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及路径
2020-03-15夏国永
夏国永
(赣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70当代青年肩负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求他们有自觉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而在多元复杂的价值观、文化冲突及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国家社会性质所要坚守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明确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在特性及实践路径,以此引导青年建立契合时代需求的责任担当目标、勇气和能力,并在完成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甘于、勇于和善于担当,从而担负起该担当的责任。
一、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在特性
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包含着丰富的内在特性,主要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在规定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在构成性。这充分表明国家发展与青年责任担当的内在统一性,既要看到国家发展为青年全面成长提供了保障,又要充分认识青年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的要求,担当意识亦是新时期青年必备的精神力量。
1.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决定了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秉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6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彼此依存、互为前提,彼此影响、互相促进。一方面,人的劳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人是其关键因素。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个体的本质力量于外部世界对象化,人通过创造性生产实践活动将个人的能力与天赋在其对象化活动中得到彰显与发展。同时人们不同需求的实践活动改变着社会现状,也在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一定社会及其关系的前提下,个人依赖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从事社会实践的资本与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进步,从而使其获得实践特性,人成为现实主体。因此,现实的人通过实践活动得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服务于社会,完成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正如马克思说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3]329同时,个人与社会各有相对的独立性。个人创造着合乎自己利益诉求的个人价值,同时要求个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创造社会共同利益,实现自己人生中的社会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当其冲突时,个人首先必须实现社会的责任担当,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青年作为个体的人与代表社会的国家存在密切关系,当代青年只有意识到自身具有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秉赋,才能在国家、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中最大化地解放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2.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选择。自由与责任相伴而生、相伴而来,责任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责任的延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现实的人只有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才能享受自由,获得了一定自由的人也必定是担当起了一定责任的人。对此,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只有在他握有意识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的责任。”[4]76即一个拥有意识自由的人必须承担起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由是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价值观的权衡做出自由选择行为时,往往代表着一种责任的担当行为。因而青年首先要明白自由与责任辩证统一的道理,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尊重好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履行好自我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获取自己的自由与权利,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发展与能力的互动关系决定了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价值。马克思曾说:“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5]330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与价值实现的过程,一方面包括每个人的需求得以普遍满足和追求提升其满足需要的能力,以期实现其作为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个人在实现人生价值时满足他人需求从而得以全面发展,创造出符合社会和民众的利益需求,实现个体的社会责任担当,最终实现两者和谐的共生共建、共处共享,达成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这里,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学说与唯物史观表明,国家、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而得到全面发展的人要看到人民的伟大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当代青年要事事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本,自觉确立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目标、立场、勇气、能力,践行应有的责任担当行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在构成性
1.毛泽东关于青年勇挑革命事业的责任阐释。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才强国思想的重要性,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青年人责任担当的培养工作。在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看到了青年人的作用与力量,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青年责任担当思想。毛泽东同志的青年责任担当思想主要包括:以史为鉴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齐心协力夺取革命胜利的现实责任、努力学习夯实未来发展的能力责任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责任等。他说,青年代表着未来,中国的青年们是“革命的先锋队”,“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6]1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226毛泽东极其重视加强对青年人的培养工作,明确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原则,将责任担当意识纳入教育的重要培养内容。
2.邓小平关于青年勇担改革发展的责任审视。邓小平也给予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高度认可与殷切希望。他说:“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8]95在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现实中,他认为青年的责任担当思想主要表现为:发扬优良光荣传统的民族责任、促进事业进步发展的国家责任、争做“四有”时代楷模的个人责任等责任思想。邓小平将培育“四有”时代新人纳入社会基本育人导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德育培养目标,并要求在实践中锻炼青年学子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品质,教导青年们通过持续学习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达到“正心、修身、齐家”之目的,进而着重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民族责任、国家事业发展责任等,达成“治国、平天下”。
3.江泽民关于青年担负时代进步的责任解读。江泽民关于青年责任担当思想主要侧重于关注青年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要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政治责任、努力推动科技进步引领经济增长的经济责任、广泛推动民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等。他说:“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9]123这深刻体现了江泽民高度认可、充分肯定和信任青年在促进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中的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凸现出责任担当思想的民族性、时代性、战略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性,也进一步表明全社会努力做好加强青年思想研究、做好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实践性价值导向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构想。
