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2020-03-16苏玉波张雯静
苏玉波 张雯静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他先后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个要”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为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强调了新时代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以及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对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和迫切要求。从国内来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打造一支能够胜任国家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从国际来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抢抓机遇,占据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强国必先兴教,兴教必先强师。教师既是人才资源,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号召和促使广大教师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最为恰当的回答。“立德”就是要立社会主义之德,“树人”就是要树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教师在推进立德树人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广大教师坚持教书育人,在教书过程中注重育人,在育人过程中将“德”放在首位。
(三)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应有之义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就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育人水平。教师信仰坚定就会使学生信服,品格优秀就会受学生尊重,学识渊博就会令学生敬佩,待人亲和就会让学生亲近。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总之,教师专业化水平越高,越能够增强育人效果,进而巩固其社会地位、改善和优化职业形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2]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四有”好教师为指引,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方向,以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一)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精神支柱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扎根中华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在“传道”过程中的精神支柱,教师要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
其一,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身为教师就要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融入血液,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树立为教书育人事业竭力奋斗的志向。
其二,教师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定力,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4]因此,广大教师应当自觉涵养自身的政治定力。一要加强理论武装,做到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消除思想困惑、补足精神之钙;二要强化宗旨意识,人民教师就要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其工作宗旨,要一心为公、牢记使命;三是要清正廉洁,不断修炼内功,自觉排除各种干扰。
其三,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职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自身职业理想。要将理想信念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站稳三尺讲台,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将个人对职业的追求融入国家教育事业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道德情操是教师的核心品质
立德树人是广大教师的根本任务。立德,首先立师德;树人,首先树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6]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这一角色的核心品质,教师要始终将提升道德素质作为自身价值追求,进而帮助学生铸造灵魂、锤炼品格。
其一,教师应当坚持以德立身。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德行是否高尚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的教师应当能够坚守人格底线,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有宁静之心、淡泊之怀,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忘从教的初心,从而当好学生之模范,引领学生形成优良品格。
其二,教师应当坚持以德立学。从事学术研究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身为教师就要刻苦钻研学问真知。但获得“真”学问要以科研诚信为前提。教师“自律要严”,秉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与作风,立身于厚道、朴实,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一味追求浅薄与浮华。教师在追求学术的过程中要葆有淡泊之心,克制个人私欲,努力提升个人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坚持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从而为学生、为社会树立典范。
其三,教师应当坚持以德施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每一粒都会跟着错。”[7]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德施教,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相待、和谐共处。
(三)扎实学识是教师的立教之基
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是教师从教的基本条件,也是对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致力于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变化、满足学生发展诉求。
其一,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理论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9]好的教师不仅应当精通自身专业学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其二,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除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基本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0]教师不是课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新领域的开拓者和新观点的提出者。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具备科研能力,通过科学研究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角揭示事物的本质,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学者型的教师更能适应知识时代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仁爱之心是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1]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自身道德人格的情感色彩,有仁爱之心,能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其一,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理想,将其视为拥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个体,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其次,要理解学生需要。教学内容的严肃性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若缺乏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极易产生照本宣科的现象。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握当前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
其二,要悉心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并不仅仅意味着像家长般细心呵护,而是能够宽严有度,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学生、教师之间的交往、交流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以一颗仁爱之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拉近师生距离,施展教育的魅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一名“四有”好老师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理想追求,为此,广大教师应当着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道德情操、知识功底和人文情怀等方面素质,努力做好学生的合格“引路人”。
(一)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
首先,教师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要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为政治信仰奠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1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的集成和凝练,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也值得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学习。广大教师要从中感悟真理、学习方法,并用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夯实政治信仰。
其次,教师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要通过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形成政治定力。广大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拥护者、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行为的支持者,才能当好“传道者”。坚定的政治定力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要求,因此,两者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进步。专业课教师要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标准进行自我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教师也要以此为动力,做好榜样示范,进一步坚定政治定力。
再次,教师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要以高度的职业认同强化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研究领域、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13]现实中,有的教师口头上承认自身职责不限于教学研究和引导学生掌握具体专业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教师要对自身职业有清醒的认知,强化职业认同,树立“大思政”理念,在专业课堂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和政治指导。
(二)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是广大教师要在制度约束中自觉修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自我要求。”[14]首先,提升教师道德修养要求教师一言一行都要遵循师德规范,一举一动都要做好学生榜样。其次,学校要完善制度保证。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全面推进教师师德养成行动,完善师德监督考评体系,严查师德失范问题。最后,要利用好正反两个方面典型,既要深入挖掘优秀教师事迹,讲好师德师风故事;也要加强警示教育,发挥负面道德案例的威慑作用。
二是广大教师要在学术自由中坚守规范。教师要把握学术规范,以身作则,坚守学术诚信,自觉远离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弄虚作假等不道德行为。同时,要及时发现、指出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不触碰学术道德的红线。除此之外,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机制,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自律与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勇攀高峰的良好氛围。
三是广大教师要在教与学的体验中立己达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三尺讲台虽小,立德树人责任却大。”[15]教师不是天生就会教书育人,而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起来的。因此,广大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致力于在教与学的体验中与学生相互陪伴、共同成长。教师要正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底
一是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16]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明确更新知识体系的必要性,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吐故纳新。其次,教师要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到“视野要广”,自觉抓住每个时机和场合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教师要通过学习,充实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从而用理论和真理的力量征服学生,帮助学生辨别信息真假和知识正误。最后,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二是广大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思维要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因此,广大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把理论兴奋点和重点难点与学生所关心的、希望得到释疑解惑的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努力解决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困惑和现实诉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恩格斯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17]因此,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首先要大量研读资料,在此基础上做到多观察、勤思考、能质疑,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深入调查研究,把握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创新教学思路与对策,提升课堂话语权。
(四)彰显深厚的人文关怀
一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实事求是地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和有不同的见解,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试错中得以成长。其次,要进一步锤炼教学语言,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做到既要理论灌输,又要贴近实际;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最后,要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学生实际特点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传承知识、阐释理论、思想引领相互统一起来。
二是要积极践行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18]教育的起点是爱,作为教师就要爱教育、爱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提升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勇于进取、乐于献身。另一方面,要甘愿为学生奉献精力与时间,乐于倾听学生的感受,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引导学生打开心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从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成长难题,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