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0-03-15杨萍

知与行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杨萍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着理论认知水平不高、价值判断不稳定、价值观方面的有益实践不足等状况。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又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需要。针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着培育方式不丰富、培育队伍不专业、培育合力不足等问题,作为培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加大理论宣传力度,丰富理论宣传内容以提高理论教化水平;要激发情感共鸣,深化情感共识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情感内化能力;要拓展学习实践,丰富道德实践以创造新生代农民工实践外化的条件;要搭建并优化微媒体学习平台和政务交流平台以活化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新载体,进而达到使其真正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6-0087-0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地迁移到城市,通常被称为“农民工”。农民工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数量庞大、不容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2019年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农民工基本特征”一栏中专门指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1.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1]在此基础上,本文以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为农村户籍却在城镇就业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思想状况

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承袭了传统农民工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其价值观现状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加之特殊的年龄、经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群体思想状况。

(一)理论认知水平不高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1.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2]。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学历水平要比父輩高一些,但与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受教育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历或者教育水平与能力虽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但却是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的理解能力而论,新生代农民工比教育水平较低的父辈有一定的提高,但受教育程度尚不及那些同龄的城市青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阐释三个层面的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相对来讲,他们对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和践行,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比较起来,更深一些。总之,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的理解困难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认同和共鸣的直接原因。

(二)价值判断不稳定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流动的群体,他们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容易受到社会变迁带来的价值冲突的影响,形成不稳定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感知敏锐、情绪易波动、自我把控能力有限,鉴别能力尚待提升,他们缺少对自己价值观的理性反思和对未来道路的整体把控。加之在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偏执倾向以及价值辨别能力不强等特性,极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产生落后、消极的不良思想。这些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价值目标的选择,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精神文化价值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的农民工相比,思维相对活跃,政治参与意愿强烈,这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但这个群体思想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金钱至上”“利己主义”那些庸俗甚或堕落的思想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他们因此变得更容易迷茫和彷徨,无所适从。而现实中,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现状和生活环境方面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城乡二元制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对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共服务政策欠完善,组织管理缺失,利益表达的合法渠道较少,社会关怀不足,使得他们在就业、工资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旧无法与城市市民相比,属于弱势群体。而“改变自身境遇”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无法弥合。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容易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社会怀有怨恨和排斥之心,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很大难度。

(三)价值观方面的有益实践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亲身体认到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阶层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行为的巨变,他们与同龄的城市青年以及留守的青年务农人员相比,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相对丰富。但因其受教育程度有限,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他们的业余时间主要是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视,群体内部之间缺少培养“诚信”“友善”的交流机会,不利于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另外,新生代农民工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接受价值观培育和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更容易主观地、片面地、感性地看待纷繁的社会现象,最终导致对某些现实问题产生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这些因缺少有益的实践而产生的问题,严重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理解和认同。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唯一能够担负起引领重任的科学的、积极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农民人口总数多达9 亿,农村地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青年时期,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新时期我党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程度将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需要

近几年,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其面临着如何融入城镇完成市民化的问题。市民化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资格两个方面,前者是农民市民化的转化过程,后者是市民化的结果。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内在素质的提高大大影响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帮助其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育成新型社会主义城市公民、增强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内在需要。在价值观引领和培育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个体需要经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理解、选择、认同、整合等过程,最终使自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转化成为新型社会主义城市公民。

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困境

价值观培育是将教育客体正确的价值心理提升为价值观的过程。当前,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培育方式不丰富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着手,更需要从价值观教育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引导与培育。毋庸置疑,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培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但在以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过程中,主管部门和社区党组织、企业工会等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主要进行理论性的灌输,很多理论学习只是走形式,会议内容枯燥,并没有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定的认知水平,没有针对性地对其启发、教育、引导,致使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脱离其现实的发展,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情况在被动地听,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有益的实践,必然造成知行脱节和价值观念虚化的结果,这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培育队伍不专业

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建构不完善等问题。从价值观培育队伍建设来看,一般由党团组织和社区组织的某一下级机构人员兼任,没有专职人员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价值观教育,难以发挥好核心作用。从具体施教人员的身份来看,这些非专职的施教人员多数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公职人员,他们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體的现实心理和现实情感了解不够深入具体,基层党组织缺乏与之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难以保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另外,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有时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情感距离和交流障碍,很难建立起平等自由的互动模式,造成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社会人文关怀,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情绪和问题不仅没能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反而会不断地累积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价值观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培育合力不足

从价值观培育的外部条件看,当前家庭、社区、企业不仅没有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消解价值观认同的负面力量。这就使得通过灌输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正确价值观培育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同时,现实中对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过程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虚拟网络世界传递的去价值观念化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

由此可见,只有协调好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培育中各方面的关系,积极地回归到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去,并不断地从多维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培育注入各种积极因素,才能找到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多方努力,合力促成。只有充分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以及思想状况,力求解决当前培育工作存在的困境,才能探索出社区党团组织、基层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等培育主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进一步提高理论宣传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思想和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可塑性较强,要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武装新生代农民工的头脑,要进一步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理论宣传的水平。

1.加大理论宣传力度。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因此,“说服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培育工作,提高理论灌输和思想宣传的水平,把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化为新生代农民工内心的信念和准则,形成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巨大推动力。其次,要坚持用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生代农民工,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批判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非正确价值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支配其行为,避免陷入片面、感性和迷离的价值观误区。再次,在宣传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在发挥传统的理论宣传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如,通过各种形式的海报、条幅、宣传栏、滚动字幕等方式继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促进其理论认知;通过歌舞、戏剧、小品、微视频等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吸引新生代农民工,促进其情感接受。