4.胡锦涛关于青年担当开拓创新的责任阐述。胡锦涛认为青年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征程中甘于奉献、勇挑重任。他说:“青年运动的发展始终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我们的事业取得的全部成就始终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英勇奋斗分不开。”[10]他还勉励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且坚定信念,要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中披荆斩棘、勤奋务实、担当有为,奋力开拓人生、事业的前进征途,努力完成好自己的使命担当。胡锦涛的青年责任担当思想主要侧重于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的国家政治责任、强化学习本领担当经济事业建设的国家经济责任、提升个人品行修养引领社会风尚的社会发展责任等。这一责任担当思想明确彰显加强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实践中需要切实引领青年责任担当的行动力,并成为检验教育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5.习近平关于青年立德树人的责任诠释。青年的成长成才与中国强国建设密切相连,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和中国梦的实现,是国家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1]167“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2]70同时,他曾多次强调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他认为,青年承担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国家责任,承担着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培养勤学修身、笃实明辨公民的个人责任等。这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应当以一种厚德载物的品行、自强不息的毅力、奋发有为的作风、爱民奉献的精神坚守和践行自己对国家、社会、他人及个人的时代责任担当,即完成好“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3]
三、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青年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中肩负着谋大势、定大局、担大事、明大是的责任使命,需要加强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以便青年具备型塑、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能力。
(一)构建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先进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是指导一切行为活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过程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的知识和方法。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对待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的辩证统一关系,追求社会理想和自由权利的实现,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看问题。青年要用辩证思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理性理智爱国,让责任担当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三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引导青年为促进人类解放和为人民谋利益的社会事业发展,自觉担起责任,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2.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寄托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信念,展示着中国人历经万难上下求索的艰辛征途,描绘着国家、社会、个人向往的美丽画卷和中国人追求的美好愿景,蕴含着丰富的责任担当内涵。正如习近平所说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1]171青年生理、心理趋向成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人之“三观”渐趋稳定且成其为主要价值取向。而责任担当就是一种基于生命、人性和个性的价值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内生动力和教育核心力量,帮助青年树立起对时代负责的使命。这样,青年就可以自觉地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主动将其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并树立为之拼搏奋斗的信念,发自内心地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源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责任担当的文化底蕴。仁义、礼让、忠孝等中华文明责任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遵循相应规范,承担应有责任。如我国儒家文化中阐释了每个人对国家民族有忠的责任,对长辈父母有孝的责任,对朋友有义的责任,对自己有强的责任等。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思想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面旗帜,悉数表达着对国家民族、亲情友情、社会自我等的真切关注以及奉献奋斗、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它引导青年人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明确自身责任,确立生命本真意义,也正是这种责任担当精神激励着世代国人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投身到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当下,青年要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品行和担当义举,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精髓,诠释中华文化责任担当内涵,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培育青年一代不断去汲取、融合、弘扬与践行,坚定树立起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成其事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并内化为强烈使命感的自觉行动。
4.明确社会实践发展任务是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旨归。“社会实践是青年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14]青年在实践中是价值创造主体和责任主体的统一,责任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青年也终要回归社会,社会实践是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本质,在实践中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强化担当意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其实更为重要的就是心系社会公益事业,并积极广泛地投身到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当中,让他们在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发现和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展示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激发其热爱社会、亲近社会,促其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提高责任担当能力。当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最伟大的实践,这需要更多优秀的甘于、勇于和善于担当的有为青年,勤学笃行、慎独明辨,增强责任心,提升担当本领,自觉承担这一伟大实践的历史使命,尽责任之心、行责任之举,开拓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
(二)夯实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教育阵地
1.发挥思政课堂的导向功能。责任担当是一种精神和能力的体现,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的使命意识和行为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育青年具有承担国家发展责任担当意识的主要方式和关键环节。为此,一要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具有一定特殊性,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做职业要求上“学高为师”的师者,能“授业、解惑”;其次思想政治上还需表现出更高境界、更强觉悟,能够从中国现实和学生实际出发“传道、解惑”,坚信马克思主义,做“身正为范”的师者,让其真正成为科学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行家里手。因此,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内涵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二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育人内容的时效性和价值性。所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能贴近学生、专业、社会,呈现时代元素。教师灵活整合教材内容,选取能够教育培养学生志趣的素材,呈现时代化、生活化、民族化的教育内容,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以多元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其对社会责任理论的理解,达成激发兴趣、调动热情、引发思考、增强责任之目的。三要注重青年个体本位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当代青年是具有较强主见和意识能动性的群体,越发关注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个人价值创造。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刻铭记青年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实现教师双重角色并轨行使的教育理念,即肩负起“引导、教育、帮助人”和“尊重、理解、关心人”的责任角色,以青年需求为本,注重保持青年真善美个性原真性和尊重青年正确的价值选择行为,发挥其个性优势,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并使其在心理自由状态下接受道德责任教育,形成道德责任实践的认识能力,增强其责任担当意识。
