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滨海公园观花植物应用分析

2020-03-16张以阁

林业勘察设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观花泉州市花色

张以阁

(福州市于山风景名胜公园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001)

泉州市滨海公园位于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中轴线南端,依泉州湾而建,西起晋江出海口,东至洛阳江出海口,全长4.2 km,南北最宽230 m,最窄15 m,总占地面积约46.7 hm2。滨海公园像一条绿丝带一样蔓延在泉州湾边上。公园内大量种植和运用观花植物,色彩丰富、花香四溢、花姿绰约、生机盎然。对泉州市滨海公园观花植物种类和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建议,可以为泉州市及周边滨海地区公园观花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调查范围与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泉州市滨海公园内选定有奇特的花或花序,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1],进行实地调查,详细记录其种类、生活型[2]、花期、花色和配置形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泉州市滨海公园观花植物种类

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滨海公园内共有观花植物80种,隶属于37科67属[3]。按照生活型的不同,可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草本类、藤本类及水生类。

2.1.1 乔木类观花植物资源

乔木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滨海公园内主要乔木类观花植物有25种,分属12科19属,主要集中于豆科、紫葳科、桃金娘科和木棉科,其中豆科观花乔木最多(表1)。花期主要集中在3—10月。冬季开花乔木较少,只有羊蹄甲、美丽异木棉、红花风铃木、黄花槐可在冬季开花。花色主要有红色、黄色、紫色,其中红色系最多。

表1 乔木类观花植物资源

2.1.2 灌木类观花植物资源

观花灌木是公园绿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常处于植物群落的中间层,具有成景快、色彩艳丽、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的特点[5]。滨海公园内主要有灌木类观花植物26种,分属17科24属,主要集中于豆科、茜草科和夹竹桃科,其中豆科所占种类最多(表2)。花期普遍较长,夹竹桃、希茉莉、洋金凤和巴西野牡丹常年都可开花,琴叶珊瑚、龙船花和鸳鸯茉莉开花时间长达9个月。滨海公园灌木类观花植物花色主要以红色系和黄色系为主,伴有紫色、蓝色和白色,从而营造出色彩缤纷的植物空间。

表2 灌木类观花植物资源

(续表2)

2.1.3 草本类观花植物资源

观花草本植物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是公园绿地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景观元素[6]。滨海公园内主要有草本类观花植物22种,分属15科20属,主要集中于菊科、爵床科、石蒜科(表3)。花期较长,长春花、蔓马缨丹、蟛蜞菊、雪茄花全年都可开花。花色主要有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白色,颜色艳丽、多彩多姿。

表3 草本类观花植物资源

2.1.4 藤本类观花植物资源

观花藤本植物占地少,生长快,易管理,不仅可以增加公园绿地的绿量,而且是一道美丽的景观[7]。据统计,滨海公园内藤本类观花植物共3种,分属2科3属(表4)。

表4 藤本类观花植物资源

2.1.5 水生类观花植物资源

形态优美、色彩丰富的观花水生植物既能净化和改善水质,又能美化环境,在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8,9]。滨海公园内主要有水生类观花植物共4种,分属3科3属(表5)。花期大多集中在夏秋季,花色以红色、粉红色为主。

表5 水生类观花植物资源

2.2 滨海公园观花植物造景分析

2.2.1 观花植物的应用

不同种类的观花植物观赏特点各异。根据公园的环境特征和观花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园林布局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观花植物种类进行合理配置,使观花类植物与其他植物、建筑小品、水体、园路等相结合,形成富于变化又相互协调的植物景观效果,能充分发挥其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滨海公园内的碧桃区、刺桐区、黄花风铃木区等均选取季相分明的观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出专类特色和强烈视觉冲击的景观效果。不同观花植物之间以及观花植物与其它观赏植物之间的有机搭配,能使植物景观更有层次,更具观赏效果。观花植物与建筑小品相结合,既能美化生态环境,又能烘托人文环境,营造多种多样、风格迥异的景观效果。在水体周边合理配置观花植物,不仅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园路两边配置鸡蛋花、三角梅等木本观花植物,种植翠芦莉、蜘蛛兰等草本观花植物,再定时摆放矮牵牛、夏堇等时花,可以创造步移景异、丰富多彩的景观游步道。