2.丰富理论宣传内容。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我们在理论教化过程中除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还必须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认真学习、思考和领会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国情社情。如,当今中国为什么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才有未来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状况,让广大新生代农民工深刻了解和体认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发展态势,进而深化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认识,理解党中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客观理性地认识和看待社会上暂时出现的不和谐现象,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进而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准备。

(二)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内化能力

价值观认同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调动得好,会产生促进价值观认同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价值观认同。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愿意接受某种价值观、接受程度如何,成为价值观培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1.激发情感共鸣。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培育效果,社区各级党支部和企业工会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生活状况,认真研究其思想动态,分析和把握其接受习惯和心理特征,充分调动那些在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情感因素,比如愉悦、信任、感激与激情等,从而帮助他们在内心与某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成共振。如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背井离乡,有着朴素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与对归属感的渴望之情,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涵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同频,容易引起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共鸣。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有益的情感因素,进而推动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固。

2.深化情感共识。各级社区基层党组织、企业工会组织还要考虑到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情感较丰富、情绪易波动、自我把控能力有限,在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情感认同机制的作用,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以及价值选择的前提下,深化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体验,来使其政治认知、道德认知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引导他们达成情感共识,真正地形成正向坚定的内化效应,并使新生代农民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真正达到价值认同的效果。

(三)进一步创造新生代农民工实践外化条件

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内隐性,它需要通过各种实践外显出来。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应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升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磨炼他们坚定的意志品质,引领他们用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去抵制那些低俗的、落后的、片面的价值观念。

1.拓展学习实践。新生代农民工的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普遍相对较短,对于学习的意义体会不深刻,各级社区、企业工会组织和党团组织要给新生代农民工搭建开放性学习实践的平台。联系各级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如给他们提供走进大学参观,了解并体验同龄人学习生活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动力,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职类院校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对相关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敬业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此外,还可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开展一些提升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活动,如主题读书活动、主题演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模范宣讲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创造出集中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机会,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三方面同时得到提高,有效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

2.丰富道德实践。新生代农民工很少与当地城市居民一起参加大规模的集体性活动,其业余实践活动带有明显的内部性特征,这对其市民化进程极其不利。社区以及企业各级工会组织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的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保护公共环境,人人有责”“争做道德模范”“文明祭祀,从我做起”等活动,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素质,提升其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和速度,消解其因进城后心理落差造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障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同时,还应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道德实践中不断内省,比照自身的价值观念是否与当今社会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克服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干扰,避免那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行为,自觉地树立、强化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

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社区等社会资源,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培育的合力,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进一步活化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新载体

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网民的职业结构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由2017年的2.1%增加到2018年的3.9%。”[4]农民工是网民中增长比例最高的群体,而在农民工网民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网民比例更高。新生代农民工更易于接受新媒介开发的新型交流互动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拓展新思路,不断活化培育载体以提升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1.搭建微媒体学习平台。新媒体时代下新生代農民工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要在网络社交媒体的环境下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之适应现代网络社会,把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变得丰富多彩并具有实效性。如,可以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功能优势进行理论宣传;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建立核心价值观网络宣讲平台,使讲授者主体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客体之间实现即时的、直接的、双向的互动与沟通,切实地增强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效果。

为新生代农民工开发以服务其需要为宗旨的专属APP服务平台,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设置与农业、农民、农村相关的时事新闻、理论学习、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知识问答、音乐欣赏、影视评介、群组互动等栏目,科学地、有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融合在平台信息中,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日常浏览平台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浸润和影响。

2.搭建微媒体政务交流平台。以往,因信息获取路径不畅、沟通不直接造成青年农民工的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容易形成错误或虚假的政治认同,大大削弱政治认同的效果。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各级政府要拓展微媒体政务空间,开放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公开政府信息帮助民众了解各部门政策、制度和法规,设立专职人员与新生代农民工在线互动交流。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及时地通过微媒体了解政府工作内容,获得政府工作动态,并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各项活动中来;还可以利用微媒体平台参与选举、问政,通过微媒体进行信访、监督,在这种良性的信息互动交流下,政府的公信力会大大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离感减弱,归属感增强,公民意识更加觉醒,政治参与的意愿也在不断提高,这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的现实体现。

3.优化微媒体管理。微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匿名性导致一些情绪化、非理性的不良信息可能存在,严重影响了微媒体传播的正常秩序。政府要在占領舆论阵地,规避网络谣言的前提下,加强对微媒体传播的管理,打造健康向上的微媒体环境。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并大力宣传,使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其作为微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所具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其次,在不影响言论自由的情况下,设立专门机构对微媒体信息进行技术处理与优化,引导微媒体言论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再次,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网络培训,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消除农民工在面对复杂信息时存在的迷茫和冷漠的心态,有助于其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予以理性关注,除了要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理论教化、情感内化、实践外化、载体活化这四个方面入手外,还应努力使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政策相互协调、配合,使培育工作更好地融入生活实践中去,以夯实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正确价值观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意识基础,为培育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9-04-29)[2020-06-0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4/t20190429_1662268.html.

[2]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0-04-30)[2020-06-0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2020-06-0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l.

〔责任编辑:田丹婷〕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