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突破与重构*

2020-03-15蔡文伯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色学科人才

蔡文伯

(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几年,国家为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人才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陆续颁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型教育格局成为高等教育创新改革工作中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之一。西部大开发20年来,西部高等教育因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依然存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普遍受到学术人才流动失序、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人事管理体制僵化、服务社会能力不足等因素的掣肘。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如何直面发展困境、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体制,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业已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时代命题。

一、战略基础:打造东进西出人才供应链,协调东部高校资源扶持力度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之所以发展不充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始终存在“你帮你应该”“我拿我有理”的西部意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下,国家对西部高等教育进行“输血式”扶持是必要的,要进一步扩大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领域,加快补齐人、财、物等资源短板,只有不同区域高校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初衷。但是,扶持领域方面需要量力而行,要统筹考虑和认真斟酌扶持什么、不扶持什么、扶持力度多大适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充分了解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协调东部高校资源扶持力度,调动西部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时时扶持、事事扶持。

东部高等教育之所以优于西部高等教育,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对高等教育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更多,基本形成了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相互依存的局面。西部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引进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借船出海、借风远航”,加强校地合作研发力度。例如,青岛通过推出“双万计划”,在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近40所研究院,并招收国内外顶尖科研人才在此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西部高等教育通过在东部沿海地区成立西部教育研究院或者人才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投身西部教育发展,解决“孔雀东南飞”的被动局面,而且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过度浪费,提高利用效率,加速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战略运行:打造内外联通产业服务链,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高校和社会两者之间应该形成互助互利、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高等教育通过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不仅使高等教育发展获得坚实的“硬资本”支撑,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软资本”投入,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目前来看,西部高校成果转化效率仍然较低,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耦合关系仍需要继续深化。高校在与产业对接过程中,不再是坐等“资源上门”或“推销成果”,而是要主动出击,做长产业服务链,基于产业服务链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为形成西部高校特色、调整地方产业结构提供发展机遇。

高校是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雄厚的科研资本,蕴藏着丰富的科研成果。仅2018年,我国高校取得的科研成果就达8 000项以上,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项目不到总数的10%。西部高校要紧紧围绕地方发展需求,建立校内校外产业服务链,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向。校内产业服务链体现在应把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的学科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学科链,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发展特色学科,为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校外产业服务链应在政府部门统筹管理下以西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为核心,以市场产业走向为主导,以战略支持和组织保障为依托,在产教融合中形成共同培养、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命运共同体。但要注意,校内校外产业服务链并非简单的对接和融合,而是一种集成创新、系统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资源获得方式、科研成果转化的根本性变革。

三、战略转变:打造错位竞争学科建设链,突出传统优势学科地域特色

人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基础。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时期,我国高校无论是哪一个地区都争先恐后地组建综合性大学,而西部高校无论是人才质量、财政投入还是硬件设施都无法与东部高校匹敌。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国家于2015年开始推行“双一流”建设工程,它不仅注重综合性也兼顾特色性。西部高校要避开与东部高校相同的规模扩张道路,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去培育学科特色,走专深型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简言之,错位竞争是实现西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选之策。

西部地区特有的空间位置和人文积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汇聚了较多资本,要把地域特色转化成学科特色,把区位劣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才有可能在竞争“双一流”过程中“突围”成功。例如,贵州大学以1个国家重点学科农药学为带头学科,2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为支撑学科,通过学科精心培育,形成资源环境与土木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绿色药物工程等优势学科,提升了整体学科实力。石河子大学因其地理环境的特色优势,创建了“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立足于兵团农林,通过对节水灌溉、农林工程等学科的建设,为解决新疆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等西部高校借助传统优势学科或地域特色,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生长点和新突破口,形成了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因此,要在观念变革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推动西部高校学科建设向特色化转型,尽量避免与东部高校进行正面交锋,西部高校学科建设要依托地方经济,不断适应和更新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实现特色学科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四、战略突破:打造人本管理弹性制度链,激发西部高校内部潜在活力

一流大学是由一流的人才、充足的资源和灵活的制度构成的,而一流的人才只有在灵活的制度保障下才能发挥作用。西部高校在外源性政策力量和内生性发展诉求的共同规制下,既需要主动参与竞争以延揽所需人才,又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竞争以防止人才流失。目前,西部高校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纷纷效仿东部高校出台、调整引才政策,提供各种优惠待遇,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形成长远的目标规划,无法评判一流人才的学术标准和科研实力,一味地扩大高水平人才队伍,仅仅是为了引进而引进,或者当成自身的“面子工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的长远发展,必然要在持续引才的基础上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培育更多本土青年人才。

西部高校要深化人本管理理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弹性制度链,最大限度激发内部潜在活力。可以根据学科特色和人才特征,定期为青年人才提供人才引领、校际帮扶、国际研学等提升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学术交流中积累科研实力、储备学科优势,形成“以才育才、以才引才”的“滚雪球”效应,避免人才泯灭现象发生。同时,高校应协调高水平人才的“双肩挑”模式,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考虑人才发展的特殊性,建立学术与行政不同晋升渠道的“双阶梯”制度,按照能力大小、绩效水平进行合理晋升,对于行政管理能力较弱的学术人才,应进行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长期积累,培养角色转化型思维,对于不适应行政管理的学术人才,应了解和分析学术人才的真实需要,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学术人才各方面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特色学科人才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医的特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