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2020-03-16石玉涛郑淑琳王飞权陈荣冰李远华张渤王涵林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矿质武夷种质

石玉涛, 郑淑琳, 王飞权, 陈荣冰, 李远华, 张渤, 王涵, 林立

(1.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茶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2.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闽北乌龙茶主产区,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武夷岩茶驰名中外[1]。武夷名丛是武夷山茶区独特自然环境中孕育出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其生物学性状各异,所制成的武夷岩茶品质也各具特点,是武夷岩茶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2]。武夷“四大名丛”白鸡冠[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 cv. Baijiguan]、水金龟[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 cv. Shuijingui]、半天妖[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 cv. Bantianyao]、铁罗汉[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 cv. Tieluohan]和肉桂[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 cv. Rougui]、大红袍[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 cv. Dahongpao]等茶树良种均是从武夷名丛中选育出来的优秀代表。然而,随着茶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福建水仙、肉桂等少数几个茶树品种在武夷山茶区大面积推广,武夷名丛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造成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品种竞争优势日益耗失、茶树的遗传基础变窄、生产季明显的“采制洪峰”等问题。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茶人的努力下,数百份武夷名丛逐步被收集并建圃保存,武夷名丛的科学鉴定评价和发掘利用工作亟待开展[3]。因此,系统地开展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评价,对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武夷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质元素不仅是茶树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而且是茶叶营养价值的重要表现。矿质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4]。研究表明,乌龙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经常饮用乌龙茶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5]。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品种小麦[6]、杧果[7]、菊芋[8]等植物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为植物矿质元素遗传改良、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关于不同茶树品种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结果揭示,茶树新梢中的矿质元素除了与土壤养分和灌溉、施肥、降水量等条件相关外,还与茶树的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如李春华等[9]研究发现,9种元素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时鹏涛等[10]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不同品种茶树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有关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多样性[11]、农艺性状[12]、叶片解剖结构[13]、主要生化成分[14]、茶多糖活性[15]、适制性[16]等方面,关于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的报道较少,不同武夷名丛对矿质元素的富集差异也缺乏研究,武夷名丛中各矿质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明确。因子分析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通过降维过程,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新指标,再根据各样品的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合理[17]。近年来,因子分析已被广泛运用于不同品种苹果[18]、锥栗[19]、大豆[20]等植物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鉴定评价工作中。本研究以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为试材,以18种矿质元素为检测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旨在探明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富集特征,明确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特征矿质元素,筛选出矿质元素富集能力强、矿质营养高效的材料,为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乌龙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同一生境下,以武夷学院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8份武夷名丛为供试材料。28份材料均为遗传杂合体,每份种质资源种植小区长×宽为 20 m×1.8 m,株数为150株,树龄为5 a,基本信息见表1。该圃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学院校内(北纬27°44′20″,东经117°59′51″)。土壤为黄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9.21 g·kg-1、pH 4.80、全氮1.30 g·kg-1、全磷0.90 g·kg-1、全钾10.11 g·kg-1、速效氮140.52 mg·kg-1、速效磷12.56 mg·kg-1、速效钾120.49 mg·kg-1[21]。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温湿度适宜,适合茶树生长。年平均气温18.3 ℃,1月平均气温7.8 ℃,7月平均气温27.8 ℃,10 ℃以上的活动积温在5 000 ℃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1 629.5 h,年平均降雨量1 926.9 mm,相对湿度在80%左右[22]。圃内种质资源材料均由其来源地取无病虫害的枝梢进行扦插繁育,之后移植保存于武夷学院茶树种质资源圃,以相同条件进行管理,试验地立地土壤条件和肥水管理一致。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iCAP 6000 Seri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生产;DigiBlock ED54电热消解仪,北京LabTech公司生产;Ca、Na等标准液购自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硝酸、高氯酸、氢氟酸均为优级纯。