2.2.2 观花植物的花期分布

滨海公园开花植物种类较多,从花期来看,基本达到四季有花,但是不同月份和季节,开花植物种类数目存在较大差异。4—9月份每个月均有40种以上观花植物开花,6月份则多达56种,色彩缤纷,观赏性较高;1月、2月观花植物种类最少,仅16种,色彩单一,略显萧条(图1)。

图1 滨海公园观花植物花期分布统计

2.2.3 观花植物的花色特征

从花色来看,滨海公园内红色观花植物种类最多,达到了31种。主色为红色系,代表植物主要包含刺桐、鸡冠刺桐、凤凰木等。黄色系、紫色系观花植物次之,分别有20种和21种。黄色系观花植物主要包黄槿、黄花槐、银叶金合欢等;紫色系代表的植物主要有蔓马缨丹、鸢尾、紫薇、紫藤等,常见于灌木和草本植物。再次是白色系和粉色系观花植物,分别有14种和12种。白色系观花植物主要有深山含笑、栀子花、葱兰等;粉色系代表植物主要有美丽异木棉、月季、绣球花等。橙色花和蓝色花的观花植物较少。

3 讨论与建议

3.1 优化观花品种和配置形式

滨海公园观花植物从种类、花期、花色和种植设计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建设效果,但是藤本类、水生类和宿根或球根草本观花植物应用较少,冬季也因开花植物较少而略显单调。可结合公园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当增加藤本、水生、多年生草本和冬季开花植物。同时,注重观花植物之间和观花植物与其他植物、构筑物、园林小品、园路等搭配,采用孤植、片植、列植等多种配置形式,设计符合景点意境的造型、图案,增强公园景观效果。

3.2 加强藤本类和水生类观花植物的应用

从整体上看,滨海公园藤本观花植物和水生类观花植物相对乔木类、灌木类和草本类观花植物,从品种结构、种植数量和分布区域等明显偏少,因此,公园内立体景观和水体景观极少,与公园滨水的地理区位严重不相符。建议加强垂直绿化和水体绿化,增加景观的层次性和意境美。可对部分棚架、凉亭和围栏等进行立体绿化,配置厚藤(Ipomoeapescaprae)、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等耐寒性和抗风性强的藤本植物,既能适应滨海公园风大、冬天寒冷的生长环境,又可以丰富公园的垂直绿化景观。滨海公园在泉州湾边,但观花水生植物仅4种,水体景观单调乏味,建议在紧邻公园石栏杆滩涂、河道两侧浅水区域种植美人蕉、茑尾等,来丰富整个公园的水面景观。

3.3 注重野生观花植物的引种栽培

相对于其他观赏性植物来说,野生观赏植物的观赏性具有很独特的意义[10]。野生观花植物花型多样、色彩丰富,如果加以引种驯化栽培,不仅可以丰富园林的植物配置色彩,还能够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据滨海公园观花植被资源调研结果可知,公园内栽种野生观花植被的非常少。按照公园绿化需求与民众的观赏要求,可以从野生观花植被资源中选择出观赏价值较高、适合滨海公园生长环境的植物品类,如短叶决明、小花黄堇、紫堇等加以引种驯化。一方面驯化后的野生观花植物能够很好的体现地方特色,提高景观丰富度,另一方面驯化后野生观花植物适应性抗逆性强,可减少养护成本。

3.4 加强观花植物养护管理

观花植被的管理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有效结合植被本身的生长规律进行养护管理。修剪不合理、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彻底等,均会对植物的生长状态、开花量和开花效果等造成影响,使得正常开花期内不开花或开花较少,从而降低观赏价值。如:三角梅养护时,水分控制不当,造成花期缩短,甚至很难开花;软枝黄蝉、龙船花等植物在临开花前进行修剪,明显降低了植物的观赏效果。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观花植物的生长规律,尤其是花期前后的生理特征十分了解,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因此,必须配备专业的养护队伍,才可以提高整体养护管理水平,提升观花植物的观赏效果。

猜你喜欢

观花泉州市花色
喻安居
春观花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猜猜这是哪张牌?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几种美丽却有毒的观花植物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LC-MS测定黑豆中异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文冠果的观花特性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