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2020-03-16倪国爱高天星王丽萍吴卫兵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创协同育人

倪国爱 高天星 王丽萍 吴卫兵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创新和科技等关键词,新的时代背景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各方的资源,突破各主体之间的壁垒,全面释放教育活力,进而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具体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对那些准备创新、计划创业或者已经创业的群体或个人而开展的实用型教学活动,它是以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创新人格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思维培育和创业能力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生态系统的概念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Arthur George Tansley)于1935 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在自然界中,如果生物与环境在某一特定空间形成了协调统一的良性整体,那么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和制约,二是生物与环境虽然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但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麻省理工学院凯瑟琳·邓恩(Katharine Dunn)教授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首次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她认为这个系统包含组织和个人等多个要素,高校在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在这个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育[2]。以往的研究表明,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中心要素,外部元素包括文化、社会和条件基础等,中心要素和外部元素互相配合、开放包容。简而言之,高校作为教育主体,与外部因素(政府、组织、企业、机构和孵化器等)相互作用,形成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高等学校充分融合社会力量,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它强调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创新课程,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协同运作管理,强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由高校提供场地,行业企业在人才、技术及经验方面给予支持,深度嵌入创业项目,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这样的生态系统对强化政策、文化、市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与利用,组建一个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够形成一个创业生态圈和经济共同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如何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很多学者从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创业模式和创业环境等方面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孙玥等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定位不准、理念滞后[4]。曹胜利等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分别从基础、实践、保障等方面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互动[5]。黄兆信等提议应转变创业教育重心,更加重视就业层次、岗位创业,以及将专业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6-7]。黄国辉论述了建设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针对性和协作性,更加注重“政产学研用”互相促进[8]。王乔等强调必须创建一种实践平台,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紧密联系,处理好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双创教育的整体水平[9-10]。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开放、循环、永续、完整的生态系统。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尚未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基于协同培养的生态系统建设也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比较滞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教育理念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广大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学校职能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普遍认为只有少数能力强的学生才有余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理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二是政策支持相对不足。政府缺乏对高校双创教育的引导,尚未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各级政府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较多,但执行力度不大,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足以全方位支持高校的双创教育改革。

三是双创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受到现行教育体制的限制,高校教师普遍缺少创新训练,绝大多数老师基本没有自主创业经历,实施双创教育教学仅仅依靠理论上的提炼,学生获得真实经验的机会不多,导致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还不成熟,教学内容不能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创业实践教学条件相对不足,应用性训练环节严重缺失,缺少与市场有机结合。简言之,双创教育的教学体系和理论框架目前尚不成熟,双创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和评价手段没有根据现实需求及时改进。

四是教育资源未充分整合利用。各教育主体缺乏整体联动,协同平台单一,对双创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导致政府相关支持政策难以落地,难以促成地方企业与高校达成联动机制,社会资源融入双创教育的渠道受阻[11]。产学研用没有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层次和转化率较低,可供大学生实践的创新创业平台匮乏,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

五是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资金相对不足。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高校投入双创教育的资金较少,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激励办法,但是人为门坎设置过高,多数学生难以真正受益,即使学校设立的一定额度创业启动资金,往往只停留在制度层面,很难发挥应有作用。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不足,政府、企业和校友资助资金也基本较少,难以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

美国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1953 年,知名学者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就建议在学校开设创业与创新课程。得益于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力量开始主动支持美国高校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双创教育从单一学术研究到开设相关专业,一些管理机构和创业型大学应运而生,其中麻省理工学院首当其冲,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建设创业生态系统的高校,在21 世纪一十年代,加州大学也建立了双创教育生态系统。随后,很多高校专门成立了管理机构,导师队伍也逐步壮大。

英国从1999 年开始步入双创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各产业联盟制定了创业挑战计划,成立了科学创业中心。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设立了新创业奖学金、创业挑战基金、高等教育创新奖等多个资助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开发,大大促进了双创教育改革。日本将双创教育分为头脑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鼓励先创新后创业,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双创理念深入人心,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当前欧盟各国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双创教育发展路径,一是国家制订专门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从政策层面支持创业教育发展;二是政府通过将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嵌入到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当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三是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具体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更加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推动双创教育的良性发展[12]。

