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活动探赜

2020-03-15郭静文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听众马克思主义居民

郭静文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走进千家万户,就必须“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重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打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后一公里”。

一、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彰显时代使命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大学生进社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一)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的宣讲

首先,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想居民所想,讲百姓所求。居民百姓的需求既包括对宣讲内容的倾向,也包括对宣讲形式的偏好。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立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居民关心的热点、时政话题,通过“面对面”的宣讲与互动直击居民心中所困。此外,在宣讲形式上通过与居民的沟通交流,采取为居民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跳出理论教条,走出课本教材,利用PPT、视频等现代化多媒体形式,结合时事热点,帮助居民打通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后一公里”;其次,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回应时代的宣讲。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当下的历史也是由人民群众所书写的。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紧扣时代,抓住时代脉搏的宣讲。如F大学在党的十九大后推出的“党的十九大主题宣讲”,2018年推出的“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改革开放再出发系列”等宣讲都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

(二)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以实践为目的的宣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以付诸实践为目的,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大学生宣讲员的角度看,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本身是一次实践活动,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契机,帮助大学生宣讲员通过宣讲实践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社区居民听众的角度看,大学生进社区宣讲带来的是理论知识,但通过理论宣传以期实现的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更是行为认同。认知的过程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从通过宣讲灌输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情感认同是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阶段性目标,其战略目标是催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行为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实践证明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用实际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

(三)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通俗易懂的宣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更是大众的理论,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群众,必须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首先,在宣讲内容上,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往往是从居民百姓熟知的事物切入,建立与居民听众共同的话语体系,与居民百姓产生情感共鸣。如F大学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城市化变迁之路》,T大学的《从衣食住行看祖国70年》。从居民听众相对熟知的事物出发,用群众的视角发现问题,用群众的话语阐释理论不仅可以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广泛性,还可以增进实效性;其次,在宣讲方式上,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形式丰富。除了利用PPT、视频等现代多媒体让理论更“接地气”,也通过小话剧、小剧场演出增进宣讲的感染力,在寓教于乐中增进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活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主要表现是部分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品牌建设不到位导致社会整体对其重视程度有限,制约了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自身的发展与提升。一方面,部分高校所在地区的物质基础条件有限,影响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开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在已开展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高校地区,大学生宣讲员的宣讲形式、宣讲内容、宣讲效果等尚有不足之处,仍有待完善提升的空间,立足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完善路径有利于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有着其内在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发展中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提升的空间,笔者通过问卷发放,并与部分居民、宣讲员、学校宣讲团老师、社区工作者等四类群体进行深入访谈调研,了解到现阶段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仍存在宣讲语言缺乏感染力,内容枯燥、语言与社区百姓脱节等现象,大学生宣讲员与居民互动的缺失制约了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优势的发挥。因此,从前、中、后三个时间节点总结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现存问题,并尝试进行归因分析是实现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完善的前提。

(一)宣讲前期准备有待提升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直面社会热点,直击居民心中所困的宣讲。因此在宣讲前面向居民开展相关调研,了解听众需求、掌握听众的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有利于宣讲员有的放矢的开展社区理论宣讲,增进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宣讲效果。但是通过访谈T大学和F大学的部分大学生理论宣讲员后,宣讲员的宣讲内容选择和准备往往是依托其个人专业擅长、发展方向,缺少在宣讲前期开展预调研的意识,也缺乏相关调研队伍的建设,导致现阶段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存在话语表达不接地气,宣讲内容脱离居民生活实际等问题。此外,部分高校宣讲团由于宣讲指导教师专家库建设尚不完善,缺乏对宣讲员围绕心理素质、仪容仪表、表达技巧、宣讲内容等方面的立体式培养,使得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前期准备仍有待提升的空间。

(二)宣讲过程互动有待加强

理论宣讲的过程是灌输的过程,也是互动的过程,如果居民与宣讲员之间没有互动,则难以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更无法共情,制约了对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引领的有效性。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宣讲员与居民的互动仍有待提高。一是部分宣讲员在宣讲过程中仍存在不能完全脱稿的现象。一方面这源于宣讲员对宣讲内容不甚熟悉,部分宣讲员不能脱稿自如的讲述宣讲主题。另一方面这与宣讲员自身心理素质建设薄弱有关,部分宣讲员在宣讲中不能自如调节紧张的心态,过度紧张导致对宣讲内容的遗忘。二是部分宣讲员不能有效把握宣讲节奏,调节宣讲氛围,错过了与居民听众互动的契机。一方面部分宣讲员缺乏相关经验,只能按既定思路进行宣讲,不能灵活随机处理宣讲中的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部分宣讲员缺乏对听众居民情绪的捕捉能力,不能结合居民听众的情绪反馈对宣讲内容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宣讲后期反馈有待增进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后期反馈有待增进主要是指大学生宣讲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社区工作人员是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重要媒介,他们不仅有能力组织宣讲活动,而且贴近居民、了解居民。因此,他们的反馈意见对宣讲员完善宣讲内容,改进宣讲方式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宣讲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仍有待提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大学生宣讲员缺乏询问反馈建议的意识。在宣讲结束后,大部分宣讲员认为自己的宣讲工作已经完成,更倾向选择径直离开。其次,社区宣讲组织者缺乏育人意识。在访谈中,大部分社区宣讲组织者缺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意识,并不认为自己有帮助大学生成长的义务,所以也没有向大学生宣讲员反馈完善意见的主动意识。

