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如何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以肖培东《美丽的颜色》教学为例
2020-03-16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主体。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让学生会“自主学习”。其中“教”是教读课中教师传授经验方法,学生“学”方法的过程,“不需要教”是课外阅读中无教师的参与,学生自主拓展、延伸阅读的过程。自读课正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目的性的催化剂,它可以是教师明确定位的从旁指导、是有的放矢抛出问题、是利用精妙的解读“抓手”,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自我发光的过程。本文对肖培东老师《美丽的颜色》教学流程进行简要的课例评析,阐述关于自读课如何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为相关学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课例展示
(一)“问答”方式导入
1.明确课型:整篇课文读过没有?(读过请举手)是自读课文还是精读课文?
2.调动学生分析能力:读了《美丽的颜色》,你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
3.学生自问自答:
(1)美丽的颜色是指什么颜色?(揭示美丽的颜色概念、意义。)
学生:镭的颜色、科学家的精神。(提醒学生做笔记)
(2)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过程中表现出什么精神品质?(揭示文意)
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一丝不苟、勇于探索······(总结后齐读)
(3)本文是什么文体?读传记要读什么?(揭示文体特征)
学生:传记,要读故事、启迪。(提醒学生做笔记)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写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表现了居里夫人精神上的美丽的颜色。
相对来说,一个好的文章,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因此,一个文章是否能够吸引人,它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是学生自己所想的,也可以是学生在网上借鉴的,后期进行修改。大力提供阅读一些好的文章来用以借鉴,并为自己所用,这样学生的文章才能显得更加巧妙、充实与丰满,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细读品味语句
1.找句子:快速阅读,找出文中有哪些句子出现了美丽的颜色?标好自然段(边找边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2.朗读:重点研习后半段,先分角色朗读,后点名反复读,应读出什么感情?怎样读?
理解人物性格,再全班齐读。教师引导:
(1)“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
“真想”——读出迫切的心情,“它”字加了标点,应该轻读(两个学生分别读一遍让学生自己作对比,哪个更好),解读为什么要轻读“它”(揭示科学家的性格)。
(2)“我不知道……”
读轻、读慢,读出省略号。(省略号代表遐想、憧憬。)
(3)“不要点灯……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读轻、读慢、读出期待。
低声读。(镭被研制出,但不能被外人知道。)
总结出科学家有着淡泊名利、耐于寂寞的精神,传记的特点是富有生动感。
(三)探寻传记写法
1.教师:这篇传记在写法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找一找,有几个段落。(大量引入居里夫人日记中的原话,有五句。)
2.教师读一句,学生齐读一句。(发现教师与学生各自读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补充的,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
3.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居里夫人的情感不断地升华。
二、课例评析
《美丽的颜色》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传记体自读课文,肖老师在课堂伊始就以其干净、简练、幽默的语言,不断引导学生提问,并自答,让学生充分联结,把教读课中所学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做到学习方法的迁移与巩固,在不断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中形成成熟的阅读能力,为课外阅读拓展、延伸学习做充足的准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再深入探讨肖老师的教学,可从角色定位、问题引导、教学“抓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明确角色定位,发展主体,让学生自主质疑
所谓“自读”要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要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教师是读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可以看出肖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他并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教师预设好关于文本的问题,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回答,而是先让学生“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这要学生基于读完文本后,有自己的思考,才能有建设性的提出问题。此时师生间思想互相的迸发、碰撞,一起整体感知文本。这不仅更能够考验学生的自读能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获得解放,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检测学生对文本中“一望可知的东西”的掌握情况。
当肖老师观察到角落处学生没有发言,便主动过去,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其中有个男同学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肖老师向他寻求问题时,学生有些害羞,或是没考虑好,或是不敢说,肖老师则幽默地说“美丽的颜色不能开小差的”,于是让他坐下好好想想。之后那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回答准确,肖老师则夸奖他:“这个孩子聪明起来了,给你一点颜色,你就灿烂起来了。”当学生回答重复的答案或没有回答准确时,肖老师则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肖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其思考,但并不是让学生纯粹地自己读,而是设置合理的阅读重点和方向,如了解题目概念、文意、传记特征等,适时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自我寻找问题,自主发现问题。
