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强国战略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对策研究

2020-03-15钟厚基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强国舆论辅导员

钟厚基

(湖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长沙 410081)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有8.47亿,其中,20-29岁的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学生群体在网民群体中所占比重最高,达到26.0%。[1]学生群体成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和发声者,尤其是思想活跃、观念新颖的青年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交流交往方式。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通过网络舆论引导,帮助青年提高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鉴别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与其它非主流价值观展开斗争,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一、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与特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上提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网络强国战略”被首次明确提出,该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表示,我国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提出了“五个明确”,创造性的回答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新时代下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网络强国战略从提出到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智慧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化时代下的世界发展趋势有着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互联网是海量信息集散地,网民从中获取的信息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发展,确立了新的网络舆论观,人在上网,民意就上网,社会情绪就上网,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网民表达民意,只有加以引导才能防止一些僵化落后的观念和思维充斥在网络空间,才能更好实现“网上网下同心圆。”

舆论是指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2]5网络舆论则是指公众借由互联网这一途经对一个特定的话题而表达的意见、观点、评价。网络舆论的形成依赖于互联网,因互联网的特点而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征:一是直接性,网民只要能上网就能表达意见,发表观点;二是公开性,任何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别人的观点和态度;三是传播性,基于网络舆论的公开性,公众个体所表达的观点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进行无限的传播;四是主观意识性,公众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均是来源于自身对某一话题的理解与认知,往往因为缺乏规则的限制和监督而主观色彩严重,因而不法分子常借用网络舆论散播谣言,曲解事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网络舆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不仅能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还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归属感,真正做到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二、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3]在网络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舆情是高校师生民意集合的反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态度,应当加强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积极开展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4]。

(一)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

网络强国战略提出要通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5]青年大学生正是亿万网民中的重要力量,其正处于人生的“拔苗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环境,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实践要求。高校应该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成为网络舆论的正确发声者和网络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二)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坚持依法治“网”的现实要求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从2016年国务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到2017年6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再到2018年11月施行的《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等,党和政府从法律层面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通过建立“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加大对网络违反犯罪的惩治力度,尤其加大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督。高校大学生是论坛、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具有互联网信息服务功能的网络平台用户,依法治网、规范网络舆论环境应当重视该类平台的受众群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既能避免学生受到网络环境中消极内容的侵害,也能避免学生成为该类消极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6]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的情况下,网络已经成为反映我国民众心声的主要途径,尤其成为青年大学生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面对思想活跃、观念新颖的青年大学生,如何引导其追求真善美,自觉抵制假恶丑,扎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网络舆论引导作用突出:首先,网络舆论引导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权威性的局限,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其次,网络舆论所涉及的信息来源广泛,形式丰富,说服力强,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最后,网络舆论引导方式的多样性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修正以往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固化问题,拓宽渠道以扩大网络正面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

三、高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对策分析

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创新是立足于互联网空间,遵循国家网络强国战略中关于网络舆论工作思想的基础上,着眼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对象的现实特点和需要,创新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的过程。方式的创新不仅要融合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做法,更要结合社会舆论引导等不同视角,更好地推进网络舆论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巩固校园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7]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大学校园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将会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有着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走下三尺讲台,走出课堂、班会,走进学生的手机、电脑,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阵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高校应当搭建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主流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移动媒体在学生中的传播效应,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应对疫情阻击战,推出了《共同战“疫”,我们来了》、《勇战疫情,“宅”出精彩》、《防疫一线 共同的名字》等推送,点击量过万,在学校师生内形成不信谣不传谣,团结一致,共同战“疫”的合力,有力地发挥了校园媒体对师生的引导作用。

扩大校园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还需要强化学校网站建设,分专题、分栏目,既要突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特点,又要突出不同高校的特色。对学生个体来说,实质的自我利益是生成舆论的原始动力,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个体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受到侵害和威胁后,必然会以网络形式参与学生群体维权中,因此,高校要构建“诉求-回应”机制,重点建设学生意见反馈、发表评论的平台,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让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正确的途经和渠道来表达意愿、诉求利益。

