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020-03-16龚征旗孔庆恺

关键词:第三产业疫情

龚征旗,孔庆恺

(贵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1]

同时,疫情发展不可避免会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具体到产业层面,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却有差异。2020年1—2月正值我国春运高峰期,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铁路客运量较同期降低了87.2%(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破坏力可见一斑。但每一次的危机都会给新的产业孕育发展空间,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疫情在几个月内便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建设能够较快恢复。如今疫情开始在国际范围内扩散,全球经济因此步入新一轮的衰退。此时,我国更应该尽快恢复生产,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这要求我们在着手复苏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应积极支持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面对新冠疫情的汹汹来袭,我国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为我国疫情之下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如张凯煌和千庆兰(2020)[2]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数据调查认为受疫情影响,我国除农、林、牧、渔业能有所增长外,其余大部分产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融资环境和因地制宜施政等建议。戴翔(2020)[3]研究了疫情之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问题,认为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会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我们应当把握机遇,计划好短期举措和长期预案,发挥我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沈国兵(2020)[4]分析了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东盟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外贸主要增长点。为缓解疫情对贸易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与各方加强合作,并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增长点。

除了站在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有部分学者则分析了具体产业在当下的发展策略。如汪阳洁、唐湘博和陈晓红(2020)[5]分析了疫情之下我国数字产业的发展机遇,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他们认为受疫情影响我国提升了对数字产业的需求,数字产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蔡跃洲、马晔风和牛新星(2020)[6]则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分析,他们研究认为疫情之下要积极以国产替代进口,引导国内产业加快研发速度,提高产品技术性和市场竞争力。严伟和严思平(2020)[7]研究了我国旅游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并认为疫情过后我国旅游业将得到较快恢复。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相关文献已从整体和具体产业的不同视角下对疫情以来的经济发展做了研究,但站在三次产业的角度来分析疫情造成的影响的文献却鲜有,本研究接下来将基于这一视角对三次产业受疫情的冲击做分析总结,并根据三次产业分别在疫情中受冲击的程度以及各产业的差异性特征分别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疫情的经济学基础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采用AS-AD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将疫情纳入这一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应如何做出相应的政策决策以缓解冲击,尽快恢复经济。

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我国不得不延迟复工复产,这就使得供给持续下降,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假如此时不对经济做出任何调节,我们将会面临物价上涨、非自愿失业等情形,直至达到一个新的较低的均衡点。在调节经济的工具箱中共有两种类型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们首先来分析货币政策,并假设央行采取降低利率的策略。由于利率降低,各类企业有机会通过增加借贷来维持生产,居民则可以通过借贷来维持需求,这样一来,经济便可以逐渐回归到原来的均衡点。实际上,投资与需求双方也并不孤立,二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企业投资能够恢复生产,同时需求强劲时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也会上升,促进企业敢于进一步追加投资。由此可见,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刺激需求和就业存在乘数效应,也就是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总需求会有所增加,进而刺激投资和生产,投资和生产的扩张使得居民能够充分就业并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进一步使得需求上升,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货币政策表现。货币政策存在一个天然的弊端,即利率会有“零”的下限,且当利率较低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名义利率接近于零时,人们普遍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从而不会再有人愿意进行投资和消费,而是谨慎地将现金留存在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不愿进行投资生产,居民也无法进行消费,经济将陷入衰退,此时货币政策变得无能为力。

那么当遭遇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失效,但此时财政政策依旧能发挥其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各种类型的补助,或者直接由政府组织一系列的公共投资项目,那么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回归原来的位置甚至达到一个更佳的均衡点。直接兴建项目或给企业补贴,能够避免货币政策中政策红利流向的不确定性,通俗来讲,当降低利率时,企业并不一定会追加投资,很有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进行避险。但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将资金投入生产,刺激总供给的恢复,并进一步将政策信号传导至总需求。如果干预得当,便可以使经济逐渐复苏,走出停滞陷阱。

综上所述,在面对疫情带给经济的打击时,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来讲,应当以财政政策为主,积极兴建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这样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社会提供大量劳动岗位和资金,在长期来看也能够为经济复苏酝酿基建基础。在推行财政政策的同时要辅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刺激市场信心,但要避免通胀。

