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探析

2020-03-15王晓平

雨露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墨子

王晓平

摘要:对于《墨子》而言,其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反儒家传统,重视物质利益。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将所谓的“下”全面落实到“个体”,只是以“类别”为实际的出发点,最终又回到了“整体”上,因此,以本质的角度来分析,并没有将“整体——类别”的传统思维完全摆脱掉,与儒家思想进行对比,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效果。在先秦时期,《墨子》独树一帜,为后代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墨子; 实用主义;思想倾向

不论是《墨子》的平民立场,还是对于儒家的批判,又或者是对于“兼爱”思想的倡导,现代的学术界都有非常多的精辟阐述,而且有各个方面的观点,例如军事、科技、伦理等,但是并没有深入探讨其中实际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态度。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曾经这样说过:“在哲学上,墨子非常重要,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实用主义。他将人生行为上的应用,作为了一切是非善恶的重要标准。”该观点极有见地,但是却并没有深入剖析和探讨,因此整体反响一般。下面以该观点为出发点,对《墨子》的实用主义思想倾向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墨子》这部巨作中,不但包含了墨子的思想,还涵盖了墨子后学的思想。对于墨子思想而言,其主要表现的方向就是当时的政治文化,因此,对于其所谓的平民立场而言,使其实际的价值标准更上一个台阶,即走向了实用主义。而后学则是以两个方向进行发展,一个是逻辑学和应用技术理论方面,例如《经说》等;另一个是军事防御技术,例如《备城门》。对于这两者而言,其虽然都已经完全超脱了政治思想领域,而且也不具备墨子对于社会政治那般的执着与关怀,不仅如此,哲学层面的相关理论建设也并不充分,但是却一脉相承了实用主义倾向。

实用主义兴起于本世纪,属于一种哲学思潮,在美国逐渐发展和壮大,具备开放性特点,影响极为深远。它反对以往过于纯粹的形而上学的讨论,反对依据于传统进一步形成的权威,必须以实际个人的基本需求为主要的出发点,不仅如此,还要以经验活动为依据,进而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虑,并且将相应的行动和效果全面统一起来,而对于行为价值的衡量准则就是效果。它不但极为强调个体经验活动的物质利益,还承认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与形而上传统的具体活动对比,它的整体思维方式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而且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由下至上,由个别进一步转化到一般,由最初的经验进一步转变为信仰。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实用主义的方法,其结果并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只是将一种对方向的确定态度深入进来。而对于这个态度而言,其并非指的就是对最先的事物和原则进行看待,而是对最后的效果、事实以及收获进行看待。”在此种思想中,行动是其唯一的意义。在《墨子》这一著作中,相应的思想观点也正是将此种实用主义倾向全面地反映了出来。

首先,对于《墨子》而言,其在看待儒家思想时,秉持着否定和批判的思想。早在墨子之前,相应的礼乐文化传统就已经形成。而孔子对周礼继承的过程中,则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對量进行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以私学为出发点,进而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推演了出来;其次,就是对于质的全面发展,将“礼”本身包含的“仁爱”原则揭示了出来,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等级差别,与此同时,还要秉持着和谐相处的原则。此种政治文化传统不但源远流长,实际的影响范围也非常广,《左传》就可以证明。而墨子在一开始也接受了这种传统,他逐步认识到传统存在的问题,并且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性,于是他对传统开启了批判,创立了墨家学说。在《淮南子·要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一位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扶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用而夏政。”对于墨子而言,其主张的“兼爱”思想就是要求整个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真正地跨越等级,相亲相爱。在《兼爱上》中有这样一句话,即“视人身若其身”。可见墨子对于孔子所谓的“仁爱”进行了全面的否定。此外,墨子的一些其他篇章中,例如《节用》《非乐》等,均对儒家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进行了全面且直接的批判。与此同时,与墨子所处于同一个时代的程子说过:“甚矣,先生之毁儒也。”