1.3 试验方法

1.3.1样品采集 2018年4月采摘参试的28份武夷名丛茶树春梢,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每份种质资源材料从种植小区中随机选择60株以上茶树,从树冠外围中部随机采摘一芽二叶新梢,重复3次。新梢采摘后微波杀青固样,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取筛下样,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备用。

1.3.2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1.000 0 g样品于消煮管中(每个样品平行取3份),依次加入硝酸5 mL、高氯酸2.5 mL和氢氟酸2.5 mL,轻轻摇匀后静置12 h,放入消解仪进行消解。消煮炉缓慢升温(100 ℃ 30 min以上,130 ℃ 30 min以上,150 ℃ 30 min以上,190 ℃ 7 h以上),待红棕色气体散尽继续升温到200~250 ℃,持续加热至白烟散尽,冷却后取出,加5.0 mL去离子水,蒸除余酸。将消化液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用2%硝酸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

1.3.3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采用ICP-OES测定Al、B、Ba、Ca、Co、Cr、Cu、Fe、K、Mg、Mn、Na、Ni、P、S、Se、Ti、Zn 18种矿质元素含量。ICP-OES工作参数:射频功率1 150 W,辅助气流速0.5 L·min-1,雾化器流速0.7 L·min-1,采样高度6.5 mm,泵稳定时间5 s[23]。

标准曲线的建立:用1% 稀硝酸将Ca、Na 标准贮备液逐级稀释为0、5、50 μg·mL-1的混合标准溶液,其他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用1% 稀硝酸逐级稀释为0、5、10 μg·mL-1。在ICP-OES 的工作条件下,采集空白溶液( 1% HNO3) 和系列标准溶液,由仪器自动绘制标准曲线。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法,聚类分析方法采用离差平方和法,遗传距离为欧氏距离。以每个性状极差的1/10为间距将各性状分为10个等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法计算各矿质元素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计算公式[24]如下。

H′=-∑PilnPi

式中,Pi为某性状第i个代码出现的频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统计结果见表2。5种大量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K>P>S>Mg>Ca。其中,K、P、S的平均含量超过1 000 mg·kg-1,Mg和Ca平均含量低于1 000 mg·kg-1。13种微量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其中,Mn平均含量超过500 mg·kg-1,Al、Fe、Na、Zn、Cu、Ba、B、Ti、Ni、Cr、Co、Se的平均含量低于500 mg·kg-1,且Fe、Na、Zn的平均含量低于100 mg·kg-1,Cu、Ba、B、Ti、Ni的含量低于10 mg·kg-1,Cr、Co、Se的平均含量低于1.0 mg·kg-1。

变异系数(CV)是衡量茶树种质资源之间相关性状变异程度的统计参数,通常认为CV≥100%为强变异,10%

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为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可以利用的资源[12]。研究结果显示,1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6~2.47之间,平均值为1.99,表明武夷名丛的矿质元素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Ca(2.47),最小的是Ti(1.66)。K、P、S、Ca、Mn、Al、Zn、Cu、B、Co、Se 11种元素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大于2,说明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在这11种元素含量上呈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遗传改良潜力较大;而Mg、Cr、Na、Ba、Ni、Fe、Ti 7种元素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小于2,说明这7种元素含量在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中相对较为稳定。

表2 18种矿质元素含量基本统计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Table 2 Characteristic statistic parameters and diversity index of 18 mineral elements

经Shapiro-Wilk检验,18种矿质元素中Ca、K、P、S、Al、B、Na、Cr、Cu、Mn、Se、Zn 12种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双侧检验的概率值P>0.05),说明这12种元素的含量在28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大部分材料中处于平均水平,高于或低于平均含量的材料较少。Mg、Ba、Co、Fe、Ni、Ti 6种元素含量呈偏态分布(双侧检验的概率值P≤0.05)。其中,Mg为负偏态函数,说明Mg元素的含量在28份武夷名丛的大部分材料中高于平均水平,Mg含量在800 mg·kg-1以上的材料占89.29%;Ba、Co、Fe、Ni、Ti含量分布为正偏态函数,说明这5种元素的含量在28份武夷名丛大部分材料中低于平均水平。

