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闻报道情感分析的中国形象研究
——以2000年—2016年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为例

2020-03-16樊阳阳王宏俐刘书凝

社科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极金融危机语料库

樊阳阳 王宏俐 刘书凝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一、研究背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此融入到世界范围的经济大潮中。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政府投入资金刺激经济发展,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越来越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因此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西方媒体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外媒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极大误导了国际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本研究拟分析2008年前后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新闻报道,探查美媒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

2.美国主流媒体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二)研究方法

笔者首先以“China”为关键词在律商联讯数据库中检索《今日美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的相关报道,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到2016年,共收集了369篇涉华新闻报道,构成“涉华报道语料库”。然后,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分界点,笔者将“涉华报道语料库”分为两个子语料库:“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和“危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包含2000年到2008年的109篇新闻报道,共计105044词,“危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包含2009年至2016年的260篇新闻报道,共计181936词。

语料库建成之后,笔者首先统计了不同年份的新闻报道数量,然后将两个子语料库中的新闻报道按主题分为政治、经济和军事三大类,在每个主题下又划分了不同的话题,具体话题如表1所示。接着笔者对收集到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基于句子层面的情感标注,情感划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大类,并对两个子语料库中的不同话题进行了具体的情感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不同年份的涉华新闻报道量

媒体报道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报道对象所受到的关注度。笔者统计了不同年份涉华新闻

表1 美媒涉华报道话题分类

报道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6年,美媒涉华报道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10年,美国媒体涉华报道量呈现波动,在此期间,涉华新闻报道的年均报道量为11.55篇。金融危机前,涉华报道量在2004年和2008年达到了高峰。在2010年之后,美媒涉华新闻报道量呈现稳步增长,在2016年达到66篇,这些新闻报道的平均篇幅从638字到1249字不等。由此可看出,2010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媒体更加关注中国。

(二)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涉华新闻报道的情感分析

表2显示了“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和“危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中情感资源的分布情况。由表可知,危机后报道中消极句子的比例下降了3%,但在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新闻报道中表达积极情感的句子比例都保持在3%。此外,在危机后,涉华新闻报道更加客观,中性句子比例增加到86%。但总的来说,在这两个阶段,负面报道数量均超过了正面报道。由此可知,美国媒体涉华新闻报道以客观报道为主,但是对中国的态度偏负面。

(三)涉及不同话题的涉华新闻报道情感分析

为了解三大主题下不同话题的关注点和情感态度变化,本研究以最能体现媒体态度的正面和负面句子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对中性句子则不予考虑。

1.政治

(1)争议地区

表2 两个语料库中情感资源的分布

金融危机后,美国媒体对争议地区的报道更加消极,消极句子比例由87%增至94%,积极句子比例由13%降至6%。

通过争议地区的相关新闻报道,美国构建了一个富有攻击性的中国形象。争议地区包括:东海、南中国海以及中国台湾。相反,美国将自己塑造为负责任的全球领导人形象,美国媒体意欲表明美国的力量,指出只有美国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来抵制中国的霸权主义,妄图通过抹黑中国形象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2)外交关系

美国媒体对中国外交关系方面的报道在危机后有很大改善。危机后,美媒对中国外交关系的积极评价由危机前的3%上升至70%,消极评价由97%下降至30%。

在危机前,美媒新闻报道主要关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美媒报道称,由于间谍事件和台湾紧张局势,中美关系紧张,中国与俄罗斯联手限制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危机后,美国媒体报道了紧张的中外关系。例如,由于能源投资和网络攻击指控等问题,中国与加拿大关系紧张;由于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中美关系紧张。然而,大量报道也指出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中国希望与邻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中日关系也在逐步改善等。金融危机后更多的国家被纳入到中外关系中来,这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3)人权

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人权是西方攻击中国的常见话题。美国媒体对中国人权的态度在金融危机前后都是消极的,消极句子的比例分别为97%、98%。在危机前,美媒报道列举了一些没有准确说明来源的证据来证明中国政府限制新闻自由。在危机后,美国媒体仍然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如2008年奥运会后对维权人士的镇压以及对互联网和出版自由的限制。