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提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拿它与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做对比,虽然同为肺炎疫情,但此次却与2003年有所不同。得益于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此次疫情虽致死率较低,但病毒自身的传染性却更强,所以短期内需要以大面积延迟复工、限制出行等方式来防控疫情,由此必然使得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不足,进而造成经济停滞。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构成也与2003年有很大不同,2003年时我国三次产业间的比例为12.4%∶45.6%∶42%,而如今这一比例变为了7.1%∶39%∶53.9%(2)数据来源:2004和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更大,而本次疫情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当数第三产业,如旅游行业、餐饮行业等,从而我们可以得到的基本判断是本次疫情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会比2003年更大。具体来看,受防控疫情的需要,我国在年初全面推迟复工复产,非生活必需的营业场所暂停营业,从而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较往年同期有大幅下降。大部分第三产业都处于停滞状态,仅有医疗、线上服务等行业有所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个体经营者、民营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居民收入也受停工停产的影响而得不到保障。

(一)疫情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疫情作为突发事件的一种,基于第一产业的生产特征,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讲本次疫情并不会对第一产业的供给产生太大影响。同时,由于第一产业的商品多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疫情也不会使得这部分需求有太大的变动。但这并不是说本次疫情不会对第一产业造成影响。出于控制疫情的目的,我国在年初疫情扩散较为严重的时期,各级政府部门果断封闭了部分城市的交通要道,以及大部分的公共场所,导致农、林、牧、渔等产品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受阻。短期内造成了市场上商品供应不足,而农户手中产品售卖不出去的两难局面。但长期来看,在供给和需求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逝,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很久,从而疫情对第一产业造成的损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吸收,第一产业受损并不会太严重。

(二)疫情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第二产业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当数制造业,2020年3月份制造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0.2%。其次是能源生产和供应业,3月份增加值较去年同期降低了5.2%。采矿业受损程度较低,3月份增加值较去年降低1.7%(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由于不能及时复工复产,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受影响较大,产能在短时间内会有所下降。而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来说会比较缓和,在市场和政府的调节下,这类行业必将在此次疫情中得到重视和发展。

需求层面也不容乐观,生产的停滞导致需求也进一步降低,并在短期内会使投资者丧失信心,抑制投资需求。不过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渐展开,第二产业的生产有所恢复。但随之而来的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使得国际需求大大降低,出口受到影响。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在本次疫情中不仅不会受到冲击,反而会带来一次发展机会,比如医药、生物科技等行业。疫情不仅会对第二产业的国内供需产生影响,也会对进出口造成困扰。年初国内疫情严重时,国际上很多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和进出口,使得很多产品的出口严重下滑。但随着疫情形势的演化,情况逐渐扭转,我国现阶段进口缓解出于防疫需要而管理严格,出口逐渐恢复,这种情形之下,及时地以自我生产替代进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本次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当数第三产业,仅2020年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就降低了13%,3月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1.7%,4月较去年同期降低了9.9%,5月较去年同期降低了7.7%(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虽然上半年受损严重,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业正在逐月恢复,不过若要想恢复到疫情暴发之前的状态,我们认为仍需5—6个月的时间。这其中,旅游业的发展近乎停滞,春节假期原本为旅游业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旅游业不仅得不到新订单,原本定好的行程也都收到了大量的退款申请,收益大大受损,且日常维持成本在短期内又无法大幅降低,使得部分企业濒临破产。对第三产业的这种影响,要等到生产秩序基本稳定后才能够逐渐消除。值得欣慰的是,第三产业中的各行业并非全部受损严重,如同2003年“非典”疫情中的“淘宝网”异军突起,今年网络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例如,网络课堂、网络会议以及各类网络游戏等。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融合一直是大势所趋,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等拓宽了商业发展的新模式,网络课堂等也给教育行业开辟了新领域。

三、疫情下的产业政策与机遇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财政政策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减少企业负担的政策,包括税收、社保、物流等众多方面的“降成本”措施。除此之外,许多企业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如万达集团免去了租户的部分租金,帮助中小企业分担损失。这类政策以及部分大型企业的自主行为,为恢复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给予企业补助仅能充一时之需,并不能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加以施行,目前国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我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由于这种补贴性的财政政策在长期内不可以也无法做到无差别推行,我们认为在下一阶段需要对医药卫生等抗疫相关产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持续给予减税、补贴等优惠,对提前复工的支柱型产业也要在政策上加以鼓励。在疫情过后,要对现阶段的政策加以评估,效果较好的做适当的技术性调整后,也可以作为长期政策来施行,增加经济活力。

另外,还需要稳步落实“新基建”与“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新基建”与“智慧城市”两个词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疫情冲击下,基建投资是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主要抓手之一,如何进一步推出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促进相关产业加速发展是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与过去的“铁基建”不同,“新基建”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领域的建设:机械、通信、传媒、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疫情催生了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技术的需求,包括医疗卫生、教育、购物、会议等的“线上”需求,以及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智能化等。这都有助于推进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具有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疫情之下,更加智慧、智能的城市管理也是防疫抗疫的理想工具,智慧城市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检测到本地区各项与疫情相关的数据,帮助决策。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把成熟的经验和产品向国际推广,以帮助世界各国渡过难关。

