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2020-03-15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

张 炜

(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072)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阶段,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意义更加凸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突出优势特色、汇聚办学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有效激发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西部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西部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完善了区域布局和教育公平。基于潘懋元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划分[1],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

(一)调整迁移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部高等教育基础极度薄弱[2]。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的构建,各行各业迫切需要专门技术人才[3],全国3/4的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1953年,西部高校数量不到全国总量的1/5,而专任教师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到1/6。1955年起,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等一批东部高校迁至内地。到1957年,西部的上述三项指标均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

(二)充实提高阶段(1958—1977年)

1958年起,高等教育大幅扩张。1961年之后,对部分高校进行撤并和调整,全国高校由1960年的1 289所压缩至1963年的407所。其中,西部高校降幅较大。1965年起,国家实施“三线建设”,部分高校内迁。“文化大革命”期间,通过搬、并、迁、散等方式,全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收缩,但西部的高校及其专任教师、在校生的数量和占比都有所提高。

(三)加快改革阶段(1978—1998年)

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断加大,东部一些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率先提速。1993年,国家印发《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由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单一体制和模式。由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能力相对较弱,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基础教育,东西部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比如,没有“985”高校的省份中,西部就占了58.33%。

(四)大众教育阶段(1999年至今)

20世纪末,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央作出了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策,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阶段。为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国家出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到2018年,西部高等教育的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数量达到695所,是2000年的2.79倍;专任教师和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3.95倍与6.16倍,规模差距有所缩小,但质量和结构的差距依然显著[4]。全国36所“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西部仅有6所;10个没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省份中,西部占6席;465个一流建设学科中,西部仅占10.97%。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守正创新的过程,西部高校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开拓创新,诠释了“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西部高校的探索实践值得回顾总结。

二、西工大的探索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国防特色高校,秉承抗战烽火的坚守、西迁的果决和军工人的担当,努力克服开放不足、资源短缺、人才流失等困难,扎根西部、奉献国防、服务全国,积极探索在西部建设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

(一)扎根西部: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西工大脉源三支、强强联合。国立西北工学院诞生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由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在陕西汉中组建,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于1952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合并成立,全体师生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于1956年从南京西迁,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两校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原哈军工航空工程系成建制并入西工大。汇聚三脉的优秀基因,弘扬三航优势特色,西工大人在西部艰苦奋斗,毕业生在西部就业创业的比例一直超过40%。

学校积极服务陕西,追赶超越,发起成立空天动力研究院、网络创新研究院、柔性电子研究院,协同推进“翱翔小镇”、环西工大创新带建设,依托教师科技成果培育的铂力特、鑫垚等高新技术企业在增材制造、陶瓷复合材料、智能水下航行器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同时,围绕地方需求加强智库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二)奉献国防: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西工大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大批学子践行“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价值追求[5],为国防科技事业默默奉献,成长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投身国防工业领域的比例超过40%,居全国普通高校第一。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价值取向,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人均科研经费稳居全国前列。由我校设计、研制的无人机在建军90周年和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多型武器装备入列部队,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三)服务全国:为实施国家战略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形象描述地瓜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目的是汲取更多阳光、雨露和养分,使得根基部的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并以此阐释“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意义和作用。

西部省份教育投入资金占财政支出比例并不低,但地方财政总量偏小使得对“双一流”配套投入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为此,西工大建设了深圳、青岛、长三角、宁波、北京5个研究院和重庆、上海两个创新中心。学校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论证,不盲目扩张,不低水平重复,不稀释存量,着力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扎根西部与服务全国的关系。作为一所地处陕西的高校,理所当然要着力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扎根西部不动摇,但同时也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响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发展战略。各异地机构聚焦做大增量、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和产教融合育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高层次师资引育、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二是地处内陆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主动弥补开放不足的短板,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发展,加快西工大的行业特色与东部资源和政策等区位优势的互补,促进创新要素双向高效流动,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实现“造峰扬谷”而非“削峰填谷”,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应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摒弃关起门来被动地“等、靠、要”,调动师生员工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争创一流,在内涵式发展上用心思、下功夫、见实效,不断提高办学能力、水平和质量。

注释:

①如无专门说明,本文中的数据根据《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和《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8年)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