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策略
2020-03-16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桂林541199)
高职中文专业的语言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五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重在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和演讲与口才这三门课程则重在语言的训练。因为语言知识和理论都比较枯燥难懂,语言训练也需要反复进行、长期坚持才有成效,这就导致了这些中文语言课程比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语言素材的选择和丰富是中文语言课程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进行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势在必行。
一、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进行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是为了实现突出语言课程的实用性、确保学生能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彰显语言课程的“思政”元素的目的。
(一)突出语言课程的实用性
语言课程是高职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文语言课程的相关教材中,为了能讲清语言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理论,编者都会举一些例子对语言知识和理论加以说明和分析,并且还会设计一些相应的训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但因为教材很难做到每年都及时更新,所以编者在选择案例时,会考虑案例的时效性,以确保在较长时间仍能运用这些案例来讲授语言知识,所以基本上都会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案例。
但是,语言是鲜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也比较快。尽管语言教材的编者会精选语言案例,但这些语言案例的更新速度还是无法跟上语言变化的节奏,因此导致语言教材的一些典型案例脱离社会、脱离学生,这样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课程就很容易被高职学生“边缘化”。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时更新和丰富这些语言课程的素材,为语言课程注入鲜活的语言案例,这样就会确保语言素材走进社会、贴近学生,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实用,从而突出中文语言课程的实用性。
(二)确保学生能学以致用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的教材中设计有典型语言案例及语言练习题。典型语言案例在教材中已有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对应其能说明的语言知识和理论。对于这些典型案例,学生重在理解和把握语言知识和理论。课后的语言练习题,则重在检测学生对所学过语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因为典型案例和课后练习题都是对应语言知识和理论的,学生会觉得这些典型语言案例及语言练习题仅仅是为了解决对应的语言知识和理论,并没有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于是慢慢地就会失去对语言课程的学习兴趣。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进行开发,然后再把这些鲜活的语言素材运用于语言课程中,促使学生把学过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理论,及时与贴近他们的鲜活语言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知识与理论的实用性,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主要的表现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语言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是高职中文专业学生必备的主要职业能力之一。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的设计就是紧紧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而展开的。传统的中文语言课程教学比较偏重语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然而语言知识和理论比较枯燥乏味,加上中文语言教材中部分案例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能结合自身的语言、高职院校的校园用语、院校所在地的社会用语等进行语言素材性资源的开发,这样的语言素材就能走进社会、贴近学生,学生也会在这些语言素材的开发中自觉、灵活地分析和运用语言,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四)彰显语言课程的“思政”元素
语言课程是高职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这些语言课程的学习重在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促使学生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传统中文语言课程教学素材选择的主要思路是利于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而对这些语言素材的“思政”元素并没有作过多的思考。
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中文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之一,就是要充分挖掘语言素材蕴含的文化内涵。对高职语言课程进行素材性资源的开发,首先,在选择语言素材时,要深入地思考这些语言素材蕴含的“思政”元素,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获得思想素养的提升。其次,要引导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这样不但能丰富中文语言课程的鲜活语言素材,使语言课程走近学生,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熏陶和教育,彰显中文语言课程的“思政”元素,促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双提升”。
二、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在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进行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紧扣课程、立足适用、讲究规范和基于职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语言素材资源库的有效性。
(一)紧扣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是高职中文专业主要设计的语言课程,其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两门课程重在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比较注重理论的语言课程;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三门重在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是比较注重实践的语言课程。
对高职中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五门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紧扣不同语言课程的特点而展开,这样才能确保语言素材的有效性。对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两门偏重理论的课程,一是要收集学生自身在语言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语言素材,并及时融入语言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中;二是要及时更新、补充贴近社会和贴近学生的语言素材,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相对枯燥的语言理论课程变得更直观、更实用,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普通话口语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除了必要的普通话发音理论和正确发音的指导外,更需要学生加强练习,因此,在选择练习普通话的素材时,要充分考虑贴近学生实际这一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坚持练习的兴趣。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两门课程重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于朗诵或演讲等训练的作品,教师和学生都应选择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的美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语言艺术持之以恒的训练积极性。
(二)立足适用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五门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要把握语言课程的教学中语言知识理论和语言实践实训的比例问题。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语言知识理论的讲授以适度、够用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应尽量增加语言实践实训的内容。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是重在讲授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语言课程,这样的课程如果只注重知识理论的讲授,忽略语言的实践实训,就会导致这两门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乏味,也较难被学生接受。建议这两门语言课程的知识理论讲授和实践实训的课时可以按照6:4或7:3的比例来安排教学,这样既能保证语言知识理论的适度、够用,也能确保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而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三门语言课程则是偏重语言实践实训的课程,语言的训练需要适度、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以指导,建议这三门语言课程的知识理论讲授和实践实训的课时可以按照3:7或2:8的比例来安排教学,这样既能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也能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获得进一步地提升。
(三)讲究规范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五门高职中文语言类课程,注重语言知识理论的学习及语言的运用,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讲究规范。因此,在收集和整理语言课程的素材性资源时,也要把规范作为重要的标准。首先,在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加以表达,这样就能确保学生自身语言案例素材的规范性。其次,在学生创作的语言作品中,师生共同对语言进行修改和把关,以确保语言的规范。最后,必须对收集到的语言素材进行严格地筛选,指导学生修正一些不规范的校园用语和社会用语,这样才能确保语言课程素材的规范。
(四)基于职业
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中文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与表达、沟通、策划等相关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五门中文语言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语言的分析能力越强,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会越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三门语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而分析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表达、沟通等职业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时,要紧扣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这样才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对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定要发挥语言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运用校内外平台,建立有效的语言素材资源库,为教师的语言教学和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有效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语言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导——教师
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主导因素是中文语言课程的任课教师。作为中文语言课程的任课教师,首先,要对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整体的思路,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语言、校园用语、社会用语等语言素材性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在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导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素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范和有效。
(二)语言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学生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话口语、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这五门高职中文语言课程均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授课对象基本覆盖了高职中文专业的所有学生。一方面,学生是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者。首先,学生自身的语言案例就是语言课程的素材性资源;其次,在语言课程任课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自我提炼、社会调查等方式,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语言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中来。另一方面,学生也是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利用者。教师把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来源于学生自身、校园用语和社会用语的语言素材运用于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知识的理论,并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语言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平台——校内外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平台主要是校内外。校内平台主要包括课内外两个方面。首先,在语言课程的课堂上,任课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语言,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其次,在语言课程的课堂外,要注重语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如:可以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话剧展演等活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规范的角度多关注校园用语,这样更能突出语言的实用性。语言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校外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用语的收集和整理活动中来,并在语言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
(四)语言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成果——语言素材资源库
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目标是建立语言素材资源库。语言素材资源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语言教材中的典型语言案例、学生自身的语言案例、师生选择的朗诵作品、学生撰写的演讲稿、学生的原创话剧、学生撰写的主持词、校园用语、社会用语等。语言素材资源库的建立,其目的就是丰富语言课程的教学资源,运用一些贴近学生的语言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中文语言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目前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在实施这项教学改革时,要有效地运用校内外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紧扣课程、立足适用、讲究规范、基于职业的原则,建立语言课程的素材资源库,以凸显语言课程的实用性和“思政”元素,确保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提升高职中文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