Cu和Cr属于茶叶中矿质元素的限制性指标,茶叶中Cu和Cr的限量标准分别为Cu≤30 mg·kg-1 [25]和Cr≤5.0 mg·kg-1 [26]。本研究中28份武夷名丛Cu含量为4.23~7.85 mg·kg-1,平均值为5.98 mg·kg-1;Cr含量为0.81~1.45 mg·kg-1,平均值为0.99 mg·kg-1。Cu和Cr含量均在国家行业标准允许值之内,说明28份武夷名丛对有害元素Cu、Cr的富集能力低,可作为今后培育低有害元素乌龙茶品种的优良亲本。Zn、Se为有益微量元素[4],茶叶中Se含量达到0.25~4.00 mg·kg-1为富硒茶[27]。28份武夷名丛中Se含量为0.10~0.37 mg·kg-1,平均值为0.23 mg·kg-1,整体Se含量不高。但其中XHP(小红袍)、JM034(醉贵姬)、JM054(金毛猴)、JM020(状元红)、JM064(水金龟)5份材料Se含量为0.29~0.37 mg·kg-1,达到富硒茶标准。说明这5种武夷名丛对Se生物吸收性较强,可以采用土壤或叶面喷施硒肥方法或者种植在富硒土壤地区,作为开发富硒武夷岩茶的优选材料。28份武夷名丛中Zn含量均较低,尚未达到富锌(50~90 mg·kg-1)标准[28]。

2.2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对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18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Ca与Al、Mn、Se呈极显著正相关;K与Mg呈显著正相关;Mg与S、Co、Fe、T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l、Zn呈显著正相关;P与B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u呈显著正相关;S与Fe、Na、Z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Ba呈显著正相关;Al与Cr、Fe、Mn、Se、T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呈显著正相关;B与M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e呈显著正相关;Cr与Fe、T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Se呈显著正相关;Cu与Ni呈极显著正相关;Fe与Mn、T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Se呈显著正相关;Mn与S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Ni呈显著正相关;Na与Se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18种元素含量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性和依存关系,是武夷名丛对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交互作用的综合反映[29]。

表3 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among mineral elements in Wuyi Mingcong tea plant germplasms

2.3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对28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18种矿质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4。提取的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8.30%,包含18种矿质元素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评价。第1个主成分特征值为5.24,代表了18种矿质元素29.10%的信息,主要受Al、Fe、Mn、S 4种元素的影响,其中Al的影响最大,其次是Fe;第2个主成分代表18种矿质元素15.15%的信息,主要受Cu、P、Zn、Ni 4种元素的影响,其中Cu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第3个主成分代表18种矿质元素10.84%的信息,主要受Mg、Co 2种元素的影响,其中Mg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o;第4个主成分代表18种矿质元素10.33%的信息,主要受Co元素的影响;第5个主成分代表18种矿质元素6.70%的信息,主要受K、Na、Ni 3种元素的影响,其中K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a;第6个主成分代表18种矿质元素6.18%的信息,主要受Ba元素的影响。由于PC1、PC2和PC3的累积方差贡献率(55.08%)大于50%,因此认为,Al、Fe、Cu、P、Mg、Co是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特征元素,可作为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性状评价的主要指标[18]。

表4 18种矿质元素含量主成分分析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18 mineral elements

2.4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综合评价

根据PC1、PC2、PC3、PC4、PC5、PC6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及各矿质元素含量的标准化值,计算出18种矿质元素的6个主成分Z(i, 1)、Z(i, 2)、Z(i, 3)、Z(i, 4)、Z(i, 5)、Z(i, 6)(表5)。根据每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占提取主成分累积贡献率的比值为权重,由主成分得分和对应的权重线性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函数。主成分综合方程表达式如下。

