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应对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淬炼*
2020-03-16许克松白显良
许克松 白显良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大学),西南大学 团委,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科学防治”的总要求和方法论。[1]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到科学防治,前提和根本是要树立科学思维。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要在重大疫情应对中有所担当作为、快速历练成长,也离不开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因此,高校要把疫情防控这场危机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教育引导大学生淬炼科学思维,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重大疫情应对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淬炼的价值旨归
面对重大疫情,无论是怎么认识看待,还是如何防控作为,其背后都有一个思维问题。借助疫情防控淬炼大学生思维,意义重大。
(一)构筑疫情防控青春思想防线的战疫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3]这充分说明了青年在疫情防控中的重大贡献,也证明了青年在抗疫中得到历练成长。因此,有必要立足疫情防控新境遇,强化大学生思维淬炼,从思想上构筑一道青春战疫防线。一方面,科学思维是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重大疫情的必备素养。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总是不乏对中国抗疫举措进行污蔑、攻击、抹黑的言行,客观上需要大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这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论。另一方面,科学思维有助于大学生认同和践行党和国家的防疫举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国家从全局视野出发,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工作,为全球抗疫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生只有在科学思维的引领下,才能全面科学理解并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抗疫举措,贡献个人的青春智慧。
(二)助力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健康成长的育人价值
利用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开展思维淬炼,是引导大学生将“大考之压”转化为“成长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题中之义。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方式。疫情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结合疫情防控,向大学生讲清楚这些科学思维,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意识,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就底线思维而言,在疫情防控中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就系统思维而言,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此次抗疫过程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效率,是党带领人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应对人生重大难题的能力。作为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上的影响是空前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经历这种“全民战疫”的精神洗礼,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会更加成熟定型,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会更有信心和定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三)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价值
新时代大学生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如何认识和看待事物,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维淬炼和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从深层次上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增进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比如,面对疫情防控,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就能让学生更深刻而透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比传统的理论讲授更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活教材,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思维淬炼,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维艺术,理解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还能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重大疫情应对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淬炼的核心要义
应对重大疫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多种科学思维方能正确认识、有效应对。在应对重大疫情的特殊情境中,大学生思维淬炼具有特定内涵和实践指向,其核心要义是淬炼历史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
(一)淬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就是要学会正确认识历史,以史为鉴,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清规律、把准方向、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4]他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5]简言之,历史思维就是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与疾病疫情抗争和较量的历史。应对疫情,我们只有从历史的时空去回望审视,才能更加全面通透地了解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照亮现实和未来。对大学生而言,淬炼历史思维,就是要敢于叩问历史,学会与历史对话,从历史中认清规律、坚定信心。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科学对待历史,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时间长河中认识和把握疫情发展趋势,消除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负面影响,从而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二要肩负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6]疫情防控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作为“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引导他们在经历磨难中淬炼思维、形塑观念、快速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三要学会致敬历史英雄。每一次的抗疫斗争都离不开英雄的冲锋陷阵,这次疫情中也涌现了钟南山、李兰娟等“最美逆行”的抗疫英雄,要引导大学生铭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时代先锋。
(二)淬炼“凡事从最坏处着眼”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特别强调凡事要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7]他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8]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境外疫情还在加剧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依然很大,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淬炼底线思维,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首先,要守住“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底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第一”的理念,做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其次,要守住意识形态底线。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要避免西方不良思潮和网络错误信息的影响,始终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历经这次疫情防控的考验,大学生要在疫情中实现成长,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固确立底线思维,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学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做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准备。
