂蚁,急躁得很,五个脚趾头扣着地面,后脚跟掂起来,推着个木耙转圈圈。农家安静的就在中午了,喝了两碗醋溜溜的酸细面,马上就有了睡意。除了还在哐当哐当洗锅的婆婆媳妇,其他人都各自走进了自己的房子,倒头大睡。知了不时地叫一声,酸梨树上两只蝴蝶盯着几朵花撞来撞去。院子里,太阳下与阴凉交界处,一只猫正在懒睡,一会翻到这边,一会又翻到那边,如母鸡下蛋一样,翻来覆去。在西偏房里有酣睡声,平和又缓,两只苍蝇嗡嗡地飞上飞下,停在了门帘上。正堂里传来急促的酣声,接着又传来“哎呀呀”的声唤,偏房门前垒着新麦折的麦秆,只听着“哧溜”一声,麦秆一动不动。一丝不挂的蓝天上出现了几疙瘩云,像没有撕开的棉花疙瘩子,带着淡墨色。

老汉从正堂门里走出来,侧着身,手挨着眉毛,半掩着从正堂的西北望去,口里嘀咕着:“不像有白雨的天”,却问孙子,一人搅了几遍麦。孙子却去了红崖湾那里摘西瓜,好久才溜进了偏房。老汉坐在西方门前的石台阶上,顺手挖了一把麦,捡了几颗丰满的放到嘴里,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声音,便把剩下的麦子丢回了院子里。太阳已经从西房檐上跌下来,爬到了院子中央。麦子被一次又一次地推着向前,直到厨房门前的石台阶下面。蹚土灌满了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呼啦地”刮来一阵老北风,院子里的蹚土飞腾了起来,从各个纱窗里钻了进去,落在了桌子上。院南墙根来的牡丹树枝互相拍打,落叶遍地都是,随蒲团,蹚土打旋风,飘得老高。院门“哐”地一声碰在了门栏上,老汉唤孙子把门挡上,孙子出来一看,说:“爷,正堂屋顶上面黑得很。”老汉立马起身去了门外,看到北山上已经阴了,老北风把椒树河来的生云吹到了谷堆河来了,这俩地已经下得是昏天暗地。老汉光着脚跑到院子里喊儿子儿媳,喊老伴起来扛粮食,好像有白雨哩。一家人忙碌了起来,扫箒、木锨、笤箒,能用的物件统统上阵。孙子准备去拿袋子。一阵风把袋子刮得满院飘,忙忙乱乱地捡。院子里尘土四起,扛粮食产生的热汗同土雾把一家人变成了土捏的人,只有牙齿和眼珠子发白,大声地喊着,一时乱了手脚。牡丹树上搭着的手帕、毛巾、袜子、头巾一下子同树叶被刮上了房檐。老汉才反应过来是哑白雨,只下没声音。

茶盅口大的雨点如鼓点子一样,越来越急促、密集。顿时,一股子土腥味密布在黄土高坡上。“呼哧呼哧”的老北风把谷堆河来的生云又吹到了庙山顶上,又从县城南山的方向吹上来了几朵云,两朵云误打误撞在一起,稳稳地密布在渭河以北的镇店上空,如盆泼一般,稀里哗啦地下了起来。没装完的麦子被水吹得满院都是,在急促的水流上一坨一坨地飘着打转,從牡丹树的水眼里流出。老汉拿着大洗盆,一跛一颠地跑到水眼那里接粮食,又用双手在水渠的草皮里一把一把地掬。一家人被分到四五处,忙乱了起来。抱柴禾的,收衣服的,扫院子的,往鸡圈里赶鸡的,拿盆盆罐罐在房檐下接水的。这是渭河以北的镇甸有史以来的一场大雨。轰隆隆的河水声响彻渭河两岸,滨河路上楼房里的人都不敢睡,女人抱着孩子在窗前走来走去,看着从桥面上冲过的泥沙水,男人坐在客厅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纸烟。渭河淹过桥面,垃圾被冲到两河堤上。深沟电厂那里的山滑了下来,稀蹚泥一人深,大汉进去半个身子看不见了,碎娃扑通一下无影无踪。车辆与人群大量堆积,一辆大班车淹没在稀泥中,只看到车顶的行李架。这边的过不来,那边的过不去,眼看麻了下来,众人心里火燎燎地。县政府调来五辆五菱的铲车接送稀蹚泥两边的人,铲车高高地举着的铲,在稀蹚泥中“呼啦啦”地过来过去,大车轮被淹没了一半,却还是虎虎生风。