(二)强化高校舆情监管,提高关键时刻的舆论纠偏能力

面对五花八门的自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青年大学生所接收的信息复杂多变,碎片化的阅读和图像传播经常导致学生接受到错误的信息,因而强化高校的舆情监管,提高关键时刻的舆论纠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首先要明确党委领导下的监管责任制,从学校层面的党委宣传部到学生工作部,从学院层面的党委办公室到学生工作办公室,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舆论引导工作制度,安排学生党员干部担任信息员、引导员,收集学生群体中的网络舆情信息,组建青年传媒服务队,对学生群体中传播的不健康信息进行防控和收集,及时上报和处理。

在网络舆情开始出现时,高校应当及时了解网络舆情,树立正确的疏导理念,准确定位信息发生来源,为舆论引导做好全方位的准备。首先,高校应当对学生群体中初显的舆情准确把握,提前介入处于酝酿阶段的舆论内容,通过主流媒体及时有效的阐释事情始末,防止被歪曲和异化,借助主流媒体塑造价值观,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好的舆论方向;其次,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都遵循着“刺激一反应”机制,网络舆情转化为网络舆论是刺激物不断叠加发生质变的结果。[8]在舆论的发展阶段,要重点应对“刺激点”,哪一部分学生思想最活跃,言论表达最激烈,尤其是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轨道时,高校应抓住个体特点,用行动维护学生利益,使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再次表达正确的意见;最后,当舆论已经爆发,非理性因素全面介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学生群体反应情绪的渠道,宜疏不宜堵,着力澄清误解。高校辅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要与学生谈心谈话,疏导学生情绪,可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组织党员或者学生干部从学生立场对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合理性的阐述,合力澄清各种误解,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三)打造高校网络思政精品,丰富网络舆论引导载体

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之一在于能够有效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善于创新,打造精品,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多样化的思政局面。一是与时俱进,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真正受学生欢迎的作品一定是内容和形式都贴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从学校网站到学院网站,从校史馆到图书馆,高校要把校史校训搬到网上,把国家大事和学生专业的结合搬到网上,善用“抖音”短视频等网络空间惯用的短小精炼易于传播的作品,发挥网络作品在学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抓住学生特点,开展具有现实竞争性和教育导向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以国家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等节点为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作,如在国庆节、记者节时举办“摄影、征文、海报设计”等网络文化作品创作比赛,通过竞争赛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唱响主旋律,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扩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范围,为舆论引导奠定话语权基础。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思想、主题教育内容的宣传,创新宣讲方式,培育校园“网红”宣讲队伍,发挥正能量“网红”的舆论引导作用;校报校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形式上不拘泥于纸质书刊,每一期都能通过移动媒体阅读与传播;内容上不局限于科研,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研究;强化“两微一端”建设,推出高质量的网络作品,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的信息服务,实现主流媒体的多领域延伸,努力占领校园舆论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言传身教促进舆论正向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9]加强高校舆论引导,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用言传和身教加强舆论引导。

1.高校要成立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宣讲团,通过学生反馈机制来考核和评价老师的宣讲效果。形式上,宣传团采用优秀奖励机制和末位淘汰制,以激发思政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减少课堂上枯燥的理论讲授、概念式说教,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内容上,高校老师应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专业的态度对待理论宣讲,以扎实的功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学生信赖和喜爱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教师的网络行为引导,给大学生树立良性的舆论导向。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与在校大学生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话题,因而经常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利用网络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当下,高校内存在青年教师在个别时候发表不正当言论,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消极的负面的舆论导向。因此,高校一方面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青年教师的网络行为引导;另一方面,高校应关心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倾听青年教师的想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让青年教师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正能量”引导者。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辅导员的舆论引导能力。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是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辅导员的思想认知、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网络育人能力的培养,通过定期开展“辅导员论坛”、“辅导员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辅导员的网络育人本领,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提供平台和支持,打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网络文化工作室”等平台,为辅导员以创新形式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提供经费支持。辅导员一方面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实践,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表达,及时解决学生的合理利益诉求,防止出现舆情事件。

猜你喜欢

强国舆论辅导员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强国有我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秦晋争霸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