(4)中国政府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中国政府的态度有很大改观,积极评价(48%)和消极评价(52%)几乎呈平均分布。但在危机前,美国对中国政府主要持消极态度,消极句子比例为85%。美国媒体对反腐的态度错综复杂。一方面,美媒赞扬反腐运动,还引用案例来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美国媒体认为反腐是一种维护执政地位的方式。

(5)法律和法规

在金融危机后,美媒对中国法律法规的评价更加消极,消极评价由危机前的67%增加至89%。在危机前,美媒称中国政府经常在外贸中改变关税和竞争政策。不过,西方欢迎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的举措。在危机后,媒体描述了中国复杂的法规环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中国通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贸易或法规实行管制。同时,美媒赞扬了政府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的政策。

2.经济

(1)中国的银行和金融体系

美国媒体对中国银行和金融体系的态度在金融危机后更加消极,消极评价的比例由危机前的73%上升到80%。

在金融危机前,消极评价与影子银行体系和贷款体系密切相关。报道称中国政府努力保护国有经济,为外国公司提供的贷款有限。在危机后,美国媒体宣称中国政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人为地操纵人民币的价值。此外,美国媒体仍对中国银行的贷款体制、影子银行体系和新兴金融基础设施持消极态度。美媒对中国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积极评价与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密切相关,美媒称它将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出来。

(2)中国的经济状况

在危机后,美国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积极评价由危机前的20%上升到46%。

在危机前,美国媒体认为中国经济是低质量增长。报道认为,大规模贫困、城乡分化日益加剧以及政府腐败是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但是,美国媒体也肯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功。报道称中国凭借开放的市场、便宜的劳动力和自由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政府兴建公路和机场,建立并完善了手机通信系统,这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危机后美国媒体对中国经济的积极评价与中国为外国企业提供市场和中国给其他国家带来利益密切相关。同时,美媒肯定了中国政府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

(3)贸易

金融危机后,美国媒体对中国贸易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美国媒体对中国贸易的正面评价由18%上升到35%。在危机前,美国媒体认为中国的贸易法规不成熟。危机后,美国对中国贸易的态度相当复杂。美国认为中国希望从贸易伙伴国攫取自然资源,受援国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美媒称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手段。同时,美国也承认中国给其他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如提供技术支持、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受援国的生活条件等。

(4)股市和楼市

美国媒体对中国股市和楼市的态度在危机后发生了变化。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后都对中国股市和楼市持消极态度(100%,74%),但在危机后,持积极态度的报道比例有所上升。

危机前后,美媒都批评了中国股市的糟糕表现,并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归因于中国政府未能成功应对金融风险和中国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危机后,美媒开始有报道肯定中国政府挽救股市下跌、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行动。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并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由分析可知,美媒对这两事件均持消极态度。

危机前,美媒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持消极态度(100%)。在美国看来,中国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态度非常认真,但对所需遵守的规则并不感兴趣。中国被描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

危机后,美媒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仍持消极态度(94%)。美媒表示该倡议是地缘政治的产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债务增加,资金流失。美媒夸大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美媒也承认“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企业在全球更具竞争力。

3.军事

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对中国军事的评价更加消极。在危机前,中国在军事方面的正面评价占22%,而负面评价占78%。然而,在危机后,美媒对中国军事的态度几乎全是负面的(95%)。

美媒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并呼吁中国的邻国限制对华售卖军事物资。事实上,中国一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发展。与此同时,美国也承认在缓解印巴紧张局势、阻止伊朗和朝鲜的核武器扩散、制止非法移民等方面需要中美合作。

四、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很多方面,西方对中国仍抱有强烈的“刻板印象”。外宣部门在这些方面可以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官方媒体、新媒体、网站和电视节目向外国公众宣传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此外,应更加妥善处理争议地区问题,努力在国际上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消极金融危机语料库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