2.打造第二课堂的实践功能。青年成长成才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高校优质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是培养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教育方式。一是开展好与青年学生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知识技能训练活动。大学时代是青年入职的前哨,通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训练活动,可以帮助青年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培养高尚的职业修养和良好的职业情怀,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体现青年的担当。二是搭建好培养青年担当意识的社团活动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实践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通过开展诸如助残扶老帮困、社会公益等志愿者活动,让其在活动中不断磨练意志品格、锻炼勇气毅力,增强服务奉献他人和强化自我责任担当感。可见,高校青年学生社团是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凝聚学生、思想教育、练就素质、强化担当的作用,有利于培养青年责任担当意识。三是突出优秀青年学生和青年党员的示范作用。高校中不缺勤奋学习、诚信做人、见义勇为、甘于奉献等良好品行的青年,通过校园宣传栏、网络媒介等平台大力宣传报道先进事迹,给予公开表彰,使青年感受身边先进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感念于心,增强责任感。同时,抓好青年党员的示范导向作用。通过开展红色育人教育等多样化的青年学生党建创新育人活动,提高青年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意识和党性修养,助力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促进青年群体素质的提高,修炼人生、砥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行动能力。
3.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高校是培养青年社会责任的主体,应该树立起课程思政的全员育人理念。一是要有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育人思想。课堂教学是每一位青年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每位教师要深入挖掘除思政课外课堂教学内容中责任担当文化的有益价值,寻找并抓住课堂教学中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契机,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青年的责任感。二是做“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乌申斯基)的师者。教师要成为“传道”楷模的师者,修身立德、以身载行,助力塑造青年健全人格,培养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有信念、有担当、有作为的人。因此,教师要成为“修身”榜样,提高自身修养和担当能力,努力践行“四有”老师标准,做一个有智慧、有温度、有责任的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责任感的培养。三是营造良好的校园责任文化育人环境。文明而有担当育人思想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年正确三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重要导向功能。高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络媒介等校园公众平台,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有益于培养当代青年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人生态度,形成坚强有力的责任担当意识。四是打造好育人者主体团队建设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是这支主体团队的主力军,承载着培养青年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学习等责任意识和担当才能,是高校青年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主体之一。高校依据学校发展与青年思想实际,着重管理好这支育人团队,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于青年责任教育。
(三)铸就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发展重点
1.明确责任担当目标。一切的教育最终要落实在青年的身体力行,让青年时刻明确自身在国家发展中为家庭、学校、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认知认同,培养当代青年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并能以实际责任行动展示出青年个人担当精神,使其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有为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年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的人”[15]。这就要求青年应深入思考自己责任担当的角色定位,将自身的发展与担当起国家、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清楚个人担当职责。至少包括:一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担当。爱国不仅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家国情怀,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对国家的一种责任担当,爱国就是担当为国,心怀天下。二是厚德载物、重视人伦的家庭担当。家庭的每个成员应尽职尽责、传承家庭美德和好的家风,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家庭所推崇的“夫义妻贤”、“父慈子孝”、“兄弟友恭”等展现出的亲情友情的担当精神仍不失现代价值意义。三是自强不息、勇担大任的个人担当。自强不息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励志进取、拼搏奋斗、担当有为。人生在世,要承担起对国家、社会、家庭、他人和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修好身、做好人,以自强不息精神真正承担生而有道的个人责任担当行为。四是乐于君子、勤政为民的为官担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勤政、廉政、敬民等为政于民的为官担当思想。孔子认识到为官者要以德治天下的道理,为政者要以身载行,感化百姓,达成无为而治,天下归平。孟子看到百姓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蕴含民本思想的治世道理,认为要想国富民强,为官者要勤政廉政敬民,有天下为公之意、有人民公仆之心,施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当代青年要有实现为政于民责任担当的自觉认同与行动践行。
2.坚定责任担当立场。从一定意义上说,青年价值取向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航标。青年要立足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辩证看待个人价值创造主体和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等之间的密切关系,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立身处事心中有定力、有底线,坚守坚定的责任信念和担当立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践中,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始终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为努力的方向,做到业广惟勤,功崇惟志,推进事业发展进步,认识生命的价值,展示生命的意义。
3.培养责任担当勇气。中国现在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民族复兴伟业中攻坚克难的关键、艰难时期,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年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锐意进取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推动国家改革、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为此,习总书记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11]54同时培养青年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要有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自信,作个有勇气、有锐气、有朝气的勇于且善于担当的有为青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一步步把理想变为现实。
4.练就责任担当本领。青年无论是达成自己个人理想目标,还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都需要其有一定的责任担当本领。“只有广大青年的本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落地生根。”[16]而青年自我教育是其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内生动力。为此,青年要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信念,励志勤学磨砺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提高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坚定责任担当意识的个人信念,强化自身责任的担当行为,练就青年社会责任担当本领。因此,青年学生要视学习为一种责任,持之以恒地勤学、善学、真学、深学,通晓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增长实践本领,贯通学以致用的事理,运用所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掌握真才实学、担当实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