三、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路径优化

基于对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现存问题及其内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不难看出,要想真正发挥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优势,培养一支敢讲、能讲、会讲的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队伍,离不开宣讲员自身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离不开学校对宣讲员的培训指导,还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对宣讲员的关怀引导。从宣讲员、学校、社区三个维度出发,共同努力,打好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组合拳是实现宣讲目标,发挥宣讲优势的内在遵循。

(一)提升宣讲员加强自身教育的意识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完善首先需要宣讲员自身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自己。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理论的输出也是信仰的输出,要让居民听众真听真懂真信,宣讲者自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和建设者。“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宣讲者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信仰,才能让自己的宣讲感染别人。才能有勇气面对宣讲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不因他人的质疑而迷失自己;第二,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大学生宣讲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才能讲的更有底气,说的更有信心,才能让自己的宣讲既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又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理论宣讲的意义,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第三,践行虚心学习的心态。首先,大学生宣讲员仍然是在校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宣讲是他们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其次,大学生宣讲员普遍都比较年轻,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社会阅历较少,理论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较弱。宣讲是一个输出过程也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适时转方式、转语态,尤其是其面对年长的居民听众,要摸索适应社区居民特点的宣讲,用他们听得懂、听得进的宣讲方式和宣讲语言,大学生宣讲员更应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

(二)巩固高校宣讲工作的统筹安排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是“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第二课堂教育,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是践行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关键一步。因此,重视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开展是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社区理论宣讲,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身建设。第一,集中力量,打造宣讲品牌特色。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的理论宣讲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社区理论宣讲要想讲出自己的特色,让自己的宣讲具有不可复制性,就必须结合该校的专业分布和学科优势,让自己的优势学科发挥优势。如T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土木桥梁,那么加入“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等体现了专业特色的宣讲不仅会让听众耳目一新,也会让宣讲员在宣讲中更加自信;第二,加强培训,建立宣讲指导专家库。宣讲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社区理论宣讲对宣讲员的素质要求是多面的,需要宣讲员心理素质过硬,言谈举止得体,宣讲内容丰富,宣讲技巧运用得当。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大多离不开后天的培养与锻炼,因此建立宣讲指导专家库,从不同方面提升宣讲员能力,有利于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宣讲团队;第三,营造氛围,增进宣讲队伍成员的归属感。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宣讲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而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又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要想做好宣讲队伍的传帮带,让大学生宣讲员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就需要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通过团建增进宣讲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增进对集体的归属感,让毕业的宣讲员,也愿意在工作之余为师弟师妹答疑解惑,尽心指导。

(三)推动社区对大学生宣讲的协同配合

从大学生宣讲员的初心来看,他们选择进社区宣讲,是因为他们满怀热忱,他们渴望通过宣讲将理论前沿送入千家万户。同时,社区也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社区为大学生宣讲员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永葆一颗赤子之心,让他们在了解社会的同时锻造责任意识、熔铸家国情怀。第一,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大学生理论宣讲员。首先,大学生宣讲员进社区是宣讲也是学习,新手宣讲员可能并不具备丰富的宣讲经验,在前期宣讲中也许会因为紧张或其他因素影响宣讲效果。其次,大学生宣讲员是一支年轻的宣讲队伍,缺乏社会阅历,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能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理论宣讲员的宣讲还有待完善提高,但是面对大学生宣讲员个体存在的不足,社区工作人员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大学生宣讲员现阶段的不足,多给宣讲员一些学习进步的时间,多鼓励宣讲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第二,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大学生理论宣讲员。对于大学生理论宣讲员现阶段的不足之处,社区工作人员要能谅解、能包容,但这并不是纵容,也不是对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理。对待大学生理论宣讲员在宣讲中的现存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要以帮助宣讲员完善提升自我为出发点,指出其有待改进之处,并帮助他们寻找改进的方法,努力提升宣讲效果,让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实现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彰显着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加强,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活动也越发成熟,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尚存不足之处。依托实证调研剖析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通过提升宣讲员自身教育的意识、巩固高校宣讲工作的全面统筹安排、推动社区对大学生宣讲的协同配合等联动措施以期优化宣讲效果,实现大学生社区理论宣讲的价值旨归。

猜你喜欢

听众马克思主义居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石器时代的居民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