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0-03-16李利积
李利积
[摘 要]教师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13-02
高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立德树人,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在高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把教学的目标向提升考试成绩靠拢;而教学目标往往会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因为目标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内容和环节。在增加了渗透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这两个要求之后,教师一旦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的学习等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那么必然会造成教学的混乱,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先确定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再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应首先教授基础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父爱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课文内容为依托,为学生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家庭关系、父子亲缘关系等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孝”“亲”等有所了解。
二、传承文化,重构教学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四个方面。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来实现。例如,对于《劝学》《师说》《过秦论》《寡人之于国也》这些文章,教师可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教学,并重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照以“文言文的学习”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就可以把这四篇文章作为一个主体,通过独立学习和对比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修辞等在文章中的作用等,进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实践运用能力。如果教师将“文章的内容学习”作为重点,那么这四篇文章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劝学》一文主要分析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而《师说》则分析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因此这两篇文章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教与学”的认识与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送东阳马生序》等文章作为补充,拓展学生的认知。《过秦论》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治理国家的方式,阐述人民对于统治国家的重要性。《寡人之于国也》陈述了爱民仁政对稳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意义。所以这两篇文章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国家的状况、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思想等内容。在拓展部分,教师可以将诸子百家在治理国家方面所持的主要观点及其各自的代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有所了解。实际上这两种划分的方式都涉及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传承,只不过因为其侧重的部分不同,所以最后构建的教学内容也就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加强实践,创新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力求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例如,对于选修课文《孔雀东南飞》的教学,教师一般是将重点放在讲解和记忆重点字词上,所以教学的方式不是由教师对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进行总结整理后让学生进行记忆,就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整理。教师对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不做要求,这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仍然对文章的内容知之甚少。高中教师对于选修课文并不重视,因为选修课文不要求学生背诵,其涉及的知识也基本上不会出现在高考中。然而,在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实际上,《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东汉年间的小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的一出爱情和婚姻悲剧。其中不仅对东汉年间的风俗习惯、吃穿住行等有着比较详细的描写,而且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伦理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了解到乐府诗的格律特征等,还能够深入认知东汉年間的大众生活方式和状态。这正是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对于这篇选修课文,教师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讲解的方式,而是可以首先在课程导入的部分给学生拓展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然后让学生泛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演舞台剧等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孔雀东南飞》中有许多流传较广的句子,例如“自挂东南枝”“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等,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句子进行趣味讲解,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与其他诗词中格律相同的句子进行搭配,例如,“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自挂东南枝”。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诗词格律、诗词句意搭配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成为语文教师重视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教学、语文教学与学科综合素养培养进行全面结合。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慈榕.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 考试周刊, 2017(53):55-56.
[2] 瞿秋云.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突破[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6):28-29.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