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以歌曲《绒花》的教学为例

2020-03-16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何珊丹

广东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绒花唱法气息

文/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何珊丹

歌唱是情之所至,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和核心。笔者在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探索中,深刻地体会到“声情并茂”这一演唱要领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声情并茂的演唱指导。近年来,所教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也获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前专业技能大赛(声乐组)中多人荣获二等奖;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参加广东大中专学生十佳歌手大赛(中职组)获得一等级。笔者也屡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一、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确定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动参与广泛的艺术学习和活动,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丰富审美体验,增强感性认识,提升艺术感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审美鉴赏、创意表达、文化理解与传承”。据此,中职学校公共声乐课教学应始终坚持并实施好这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学习有创意的通过唱歌来表达思想情感。

本文选择电影《小花》的插曲《绒花》这一革命文化题材的歌曲,旨在通过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来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正确表达,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同时,把握演唱技巧,理解鉴赏作品,掌握演唱技能,并学习英雄精神,弘扬爱国情怀,较好地贯彻《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学生以练习感受式学习方法,结合教师引导,综合使用听、赏、练、唱、悟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细心体会内心感受,做到用真实而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演唱艺术歌曲,提高自身演唱水平与艺术素养。

二、教授以声传情的演唱技巧,增强演唱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声乐又是人们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和旋律的有机结合,直接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完美演唱一首歌曲,需要扎实的演唱技巧与情感的结合。

以歌曲《绒花》的教学实践为典型案例,阐述在中职学校公共声乐课的教学中,如何通过“以气带声”“以情带声”和“声情并茂”三个步骤,指导学生进入歌曲要表现的情境之中,正确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以妙曼的声音、饱满的感情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唱出扣人心弦的旋律,让听众品味出柔肠百转的韵味。

(一)以气带声:掌握气息控制与运用技巧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优美动听的歌声必须控制和灵活运用好气息,这是唱好一首歌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唱歌前我们需要利用练声曲来打开歌唱腔体,以气带声,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增强以气传情的效果。

1.选择练声曲

在选择练声曲方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最好能根据所教歌曲旋律的特点而选择。例如歌曲《绒花》,它是抒情性的旋律特点,所以,笔者选择了连音练习曲,以达到训练学生气息的流畅与连贯性的目的;该歌曲同时也使用了三连音节奏型,第二首练声曲则选择了三连音练声曲。在练声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准确演唱三连音节奏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灵活运用气息

在演唱歌曲前,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横膈膜的力量去控制和运用气息,唱出强弱对比的声音,表达歌曲情感的细微变化,笔者用表示强弱关系的“f”和“p”在旋律的上方进行标识,以表示气息的强与弱,用能够训练气息控制能力的辅助练习——打嘟(弹唇)来进行练唱。“打嘟”即是用气息冲击嘴唇,使它发出“嘟嘟”的声音。它能让腰腹的呼吸肌肉更快地活动起来,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歌唱呼吸的感觉,是控制气息的关键练习与有效方法。教师先带领学生利用打嘟的方法进行旋律演唱,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可用此方法进行整首歌曲的练唱,也可分段进行练唱。在学生找到呼吸的强弱感觉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歌词套进去进行演唱。在演唱时,要求学生尽量根据老师所标示的强弱符号来进行气息的控制,唱出流畅连贯和强弱对比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打下扎实的呼吸基础。

(二)以情带声:通过艺术感知,散发出以声言情的特殊体味

唱好一首歌曲,需要有精湛的歌唱技巧。但技巧只是用来辅助声音的,感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而学生往往注重技巧而忽略了情感表达。那么就算演唱技巧掌握得再好,若没有感情这个灵魂,也会使演唱显得空洞而索然无“味”。

1.感知作品体味,领会作品思想内涵

音乐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职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不能很好地从生活的角度,找到歌曲的创作意图、风土人情、民族地域风格、歌词内涵等应有的特殊“体味”。因此,学生唱歌就往往难以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原味。在歌曲《绒花》的教学中,围绕电影中革命英雄伟大而悲壮凄美的故事情节,着重引导学生触摸英雄感知体温、感受作品的体味,进而深刻领会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将自己以作品主角的身份融入这种体味之中,触动心灵,为其感动,为其感染,演唱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应有的特殊味道。

2.观看电影片段,讲述故事,真心真情地唱出作品的意韵

由于该歌曲是基于革命文化的时代背景,颂扬英雄事迹而创作的。这离当今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歌曲要表现的思想内涵。为此,在课堂上笔者采用播放电影片段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边听边悟,细心感受,找准作品的意味,并根据电影情节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讲故事,表达自己对歌曲情感内涵的理解。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心感情共鸣。学生在演唱时,基本能入情入戏,将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内在涵义,较真实、准确地用歌声传递出来。

3.以声传情:通过运用特殊发声技巧,渲染出以情托声的特殊香味

虽然发声技巧只是用来辅助声音的,但不同的发声技巧,渲染歌曲情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不一样的,给听众带来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歌曲的需要,引导学生用适合的发声技巧进行演唱,渲染歌曲的“特殊香味”,增强情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歌曲《绒花》,是歌者表达对革命英雄“如泣如诉”的感情。为了恰当地表现如泣如诉的味道,原唱者李谷一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唱法——气声唱法。“气声唱法”是一种不按气与声的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方式。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震动的声带时发出,这种一般用于稍慢速度轻吟低唱的唱法,特别是在表达感叹、缠绵、如泣如诉或是温存的、窃窃私语的段落时,会显得极为真切,更富有感染力,更像是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在《绒花》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发声才能做到气声演唱的要领,比如要先气后声,以气带声,气息要匀缓而浓重,在吐字前出一点气,实际上是“半气半声”“气裹声”“气托声”,让听众听到气息吸气造成的气诉的特殊味道,使演唱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产生真切感人、触动心灵的艺术效果。

(三)声情并茂:学习创意表达,增添以情传声的特殊滋味

歌唱艺术是表演艺术,表演是歌者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表达真实的内在情感。歌者在舞台上,不仅要唱得声情并茂,而且还需有独特的个人演唱风格,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再创作,同时还可配合“神情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增添以歌传情的特殊味道,使歌声更加鲜活、更加传神。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经典歌曲的学习,从模仿,到精准,再到超越,逐渐走向自我创新,唱出属于自己独特和鲜活的演唱风格。在歌曲《绒花》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你运用自己声音特色特长的优势,尝试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唱出自己的歌味。然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点评指导,激励学生从模仿,到精准,再到超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演唱风格。

(四)拓展欣赏:通过从经典模仿到演唱再创,飘散出以曲咏情的特殊风味

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品尝名家的各种经典名作和特殊风味,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以歌曲《绒花》为例,笔者分别播放由李谷一演唱的民族唱法、廖昌永演唱的美声唱法和韩红演唱的通俗唱法等三种不同演唱风格的视频,提醒学生在欣赏时,把关注力放在风格、唱法和表现力等方面,细心品味歌唱家是如何以曲咏情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不同的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给自己内心带来何种不同的感受与共鸣,更喜欢哪种唱法,能否尝试唱出自己的独特味道,等等。让学生们从欣赏同一首歌曲的多种不同演唱方法,感受经典的魅力,丰富审美体验,增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艺术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不仅要运用好精湛的歌唱技巧,更需要深刻理解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想,正确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情深深、意切切地投入到歌曲特有的意蕴之中,做到声情并茂,唱得有情、更有韵味。

猜你喜欢

绒花唱法气息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自然的气息
绒花
“春的气息”
“扬州绒花”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春的气息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