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中小学语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

2020-03-16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文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桂林541199)

一、当下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瓶颈

为基础教育培养语文教师是中文师范专业的根本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师范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21世纪以来,为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社会,师范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展开了全面的教学改革。当下,要将改革推向纵深,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必须突破以下瓶颈。

(一)专业化与职业化的脱节

长期以来,中文师范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多关注“中文”,而忽略了“师范”。由于注意力多集中于课程的专业性、文学性和学术性,师范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常常和汉语专业、传媒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他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没有什么区别,缺乏对接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师范生毕业步入一线工作岗位,往往很难将在校期间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因循沿袭所在学校既有的教学模式。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师范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专业前沿知识、理论和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运用,阻碍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主动性低

当下的师范生是网络化生存的一代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诸各种社交软件、视频网站和网络游戏。视觉媒体的崛起、泛娱乐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给了他们更为多元的休闲娱乐方式,也给予他们更多强烈而快速转换的感官享乐和刺激。他们大多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失去了文学阅读特别是纯文学阅读的兴趣。在时代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中,文学的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师范生对中国现当代的经典作品有相当的隔膜,“读不懂”成为一种普遍的状况。此外,由于缺乏对接职业的内容设置和能力训练,学生对课程往往产生一种“没有用”的认识。“不愿读”“读不懂”和“没有用”叠加在一起,导致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兴趣匮乏、主动性低。

(三)缺乏针对性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传统的文学专业课程,也是一门正在进行时的课程。有很多经典教材如《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也有紧跟时代进程,不断更新的教材如《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朱栋霖、吴义勤、朱晓进)。但是这些教材主要面向的是中文专业的学生,适用于中文师范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教材寥寥无几。正如有学者所说的:“师范教育特色的泯灭,突出地表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错位,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很少考虑甚至完全漠视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需要。”[1]面向中小学语文教育,编纂具有师范特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迫在眉睫。

二、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策略与措施

(一)渐进式提升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改革

要突破以上瓶颈,推进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走向纵深,首先就要面向中小学语文教育,确立渐进式提升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一根本任务而展开。根据近年来在国内外影响巨大的TPACK理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今天,一名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这三项都应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和训练。其中,让师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内容知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首要课程理念。要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提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就是要使师范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发展流脉、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掌握作家作品特别是重要作家作品的情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文学感悟力、阅读分析能力和文体写作能力。就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而言,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前沿科学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师范生借鉴模仿的范式,创造多元的情境和丰富的机会来给师范生演练教学法和技术。

师范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一般分两个学期开设。第一个学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学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主动性低的情况,课程的教学目标宜作渐进式设置。在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教学中主要解决学生“不愿读”和“读不懂”的问题。通过教师引领师范生细读文本,理解作品,领略作品的文字、情感和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文学感受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的教学中,提升的目标要求为加强学生审美鉴赏力和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并将教学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融入专业素养的培养中,在进一步提升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扭转他们认为课程“没有用”的观念。

(二)编写针对性教材,回归文学本体的教学内容改革

当下,在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温儒敏先生“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2]的思路获得了广泛认同。在教学中,文学史的知识应作提纲挈领式的介绍,旨在使师范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脉络,获得从文学史的高度观照作家作品的视野。而作家作品的研读,特别是重点作家经典作品的研读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语文教育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更名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正是对这一教改理念的实践。通过回归文学本体,把作家作品放在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上,展开作品研读,激发师范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感受力。通过传授给他们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不断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文学作品的研读特别是经典作品的研读中,师范生不仅可以领略最为卓越的文学家的想象力、语言艺术、叙事技巧,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或热爱、或悲悯、或愤怒、或冷静的情感魅力。在最动人的感性和最迷人的理性的激荡中,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以掌握、人文素养得以培养、情志得以升华。

优质的教学内容应是“教材文本的知识积淀、学术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和教师个性化创新思维三者碰撞交融而产生的智慧果”[3]。其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训练思维的基本材料和主要依凭,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中之重。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材一般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构成。文学史部分应弱化理念性,强化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作品选部分则应对接中小学语文教材。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开始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这是一次教材的大更迭。教材的统一为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对接中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可操作性。据笔者统计,部编版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共有阅读课文428篇,其中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品的有261篇,占总数的61%。这261篇课文的作者涉及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郭沫若等四五十位现当代作家。在编选作品选时,既选录现当代作家的代表作,也把他们被部编版教材采用的文章编选进去。在授课时,一方面,对现当代作家特别是重点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使师范生了解、感受和掌握作家独特的思想、艺术特点;另一方面,对该作家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文章进行专业性的解读、介绍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指导。教师“运用经典教学案例教会学生如何‘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督促者,实质性地提升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语文教学水平”[4],切实将中文师范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基于建构主义和翻转学习的教学方式改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学习者在接收、理解、组织外部输入的刺激和信息时是带着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概念、技能和信念的,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学习者积极构建起来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正是个体基于自身经历、愿望和文化背景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建构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与之相呼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增加师生互动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是一种混合了直接讲解和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翻转课堂翻转了学习场所,使传统的在教室进行的教学发生在课堂之外;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翻转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学生获得更多自由,知识传授在课堂外进行,课堂上更多的是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翻转学习是对翻转课堂的推进和深化,翻转学习更侧重于学习主体的参与性,让“学生可以在面对面课堂时间中获得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5]。

基于面向中小学语文教育,渐进式提升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将多种建构主义和翻转学习的教学策略运用于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考虑到当下师范生语文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第一学期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可采用以导引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文本、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布置读书笔记任务,促进师范生阅读和自主学习。课堂上多采用提问法,针对重难点设置问题,鼓励引导师范生思考、发言和讨论,由此夯实和提升师范生的文学素养。第二学期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主要采用融合翻转学习和支架式教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教师将本学期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课题,明确教学进程。师范生根据兴趣,选择特定课题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合作翻转学习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将每一小组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师范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方法。小组合作翻转学习过程中,课堂之外,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包括查阅整理资料、研讨课题、确立汇报内容和方式、制作PPT并进行汇报演练等内容和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督促、指导。课堂上,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分工合作,向教师和全体同学展示研讨成果,设计话题,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提升。

此外,为了适应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课时大幅削减的情况,还可以采用建构主义随机进入式教学法来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比如组织诗歌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话剧展演、文学创作大赛、邀请相关作家或专家作讲座等。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和翻转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师范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全面提升其听、说、读、写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由于角色的翻转,师范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可以领悟科学的教育理念、习得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

(四)立体式的测评方式改革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两大来源:一是内驱力,二是测评机制。专业的、对接职业的教学内容,先进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师范生学习的内驱力。而科学的测评机制能够促进师范生更切实、高效地学习。

与建构主义和翻转学习教学方式相配合,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可以采用“任务+过程+考试”立体式的测评方式。任务测评主要考查师范生在完成如读书笔记、学习小组课题研讨等任务中的表现和水平;过程测评对学生的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而传统的考试可以综合性地检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学感悟力、鉴赏力以及写作能力。这种立体式的测评方式既关注了师范生的学习态度,又关注了学习结果;既测评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查技能的掌握情况;既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要实现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质的飞跃,必须直面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深入地展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测评方式的改革,以期为中小学培养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文学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我们需要文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