作为课堂的牵线人,能有的放矢运用合理方式,收缩自如地掌控学情,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积极作用,并且语言机智幽默,激励学生学会自主确定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生动、秩序井然的氛围中进行,防止了学生“活跃”与“缄默”两极分化的加剧。通过学生的“成功感”折射出教师课堂的“成功感”,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核心理念。
(二)注重问题引导,愤悱启发,让学生自主解疑
有课程专家指出,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这些“问题”指的是教师的设疑、启疑、答疑和学生的怀疑、质疑、解疑等。而对于自读课的问题意识,是教师要在课堂中质疑问难攻重点,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有针对性、有创建性的问题,并运用已学的方法自己寻找答案。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地思考和求知,适时点拨破解难点。自读课如果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读,会使学生陷入迷茫的境地,在教师适度的点拨下,学生自主把问题都解决了,对课文也就自然而然吃透了。
导入阶段生问生答。肖老师让学生猜自己会提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指向性的问题,再让学生依次自己解答。在答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标准,则在老师引导下或让其他学生补充后再作答。例如当肖老师提到“美丽的颜色是什么颜色?”一问时,有位学生回答是绚丽的颜色,肖老师便提醒学生要结合文本的理解来回答。这样的“问答”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并且有效避免了学生不经过深刻的思考就发出“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高喊声的“满堂答”情况,提升学生自答的质量。
细品语句阶段师问生答。肖老师向学生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美丽的颜色?”“这篇传记的写法中有哪些鲜明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此文本的重难点的体现,学生听到教师的指令后,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井然有序解决问题,犹如“剥洋葱”般一步一步抵达文本深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适当给予启发,学生通过反复研读文本,思考再反馈,自己解决心中的疑惑,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不仅避免了教师受到“预设”问题的牵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完成教学目标,检验教学效果。
(三)有效利用“抓手”,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阅读
自读课最忌讳的就是误教成了教读课。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可看出自读课文相比于教读课文,最大的相异之处在于自读课文设置了旁批和阅读提示,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抓手”。这些“抓手”也就是教学着力点,它点出了文本的精妙之处、指导方法和路径,更有助于教师了解文本重点和难点,利用学法指导和学习提示去更好地引导学生,也教会学生要从旁批、阅读提示中举一反三,有效利用课本,获得课外阅读的延伸,学会自主阅读,从而完善阅读教学体系。
在此篇课文的单元设置中,是以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位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肖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提出“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自我解答,并从文本中归纳出传记特征;让学生多次阅读文本,不断重复朗读“美丽的颜色”的语句,学习科学家精神品质;让学生抓住“它”“比埃尔”、省略号来朗读品析,体会人物感情和性格,使得课堂紧紧扣住了教材单元设置,强化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灵活运用课本的方法。
在此篇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中,标明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科学精神,说到“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这使文本更具真实性和生动性。肖老师则抓住了这些教学着力点,先从“美丽的颜色”是镭的颜色、更是科学家的精神,再通过几处对文本语言的品析,让学生明白传记故事的生动性。师生共同朗读居里夫人的原话,明白段落关系,揭示出传记的另一特征——真实性,使文体的写作技巧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有效传递给了学生,使其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并且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写传记”,写作技巧的再现,更加利于巩固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写作水平,达到“随文而教”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从这些“提示”中探寻、探究课文重难点,进一步促成学生自主阅读。
三、结 语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要善于教学,才能最终达到“不需要教”。通过肖老师的这堂自读课,更好地展示出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应如何“教”的一些教学策略。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注重问题的启发诱导,选择、提取文本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授予学生,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剖、思考文本,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利用教学着力点,对文本独到之处进行精要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课文,举一反三,自主阅读。将知识有机融合、自我内化、自我迁移,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课外阅读的丰富和深化做准备,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