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020-03-15吴细玲

高教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铸魂育人思政

吴细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8)

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下简称“新思想”)。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以改革创新要动力,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其中,“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作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和中职,生源具有特殊性。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精准实施实践教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分,获得了学生的欢迎,促进了思政课实效性的提高。但是,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不断完善的问题。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表明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它还是一门信仰课。要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动态、现实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在新时代,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面临着许多挑战。从社会大环境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家对改革、创新、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新的形式的斗争、新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思政课教师不能流于形式,僵化灌输教材固有内容,必须紧跟形势的变化,科学使用实践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多看、多听、多体验、多思考;从高职学生自身情况看,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特征与其他层次的高校学生有区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点、关注点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其对思政课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然而,在以往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中,我们能供给哪些现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中哪些方面更需要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确证?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思想状况和现实需要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更喜欢哪些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对高职学生上述相关问题的访谈了解,发现高职思政课教师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不足的,这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地方资源利用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意味着任何高职院校,不仅要熟悉全国的实践资源,更应熟悉、立足和利用好地方经济和人文资源,用地方资源培养人才。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等实践教学资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资源多样、多元、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鲜活的地方资源相得益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才会使理论显得有灵气、接地气;把高职学生带到地方资源中感受历史和现代化的气息,与身边熟悉的改革者、建设者一起唱响主旋律,思政课教学才能显得有温度。另外,破解实践教学安全、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瓶颈,地方资源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条件和平台,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可以组织学生共享传统历史文化的滋养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成果。然而,高职院校对地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把地方资源有效引入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足,学校牵动各方把地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形成规模效应的协同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地方资源引入思政课进行实践教学还不够充分,思政课对实践教学的实施目的、方案和成效等的设计不够精准,这导致地方资源在提供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方面的特色、价值彰显不足。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不足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有对教师的考评和对学生的考评。通过双向考评,可以考查教师设计的实践教学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是否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前,各高职院校保障学生使用专项实践经费,思政课教师也通过多种形式实施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开拓了师生的视野,并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各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规范、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技术和方法、考核结果等的研究做得还不够充足,这不利于衡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一方面,没有有效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会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出现主观性和随意性,浪费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根据考核评价情况,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反思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不能持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修正和创新。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必要环节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铸魂育人本质上是塑造人的思想灵魂,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成为全民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明确铸魂育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和铸魂育人离不开实践二者必须有机统一的过程。

(一)新思想本质上源于实践

一切伟大的理论皆来源于实践。毛泽东在他伟大的经典著作《实践论》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包含“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紧密联系的特点,是对“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成果。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国际形象和地位、国内社会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但是,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国际和国内关于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战略,以指导人们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扫除实践道路上的各种障碍,显得特别重要。党的十九大,适时凝炼党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成果,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职院校只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回归到实践探索本身,向学生揭示思想理论的实践来源,学生才能把握理论的本质,让理论体系入耳入脑。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蕴含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功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4]。铸魂和育人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通过规范、有序的思政课教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实现学生从思想到行动的转化,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课程中。思政课教师深耕课堂教学,把握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内容,进行理论灌输,让学生系统、科学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知识。然而,按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特点和规律,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并非就能把理论、思想进行内塑,自觉外化为自己的行动。“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3]。显然,实践教学是作为主体的人联结作为客体的对象的重要手段,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揭示了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价值,突出实践育人的重要地位,指导高校的育人工作。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看,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强,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征对他们更有吸引力。高职院校教师引导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通过实践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理解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寄予的殷切期待;在实践中消弭各种错误认识、疑虑和困惑,理解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摸索专业创新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使命担当,逐步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行动的自觉。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问题是策略提出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5]。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各地实践资源丰富,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修正不足,精准施策,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研究,提高铸魂育人工作实效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是教育者必须把握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上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思政课教学要通过主导性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的思政课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衡量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在2900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参与用moodle平台调研实践教学对自己是否有帮助时,95%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建议多开展形式新颖、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价值,在于助推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高职学生有其特有的实践需求,而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年龄差距,甚至有代沟。了解学生的实践需要,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主要通过两个步骤解决。第一步,教师多途径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首先,教师主动亲近学生。思政课是政治课,也是理论课,教师授课时,讲究话语方式,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生活话语讲理论”[6],把握思政课的话语方式,让学生在课上愿意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课下,教师主动和学生蹭热点,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和教师坦诚自己的喜好、苦恼。其次,教师占领和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立了自己的moodle网上学习平台,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调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教师也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列出问题清单,由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反馈,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最后,发挥各地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要强化地方统筹管理,原则上各地都要分课程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解答,研究和通报学生的实践需求。第二步,遴选和确定学生的实践需要。一方面,教师供给学生充足的实践资源菜单,制定好实践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方案和考核,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实践资源;另一方面,教师把收集到的学生关心的问题,国家和社会对青年学生的重大关切,作为需要实践教学进行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7]因此,理论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巩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思政课把实践教学有效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科学遴选,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能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充分利用地方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开门办思政”的育人格局

各地有丰富的资源供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理直气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各地高职院校均有特别优厚的地方资源作依赖。

要有效整合地方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开门办思政”的协同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代表党和国家对学生提出深切期待:“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当前,上海为全国各地构建“开门办思政”格局提供了借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根据党和国家的重大关切和学生的实践需要,联系厦门市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共青团、司法局、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企合作企业,整理出厦门的红色文化资源、经济特区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现场教学点,建立厦门的改革和建设先锋库,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满足学生参观、调研、讲座、暑期“三下乡”实践、顶岗实习、志愿活动等实践需要。其他各地高职院校,建议尽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1],把自身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开门办思政”格局,让各方力量各显神通,同向同行,发挥地方实践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价值,形成显性和隐性教育协同育人的效应。

(三)改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高职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考评,是高职院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水平、能力和成效的检验,具有与理论教学考评一样的地位和作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改革思政课教学考评模式,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首先,明确实践教学考核的目的和原则。实践教学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表现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化;检验教师的实践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理论和实际、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原则,开展实践教学的考评。其次,明确实践教学考评的主体。学校改变了过去考评主体单向为思政课教师评价学生或学生评价教师的现象。形成实践教学的考评由所有当事人一起参与的格局。最后,创新实践教学的考评内容和形式。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育人主体一道,共同商议可操作、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引导学生把实践教学的获得与同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达成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和认同;以案例分析等形式,把实践教学知识融入期末理论闭卷考核过程,倒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案例,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意义。有科学精致的考评机制作保障,学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工作水平获得不断提高。

在党和国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社会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魂育人的关键力量,必须内外兼修,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关照培育对象,用好各种育人资源,努力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铸魂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