总之,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管理、企业融入和学校的教学与应用。可见,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以利益共赢作为原则,采取协同合作方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资源有效融合,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大教学改革,建立合作机制,强化“政校行企”协同培养,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相关产业,盘活各方资源,搭建一体化协作平台,促进双创教育蓬勃发展。

(一)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是思维创新,没有创新性思维,一切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都是空中楼阁,双创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引导大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采用创新技术创造社会价值。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少高校因为学生就业问题,片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殊不知没有创新的创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寥寥无几,反而耽搁学生就业。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而不是一味鼓励学生直接创办企业。高校所应该树立的观念是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创新本领,更加注重在岗位中创业,不断激发创新精神,从自主创业为主转向岗位创业为主。待到将来时机成熟,运用创新的本领,结合自身的优势,再慢慢尝试自主创业,走稳健发展道路。

(二)形成政校合作育人格局

实施政校合作,主要是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找准结合点或突破口,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锤炼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共同建立合作育人格局。在国家政策中,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双创人才培养政策,为学校培养双创型和应用型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具有社会服务功能,政府亦有振兴教育扶持高校发展的义务,所以,政校合作是政府和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合作育人便是架在学校和当地政府之间的桥梁,维系好这种关系,符合政校双方的利益需求。形成这种合作育人格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最终让学生受益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追求[13]。

(三)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双创教育培养体系,着力打造良好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深化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吸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组建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协同育人顶层设计。

二是更新课程结构。什么样的专业对应什么样的课程,同样,不同的专业所对应的双创课程体系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双创课程改革应该贯穿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与核心课、实验实践课等课程资源,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可以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展创业资格认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制创新创业教材;引入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总之,要提高双创质量,重构课程体系是必须的,从协同育人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

三是加强双创导师队伍建设。俗语说“名师出高徒”,双创教育也是一样,优秀的导师队伍可以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只不过创新创业教育是有功能划分的,有人负责管理、有人负责培训,还有人负责学生双创实践,总之一句话,那就是尽量专业,不可以滥竽充数。这其中,学生开展双创实践应该建立“双导师制”,即学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会有对应的熟悉业务的导师近距离地指导,而且,好的校外导师往往具有较长的工作或创业经历,实践经验丰富,对学生的指导和帮扶作用更加明显。

四是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用一体,实现产教研用相互渗透。首先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实践创新提供政策保障;其次设立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与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建好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双创有处可去;再次是深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让学生把毕业论文写进工厂,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作为选题重要来源;然后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干事创业;最后可以实施“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借助大学生产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使双创教育落到实处。

五是拓宽经费投入机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学校设立一定的创新创业资金和孵化启动资金,在校内完成相应培训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实习经费、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等投向相应的行业和企业,在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消除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教育界限,架起互信与沟通的桥梁,通过相互协调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建立“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实践→创业孵化”双创一体化实践平台,整个系统如图所示,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覆盖面。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协同合作开展“双创”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平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免费为团队提供场地和水、电、网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科研平台的作用,将所有实验(训)中心、基础及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实践平台都免费面向学生开放,将创新创业理念和知识融入专业教学。

图1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系统图

(五)组建联盟引企入校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指学校紧密联系政府和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参与教育教学,实现政产教互相支持、深度合作,从而探索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根据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共同组建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学校可以和企业签署长期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企业共同制订联合培养方案,通过“冠名班”或“订单培养”等模式,学生在学校完成本科教育必要的理论及专业技术的学习,按联合培养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训练后,再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见习。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选拔和考察,有针对性地吸收部分毕业生进入其单位见习或工作[14]。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内部通过项目式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与实际项目有效对接,构建欣欣向荣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当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或择业时,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是一个很好的去处,一般来说,政府对入驻科技创业园的项目均会提供一定的支持,大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获取项目与市场对接的入口,同时还能得到负责帮扶的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双创教育联盟通过对创业学生的帮助,能够吸引更多在校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事业,进一步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时期,政府推崇创新、鼓励创业,高校有责任扛起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采取校政企研协同育人的策略,深入挖掘和利用各方资源,共同建立相互协调、运行顺畅、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