第二,货币政策方面,如前文理论中的分析,要适当宽松流动性。在控制疫情工作中不可避免抑制很多企业的正常运作,按照市场的逻辑,基本面不容乐观。现阶段应当施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但为避免通胀,货币政策的力度不宜一次性过大,要涓涓细流而不是大水漫灌。进一步地,政府可以根据产业布局,有计划、有规划降低部分行业的融资成本。针对部分在疫情中受损严重的中小企业,可以给予短期的支援性小额贷款,利率要相对较低,帮助中小企业过渡。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注重企业资质的筛查,尊重市场选择,不宜为本应将被市场所淘汰的企业再提供支持。

(二)疫情之下的第一产业政策

第一产业的主要问题出现在销售环节,为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物流是要点。安排物流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复工,保证物流体系不间断,政府应适当予以补助和政策上的便利。当前物流体系还没有完全打通,政府要做好引导与示范工作,例如可以投入资金协助物流企业建设配送机器人体系等,这种无接触式配送既保证了物流的完整又可大大降低人传人的风险。

其次,防疫情不可误农时。本次疫情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空间跨度都比较大,因防控疫情的需要,各类场所人员不宜过度密集,这就容易影响到各类农副产品的生产,如果错过各类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饲养,就会使接下来一整年的农副产品产量大大降低。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加快农业科技的应用,运用大型机器以及一些科学的农业技术进行耕作,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提高农耕速度,尽量减少人员集聚。另一方面,要安排专业医疗卫生人员到乡村进行防疫工作的指导,避免因忙于农业生产而对防疫产生忽视。

(三)疫情之下的第二产业的政策

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内的大部分企业都已复工复产,在恢复产能之外,我们还认为在此次疫情中,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和领导能力。我国本次疫情的控制得益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基于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得我国在此次疫情暴发之后,能够举全国之力救助疫情重灾区,同时又能够做到严格管控,这让我国的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纵观世界全局,如今疫情已经出现了全球蔓延的态势,但由于制度的差异,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陷入疫情苦战之中,其各方面产业和产能将不可避免会受到损失,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鉴于此,在我国疫情已经得到合理控制的条件下,应当积极承担起大国责任,在恢复自身产能的同时,积极补充国际供需缺口,弥补各国物资短缺现象,尤其是口罩、防护服、酒精、呼吸机等防疫物资。

由于疫情阻止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受损最为严重,那么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就成了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应该积极推进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间升级,优化制造业的生产链条,增加科研投入,逐步以技术替代劳动。在优化生产的同时也要拓宽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这样才能提升我国产业在世界分工和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力,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支持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四)疫情之下的第三产业的政策

第三产业是本次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产业,尤其是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针对第三产业,我们认为目前政策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布局:首先,政府应该对第三产业各行业制定专项对口指导和政策支持。由于第三产业中还有部分行业未能完全复工复产,如影视等娱乐行业,各地政府应当在保证公共安全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复工营业,并通过设置专项扶持资金和提供生活物资等方式保障企业复工后的运行经营。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减轻第三产业各行业企业的财税负担。此外还应该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第三,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优势,激发三产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创新发展新的服务和销售模式,发展新经济模式。例如,可以大力发展居家消费经济模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且发展新的经济模式,在未来也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具体针对受损较严重的餐饮业和旅游业我们还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积极引导餐饮等消费性服务行业开展线上业务。由于时期特殊,本次疫情对餐饮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不能像往年开展堂食业务,但得益于外卖体系的日渐发达,餐饮行业应当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外卖业务。很多以前并不擅长外卖业务的门店,也可以保留这一业务至疫情结束。这一举措拓宽了餐饮业的服务形式。

第二,旅游业。旅游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受损最为严重,由于旅游业的特性,使得恢复旅游业的决策要再三慎重。关于何时何种情况下重启本地旅游业,应当做如下三点判断:本地区疫情是否得到控制?客源地区的疫情是否得到控制?如遇疫情在本地再次突发,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如果能够做好以上三点,可以重开当地旅游业,不可一刀切。

但旅游产业也可以有所作为,可以趁此空档期,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以及升级,重新思考本地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模式,为疫情结束后做好打算。因为疫情结束后,旅游行业必将迎来一批“报复性”消费,所以在本阶段是一个营销宣传的好时机,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四、结束语

祸兮福之所倚,危机中包含着机会。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危机的考验,能够更好地知其不足,抓住机遇,通过对我国三次产业的调整、转型和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抗风险和发展能力,提升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的地位,恢复经济并引领世界经济的复苏。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2%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3%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