其次,就是对物质利益非常重视。在《兼爱》中,对“兼相爱,交相利”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其中“利”主要指实际的物质要求,而且也是在现实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行为目标。“利”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指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生存的过程中自身的温饱需求;另一方面,指整个社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整体可以实现一种互惠互存的目标和形式,通俗来讲,也就是指“义”。在《大取》中则有这样的言论,即“义,利;不义,害”。“义”本身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利”,但是对于“义”本身而言,其又属于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可以对“利”的普遍性和实在性进行全面的保障。与此同时,墨子还将“三表”的思想方法提了出来。其最为核心的思想和内容就是“利”,表现了墨家学说的实用主义态度。此外,墨子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应为实效,而且对于此种观点极为提倡,即“行必果”,侯外庐先生也极为认可“墨子注重结果”这一观点。

最后,就是对经验实践进行重点强调。在《非儒下》中,墨子对于儒者的“怠于从事”进行了深刻的批评,要求墨家的门厅必须做到真正的“各从事其所能”。比如“非攻”的思想,整个墨家学派都没有仅仅局限于口头或者是理论的认识,而是真正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并且以《公输》的记载为依据,可以发现,曾经楚王和公输盘攻打宋国这一事,墨子是大力劝阻的,该行为在《鲁问》篇中也进行了相对详细的记载。墨子出身在一个工匠家庭中,实际的技艺非常的高超,而且工匠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后代子孙将这一技艺经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因此,对实践操作极为重视。也正是此种传统的进一步发展,崇尚实践原则成为墨家思想的特点。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儒法诸家也对墨家思想给予了相应的肯定。此种实践精神需要人做到真正的身体力行,更是如今时代最需要歌颂的一种思想。

通过前面三点的叙述,可以发现,《墨子》实际蕴含的实用主义倾向非常的强烈。墨子以平民的立场为实际的出发点,对儒家的“害事”“贫民”等进行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之后,提出了“兼爱”与“利”的观点,重点强调了平民的物质生存和平民的主要价值。只有深入了解《墨子》思想的这一重要特质,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墨子》各方面观点的统一性。例如在现代,有很多学者在看待《墨子》时,认为其整体的思想体系中存在与经验主义非常矛盾的东西,也就是“明鬼”。这是由于后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把握实用主义倾向,而是以自身的主观意识,以及形而上学的知识结构为实际的出发点,对《墨子》文本进行浅显的解读。墨子不仅是以平民的个体为出发点,还以实际的利益角度为基础,以其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所谓实践代表的就是经验,而信鬼神也属于一种特殊的经验,两者可以在不同时空的实践中联合统一起来。

与此同时,在《墨子》中存在“非乐”这一思想,其是否对文化艺术的价值进行了鄙低呢?通过《非乐上》的一些相关文字记载可以发现,其中所说的“乐”指的是生活享乐,而并非指文化艺术,艺术欣赏只是在整体的享乐中占据了一小部分的内容,“非乐”核心要义就是对奢侈的生活进行批判。此外,还有“不美也”等描述,并没有对艺术本身的价值进行否定。墨子的思想只是以平民利益的实际角度作为主要出发点,恰当批评了无法保存平民温饱的现状。对于“乐”本身而言,其能使民生的基本问题全面解决吗?在《非乐上》的相关文字记载中,也体现了此种实用主义思想倾向,因此,如果相关学者认为墨子以理论为实际的出发点,否定了相应的音乐艺术价值,则没有深刻理解《非乐》的本旨,实属妄断。

根据前文所述,可以进一步判断《墨子》具备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但是也不能以此为依据,断定墨子本身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从思想倾向的表现到形成后面的思想体系,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形成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不但要理性且全面把握社会人生本质性和系统性,还要改造相应的思维模式,在表达非传统的思想观点时,将一种非传统的思维形式深入了进来,简单来讲,就是在创立新的思想体系过程中,必须保证与思维形式发展的一致性。大多数人在看待某一个思想观点的过程中,都会以社会影响的角度为实际的出发点,并且對其思维形式的特质过于忽略,但是以实际的历史影响角度来分析,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已经将思维模式渗透了进来,与以往特定的思想观点相比,其更具有恒远意义。所以,在对任何一家思想学派进行认识和深入理解探讨的过程中,都要从两个层面分析,首先就是思想观点,其次就是思维形式。《墨子》思想的实用主义倾向是否进一步形成了相应的体系这一问题,也要在认识的过程中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