(三)淬炼“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特别注重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同联通。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9]这充分说明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群体的力量,都没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形成了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战疫合力。大学生作为其中一员,在疫情防控中深刻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也为淬炼系统思维提供了有利契机。大学生要从疫情防控中学会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既守好自己的“方寸之地”,也胸怀“整个国家”,关注宏大的时代叙事,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大局考虑问题,坚决克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
(四)淬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10]他特别强调依法防控,把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疫情期间,多数大学生都能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教育管理规定,但也有个别大学生谎报隐瞒个人健康信息、发表不当言论、违反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个别大学生仍然存在法治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利用疫情防控淬炼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维势在必行。在疫情防控中,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程序意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践行法治,依法办事,坚定法律信仰,形成法治思维。
(五)淬炼“危机中育新机”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特别强调以矛盾的观点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11]他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12]这些论述体现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辩证思维,也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深刻哲理。应对重大疫情,如何把这次危机转化为成长契机,变压力为动力、逆势而上,是对大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最好淬炼。比如,受疫情影响,各种传统企业生产停摆、就业岗位大幅缩减,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但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机遇和新形态。这说明“危”中总是蕴含着“机”,大学生只有具备敏锐的眼光、洞悉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才能准确识变,从“危”中寻找到“机”,才能科学应变,实现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重大疫情应对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淬炼的有效路径
科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激发思维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形塑思维方式再到建构思维方法论,这个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淬炼。重大疫情应对视域下,强化大学生思维淬炼,主要可以从学习科学知识、明辨是非曲直、投身社会实践、开展国际比较四个方面着手。
(一)在学习科学知识中淬炼思维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人们只有知识视野宽广,才能淬炼出科学的思维,形成系统的思维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13]重大疫情防控中,加强大学生思维淬炼,首要路径就是学习科学知识。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拓展知识广度,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大学生既要学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把握我国疫情防控的大局态势;又要吸取历史上国内外应对重大疫情灾难的经验教训,吸收疫情灾难史上的思想智慧;同时还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加深对疫情防控知识的认识理解,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二是注重知识深度,绘好思维导图、构筑知识体系。如果知识没有学深学透,无疑也很难形成科学思维。应对重大疫情,要引导大学生重点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论述,体会其中闪耀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头脑中绘好一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真正建构起应对疫情防控的知识体系,才能形成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
(二)在明辨是非曲直中淬炼思维
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全民战“疫”,也是一场全媒战“疫”。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谣言、错误思潮、伪科学等信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判断信息真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青年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14]重大疫情应对中,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善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是淬炼思维的关键环节。具体而言,要通过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众多疫情防控信息,全方位透视信息背后的各种价值观念,形成正确判断,不盲从、不恐慌、不焦虑,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15]可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大学生就能做到信念坚定、头脑清醒,进而做出科学的思维判断。
(三)在投身社会实践中淬炼思维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16]这说明实践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思维脱离了实践,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的思维淬炼,必须在疫情防控实践中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实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他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17]疫情期间,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抗疫一线写下了“最美逆行”的青春故事;也有大学生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社区一线,参与体温检测、物资运送等志愿服务工作,成为了疫情防控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事实表明,大学生在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经受了精神洗礼和思维淬炼,得到了快速成长。因此,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淬炼大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广泛组织动员大学生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四)在开展国际比较中淬炼思维
思维在某个特定时期或环境下,具有单一化、片面化等倾向,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时就需要从更宽广的视角进行宏大的重构,打破原有的思维结构和图式,实现思维迭代或升级。因此,重大疫情应对中,有必要通过开展国际比较,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和淬炼思维。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在制度比较中淬炼思维。当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剧,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大学生通过这种比较,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之治”的制度基因和成功密码,也更能看透“西方之乱”的本质和根源,增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二是在文化比较中淬炼思维。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面对同样的疫情,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更多体现了个人主义,而我们国家则更多体现了“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通过这种文化对比,能让青年大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认同。三是在青年比较中淬炼思维。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家民族的思想观念。纵观全球抗疫,中国青年大学生展现出了新时代“强国一代”的责任和担当,汇聚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反观国外,有的西方国家的青年群体在面临重大疫情时毫无作为,反而成为了“西方之乱”的“主力”和“先锋”。通过国内外青年群体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比较,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