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标本制作的实践与体会
2020-03-15龙奕宏郑二来陈金锋
龙奕宏 陈 翀 郑二来 陈金锋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学科,标本结构直观性强、一目了然,是医学生必需学习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标本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仅给予学生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剖学,只有通过观察这一途径[1]。人体解剖标本制作是一项综合能力非常强的操作技术。标本制作不仅能锻炼操作者的刻苦耐劳精神,还锻炼了谨慎操作、细致观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申请通过了“肩袖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大学生科技活动基金项目。该项目需进行肩部周围结构解剖。通过对肩部标本解剖,基本掌握了手术器械的基本操作,进一步加深了肩关节周围结构的认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者就人体标本制作谈谈自己的实践步骤与感受。
1 自主学习理论知识
参加该课题研究时,刚学习完人体解剖学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层次,只讲授系统解剖部分,对人体结构只是有了初步的熟悉;没有开设局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解剖学,对层次解剖结构一知半解。为了进一步掌握解剖理论基础知识,认真查阅学习了局部解剖学[2]、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等关于肩部周围结构的知识[3]。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初步熟悉了三角肌、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的位置及起止点,熟悉了它们的血管配布及神经支配。掌握了肩袖的概念,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与肩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2 学习基本操作技术
标本制作必需使用手术刀、手术剪及手术镊等基本器械,因而参考了解剖学技术的解剖器械认识及基本操作方法[4]。对基本操作理论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首先,选一些废弃的标本进行练习。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会使操作技术熟悉。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基本掌握了皮肤切开、锐性分离、钝性分离及修整等操作方法,为下阶段的标本制作做好前期工作。
3 标本制作
①选取肩部未解剖过标本,上端从锁骨上约1 cm离断,下端沿臂部中部水平离断,内侧沿脊柱对半锯开。②切开皮肤及浅筋膜,显露表浅肌肉,沿肩胛冈、肩锋及锁骨外侧端斜方肌止点切断,把斜方肌向脊柱侧分离翻起,显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及三角肌的位置及形态。③沿肩胛冈下缘把三角肌切开往外侧翻开,修整小圆肌下的疏松组织,显露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充分显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走行方向。观察所见,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向外连于肱肌大结节中部,紧密与肩关节囊后壁相连;小圆肌从冈下窝上部向外上连于肱骨大结节下部,紧密与肩关节囊后壁相连;冈上肌从冈上窝向外走行,过肩峰下连于肱骨大结节上部,也与肩关节囊后壁紧密相连。④沿肩胛骨内侧缘约2 cm切断冈上肌肌纤维,分离冈上肌并翻向外侧。分离过程中,注意保留支配冈上肌的肩胛上神经及肩胛上动脉;在肩胛冈中外三分之一交点下,切断冈下肌肌纤维,分别把冈下肌向内、外分离。同样,注意保留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然后修洁干净其他多余疏松组织。观察所见,肩胛冈上、下方各围成一孔,上孔由肩胛切迹与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肩胛上神经穿过此孔,肩胛上动脉沿肩胛上横韧带上缘走行;下孔由肩胛冈外侧下方的切迹与肩胛下横韧带围成,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都穿过此孔。⑤在锁骨外三分之一下方,切开三角肌沿外侧方向分离,显示关节囊前壁及与其紧密相连的肌腱,然后沿肩胛骨内侧缘方向分离、修整该处的血管、神经和肌肉。观察所见,肩胛下肌肌腱连于肱骨小结节处并与肩关节囊前壁相连,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从臂丛后束分支到肩胛区后面。
4 体会
4.1 明白了在制作人体标本过程中要明确制作目的
整体计划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制作中,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通过标本制作,熟练地掌握标本制作基本的方法与技巧,严格遵循标本制作原则,进一步加深掌握了肩部周围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参与人体解剖标本制作促使了迫切学习的需求
求知的欲望养成了主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认真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心中有数,做到得心应手,锻炼了刻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协助的精神。
4.3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学会了文献检索
查阅了临床相关文献,如肩关节周围炎、肩袖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等相关文献[5-9],对肩关节周围的疾病及相关治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使解剖结构与临床病例联系学习,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好地锻炼了细致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