不但渭河满了,散渡河也满了,北川河也满盈了,连罗家峡的峡口也被冲破了。两岸的苞谷、黄豆苗、苹果树、茄子辣椒洋柿子树都被连根拔起,白嫩嫩的根子顷刻之间荡然无存,泥沙俱下,掩埋了两岸的田地。兰州、天水附近打工的人都连夜回了家,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孩子。天上的那片云还是不散开,交织在一起。农家院里也黄流一片,瓦槽里的青苔地衣一坨一坨地垛在石台阶上。水桶水盆都满了,瓦沟里的水流不过,从两边墙顶的瓦檐上翻了下来。在酸泥墙上留下的痕迹,如孩子撒了一泡很高的尿一样,由粗到细。水窖也满了,麦草秆,麦颗粒皮,烂草树叶在水窖门上打转转。孩子们不停地在水眼哪里挖泥和冲过来的杂物,水却还是流不过,直接涌上了墙。

老汉满仓房找那件绿皮子雨衣,翻箱倒柜地还是找不到,问老伴,问媳妇子,没人知道。见雨越下越稳,老汉把巷蹚里,车路上,麦场上的水都改到了苹果园的水路上。戴上了脱圈的烂草帽,穿着长年累月盖在粉碎机上的皮夹克,趿着烂皮鞋,挽起了裤腿,拄着铁锨朝苹果园走去。苹果园里拦水的泥巴被冲到满树根上,稀泥淤平了树坑,园子里哗啦啦一片响声,中央被冲开了一个大窟窿,水随着窟窿流到了红崖湾里。

大山梁上,硬坡湾来,高高山背后,堡子梁上,人都在跑白雨。男人拉着女人,儿子扶着母亲,女儿搀扶着上了年龄的爹,头顶撑着个衣裳,像狼撵来了一样,在骤雨里奔跑。汽车路上溅起的水花噼噼啪啪地落下。各村子、乡镇、县委都下达防洪防灾的文件,满村子里,镇子上,隔几时喇叭就喊一阵,人把耳朵拃到这边,好像在那边喊,拃到那边,好像又在这边。在雨声里嗡隆隆地,一时之间失去了方向。亲戚朋友互打着电话问你怎么样了,这家说他家的草窑塌了,那家又说她家的鸡圈塌了,把两只正在下蛋的鸡砸的肠肚都淌了出来。农村乡下和城市楼房上的人整夜整夜睡不踏实,女人醒来换了男人去睡,这样整整四五天。墙背后的墙角下,烟筒下面青苔长得绿汪汪的,土地面上的绿皮子遍地都是,滑到了老人孩子,躺在炕上吃药打针,几个月好不了。院墙上的蒿蒿草,灰条从墙里似往出来拔的一样疯长。

这场雨下得既猛又稳,麦场上的土墙湿到了墙根下。场里新打的麦材上面,青黄色芽和刚种过的麦地一样,齐刷刷地长着。材上面的一层就如青黄鼻涕一样,恶心又甩不掉。胡麻垛下面的一坨一坨地发芽。黄土高坡上的轮廓线越来越明显,凸的地方更凸,凹的地方陷下去。田埂上的杂草丛生,绿得掉色,远处梯田的轮廓线也出来了。红土沟里如血一样鲜红,黄土坡上被染成了褐色,久久不能褪去。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叶子绿得发黑,庄农人十天半个月不再下地,庄稼和杂草齐头并进地长。

这已经是下午第三遍喊了,陇西铁路段由于雨大,火车晚点了三个小时,满车厢都是打电话的。我到镇子上时,路上切出来的水泥线一条接一条,四条成一排,一排又接着一排。两旁的下水道如泛眼一样往外流。这是渭河上有史以来的第二场大雨,第一场正是我出生的那年。

猜你喜欢

渭河老汉院子
故乡
故乡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刘老汉的烦恼
去外面吃
团子的生活日记
中秋赏月
给渭河立传 中国 “旱腰带”上的史诗
外出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