对于传统思想而言,其在整体形成的过程中非常漫长。而且不论是儒家在政治上的建设,还是伦理上的建设,也在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进而在整个传统中,这种思维方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思维形式最大的特征就是由上至下以及由整体到分类。主要的表现方向就是实际的政治文化观念,而且在人道政治中全面落实了天道信仰,并且以实际的分类设置形式为主要的依据,进而具体地操作人道政治。第一层的类别就是君、臣、民;第二层的类别主要表现的就是忠诚和奸佞的政治道德之风。但是由于实际的标准和目的各不相同,要对不同的内涵进行分类认识,但是有一点是具备共通性的,就是都以“类”为基点,因此,实际的对象出现的形式可能是个体,但是对于这一类而言,其典范就是这一个体。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在传统的文化历史以及政治思想中,不但包含了由上至下的思维形式,还包含了整体分类的思维。

而墨子在对儒家进行批评的过程中,主要以平民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愿望为出发点,而相应的思维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了由下而上的特征。对于墨子的思想观点而言,其与儒家传统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也就是说,将实用主义倾向全面地表现了出来。以实际的逻辑角度来分析,所谓由下至上,其主要指从经验到理性。而所谓下,其实际代表的含义就是经验和体验,而且也具备个别性的特点,因此,对于“由下至上”的思维而言,则应该以个别认识为实际的出发点,对个别意义去认识一般进行全面的落实。如果这样成立的话,则表明与传统儒家思想对比,墨子的思维则是其质的变化,而墨子主张的实用主义也有可能属于一种真正的思想体系,并非仅仅局限于倾向的表现。但是对于《墨子》而言,则没有将这一质变全面完成,知识由类别到相应的整体,但是其整体的认识目标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整体上。墨子以自身的个体为实际的出发点,虽然清晰地认识了传统的不合理性,但是却没有将实际的个体作为认识的重要起点和终点,因此,从本质的角度来分析,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则属于殊途同归。但是墨家思维与传统的思维对比,其对于“类”的整体认识更加自觉和明显,而且对“以类行”进行了重点强调,并没有将此种思维脉络全面建立在个别认识的基础之上,仅仅是将实用主义的倾向赋予了进来。

本文对《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当代,对于《墨子》的实用主义思想倾向而言,也具备一定的批判继承价值。所谓实用主义理论,其实际存在的谬误也非常多。人类从初生到后来的发展,呈现一种群体的形态,因此,相应的感性经验则对整体的理性意识进行了包容,对于此种整体理性而言,可以使人对经验的局限性进行全面的摆脱,进而传承人类的文明,此类意义并非个人经验就可以替代的。但是实用主义对个体非常重视,对物质利益的基本性进行了重点强调,其实际具备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匡正传统造成的弊端。在如今阶段,我们就对“资”进行了抛弃,并且冠名以“社”,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实事求是为实际的发展基础,明确反对形而上学脱离实践的倾向,发展经济,积极鼓励个人的价值发展和致富,而在整个过程中,就包含了实用主义的合理成分。但是对于《墨子》思想而言,其同样存在相应的内在矛盾,因此,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以平民立场为实际的出发点,并且承认个人生活中物质要求的根本性和生活价值的多元性。

参考文献:

〔1〕邵珠春.论墨子“非乐”及“非乐”批判下的墨子美学[J].荆楚学刊,2018,19(5):70-76.

〔2〕艾雯静,张宗新.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J].管子学刊,2010(1):72-75.

〔3〕蔡子谔.墨子实用主义的“非乐”服饰美学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72-76.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墨子
浅析日本国民性之实用主义
现实与虚拟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训徒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势:一个实用主义社会学概念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