Zi=0.372Z(i,1)+ 0.193Z(i,2)+ 0.138Z(i,3)+ 0.132Z(i,4)+ 0.086Z(i,5)+ 0.079Z(i,6)

(1)

式中,i为1, 2, 3……28。

根据主成分综合方程(式1)计算28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综合得分,将综合得分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表5),可根据排序情况对28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五位的武夷名丛种质资源材料为SR(石乳)、XHP(小红袍)、JM062(大红袍)、JM034(醉贵姬)、JM029(向天梅)。

2.5 基于矿质元素含量的武夷名丛聚类分析

基于18种矿质元素含量对28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图1),在欧氏距离17时,将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 Ⅰ 类群包括2个亚群、18份武夷名丛材料。其中,Ⅰ-i包括JM054、JM065、JM006、JM029、JM024、JM053、JM051、JM042、SR、JM034、HM001,Ⅰ-ⅱ 包括JM061、JM020、JM003、SM121、JM064、JM062、MM001。第 Ⅱ 类群包括JM056、XHP 2份资源;第 Ⅲ 类群包括2个亚群、8份武夷名丛材料,其中,Ⅲ-i包括JM007、YLX、JFH,Ⅲ-ⅱ 包括JM002、JM063、MM002、WYCC、YR。

表5 28份武夷名丛的主成分得分Table 5 Principal components score of 28 Wuyi Miongcong tea germplasms

图1 28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聚类分析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28 Wuyi Mingcong germplasms based on the content mineral elements

对3个类群间18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表6中结果表明,第Ⅰ、Ⅲ类群18种矿质元素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较为接近,分别为21.80%和21.47%,第Ⅱ类群变异系数平均值较低为14.57%。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类群间Al、B、Mn、Se、Mg、S、Cr、Fe、Na、Ti 10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而Ba、Ca、Co、Cu、K、Ni、P、Zn 8种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第Ⅰ类群的主要特征是Al、B、Mn、Se、Mg、S、Cr、Fe、Na、Ti 10种元素含量在3个类群中居第2位,综合来看,该类群的大部分元素含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第 Ⅱ 类群的主要特征是Al、B、Mn、Se、Mg、S、Cr、Fe、Na、Ti含量在3个类群中最高,综合来看,该类群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矿质营养综合品质最高,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第 Ⅲ 类群的主要特征是Al、B、Mn、Se、Mg、S、Cr、Fe、Na、Ti含量在3个类群中量低,综合来看,该类群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弱,矿质营养综合品质低,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表6 3个类群的矿质元素含量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among three clusters

3 讨论

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受环境、基因型及环境与基因型互作等因素的影响[30]。如,江川等[31]研究表明,不同种皮颜色的稻米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受到种植环境的影响较大;文建成等[32]对11个粳稻品种的多点种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糙米中Fe、Zn矿质元素含量明显受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而且基因型影响占主导作用;蔡芸菲等[33]的研究则发现,基因型、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N、P、K、Ca、Na、Mg、S 7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同一种植管理水平、同一地质背景立地土壤环境下,采集的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明显,表明不同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之间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主要受种质基因型的影响,这与季鹏章等[34]、李春华等[9]以及时鹏涛等[10]关于不同品种茶树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方式从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中选育矿质元素吸收富集能力强、矿质营养价值高的乌龙茶品种。但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中各矿质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与前人研究结果[35]不完全一致,这是由研究材料取样地的环境条件不一致所引起的。

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对其有效开发利用具有直接影响[36]。遗传多样性可以显示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环境的潜力,是物种遗传改良的关键,可以作为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指标[37]。本研究对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多样性分析表明,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性状变异丰富,类型广泛,可为选育出满足不同矿质营养富集能力和矿质营养价值的育种目标提供丰富的种质材料。18种矿质元素中,K、P、S、Ca、Mn、Al、Zn、Cu、B、Co、Se 11种元素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在2.0以上,且其中K、P、S、Ca、Mn 5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说明这5种元素在改良上具有更大的选择潜力,这有利于筛选富集这5种元素的武夷名丛,进行推广栽培和开发利用。

分析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明确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关系,可为生产中肥料的施用和品种性状的改良提供重要参考[7]。崔纪菡等[29]研究表明,小米中11种矿质元素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依存关系,Cu与Ca、Cr存在显著正相关性,K和Cu、Se存在显著正相关,Mg和Ca、Cr、Cu、K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沙济琴等[38]对茶树品种黄棪中19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性质相近的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位于同一族或同一周期的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金孝芳等[35]研究发现,不同品种茶树中N与P、Ca、Zn 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 与Mn、P 与Zn、Ca 与Fe、Fe 与Zn 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显示,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作关系,Ca与Al、Mn、Se,Mg与S、Co、Fe、Ti,P与B,S与Fe、Na、Zn,Al与Cr、Fe、Mn、Se、Ti,B与Mn,Cr与Fe、Ti,Cu与Ni,Fe与Mn、Ti,Mn与Se等元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上述元素含量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协同累积效应,这可能与各矿质元素在土壤中活化的条件相似以及其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同一转运子对不同离子的协同吸收或运输有关。因此,在基于武夷名丛的茶树育种工作中,可以根据各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亲本材料,或以简单易测的性状为指标,有利于同时改良不同性状,实现育种材料的快速筛选,提高选择效率和可靠性。此外,在茶树养分管理中也可以根据这些关系,采用科学的施肥措施调控养分的平衡。

在传统育种工作中,育种工作者通常根据某个优异性状或少数优异的表现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亲本筛选,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主成分分析法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新指标,彼此间不存在相关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常被应用于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39]。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将18个矿质元素指标转化为6个主成分,代表了18种矿质元素78.30%的信息,筛选出Al、Fe、Cu、P、Mg、Co作为评价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营养的特征元素。故在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性状筛选时,可以把这些主成分因子作为评价标准,从而提高亲本选择的效率和可预知性,降低检测成本和节省时间[28]。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武夷名丛为石乳、小红袍、大红袍、醉贵姬和向天梅,这5份武夷名丛材料矿质营养富集能力强,矿质营养综合品质高,可作为优异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进行重点利用。

聚类分析是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原理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可同时对大量性状进行综合考察,已广泛应用于多样品、多指标的植物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中[19]。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划分为3大类群,各类群在Al、B、Mn、Se、Mg、S、Cr、Fe、Na、Ti 10种矿质元素含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聚类分析结果不仅可以弥补以个别性状进行直观或凭经验分类的不足,也可为茶树矿质营养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在茶树育种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加以利用,如第 Ⅱ 类群中10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高,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强,矿质营养综合性状好,且此类群的矿质元素平均变异系数较小,矿质元素性状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包括性状特殊或稀有的特异种质资源和经济性状表现好的种质资源,可以直接用于茶树品种改良或间接为茶树育种提供优良基因来源。因此,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一直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40]。近年来,富硒茶已成为特色茶叶产品开发的热点[41]。本研究对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Se含量分析显示,小红袍、醉贵姬、金毛猴、状元红、水金龟5份种质资源中Se含量达到富硒茶标准,可作为富硒武夷岩茶品种培育和产品开发的优选材料。

武夷山茶区独具特色的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是乌龙茶新品种选育和产品开发的优良亲本材料,但当前对武夷名丛的科学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尚不系统深入。本研究对28份代表性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18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和遗传变异性,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和分类。下一步将进行矿质营养性状与植物学性状、品质性状的联合分析,从而为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乌龙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矿质武夷种质
核桃树不同发育关键期对矿质元素的需求规律
不同施肥配比影响红早酥果实中矿质元素积累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不同桃品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