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现状调查报告
——以江门市为例
2020-08-31叶存思余婷婷黄海锋
叶存思 余婷婷 黄海锋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速发展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逐年快速增多。由于传统的家庭医疗养老服务功能的减弱,老龄人群的养老和多元化医疗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也逐年剧增[1]。但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养老服务机构与多元化医疗机构的分裂,无法有效地使得老年人同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多元化医疗养老服务和能够提供令老年人感到满意的多元化养老和医疗服务,医疗养老的问题日益被重视和凸显。本研究课题主要立足于当前时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剧、老年人群多元化养老和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失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条块分割、衔接不畅的弊端显现等现实背景,以江门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试图找到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可行路径,为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2017年4月,江门市颁布《江门市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课题组以江门市医养结合机构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措施。
1 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课题组对广东省江门市7个城区(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台山市、恩平市、开平市、鹤山市)中选取7家具有代表性的养老机构,对这7家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82份,回收问卷18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为97%。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已经进行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个人基本信息,购买医疗保险情况,老人关心的养老相关问题,对医疗结合服务机构的看法。
进行本次调查之前调查人员首先与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先联系,取得其支持与配合。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录用与整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基本情况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适应性情况采用()描述。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江门市养老机构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底,统计显示,全市共有敬老院有69家,全部为镇办。其中,蓬江区3家、江海区1家、新会区11家、台山市19家、开平市14家、鹤山市10家、恩平市11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数4 320张,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21.3%(表)。
江门市7家代表性养老机构情况表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被调查老年人80岁以上的占61.43%,不完全自理老年人的占比近50%。健康状况自评中,一般的占37.41%,不好的占23.81%。高龄老年人健康状况恶化,患病率高,自理能力差,对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服务的需求程度更高。78%的老年人对医养服务机构满意度普遍较高,特别是无配偶、年龄偏大、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对医养服务机构满意度更高。
3 医养服务机构运营中遇到的困难
课题组在经过与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的沟通和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所有医养服务机构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1 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2]。当课题组前往养老机构实地调查时,发现养老机构大多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只有社区医院这些小型医疗机构,当老人突发脑溢血、心梗等急性疾病时都不能把得到较好的医疗救治,只能前往具有30 min车程的大型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存在制度安排不妥、生产效率偏低、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建议明确服务标准、健全制度设计、加强协同治理与扩大保障范围,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目标的实现[3]。
3.2 老年医学专科人才稀缺及供需失衡
目前,江门的老年人口超过两成,老年人的护理、医疗、康复保健等服务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亟需大量拥有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来应对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大部分养老院只拥有少数的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往往面临着二十个老人只有一个医护人员这样的困境。由于老年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薪资低、没有很大的晋升空间。因此医养结合机构经常面临护理人员人手不足的考验。
3.3 医养服务机构缺乏社会支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中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入住老人需要自掏腰包为医疗费用埋单。这大大增加老年人的养老成本并使得一部分康复治疗服务无法开展。对卫生、民政、社会保障等医养结合机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因行业差异、制度分设、财政分割等因素,尚未就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制订出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医养结合相关举措无法落实[4]。
4 江门市医养服务机构发展与对策
4.1 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融合
为积极应对老年化进程加剧这一情况,应该了解当地情况的医养服务体系。政府可以牵头帮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对,让有效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发展。结对医院可以组织医院医生定期前往养老机构为老人进行体检,并为养老机构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到以疾病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为辅。养老机构应安排护理员前往结对医院进行培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社区养老医疗支持”为主体的全新的服务体系,可成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5]。在完善养老服务资源和养老医疗资源配置机制方面,改造了现有社区和镇街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完善了养老服务功能,既满足了老年人食住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又可以尽可能充分满足了老年人对于学习互动交流、娱乐联谊、康复以及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拓展领域的需求。各类养老机构逐步增加“医养结合”床位,提供医疗和护理结合的专业服务[6]。
4.2 加强老年医学人才培养 促进老年护理队伍建设
为解决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护理、康复等专业人才缺乏的这一问题,政府应制订一系列措施,引导学校、医院有意识地进行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也应该为从事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提高福利待遇,增强从事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信心。为解决老年医学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应该制订一系列措施,支持、引导学校、医院进行专业老年医学人才的培养。同时,提高从事老年医学人才的薪资、福利和职称评定,拓宽老年医学人才的晋升空间。借助各样培训基地平台,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改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紧缺的现状。另外,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服务机构和企业应积极创建职业资格认证、激励机制、职称评定等管理体系,保证其提供专业化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自身合法权益和其职业发展。确实为居民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产品和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7]。
4.3 完善医保政策来支持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
我国秉承“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庇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谓大同。我国的家庭老年人健康相关医疗和护理的保障对象应该是囊括家庭失能的老人和家庭空巢的老人,在能够使这些老年人得到身体康健的保障同时,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在我国老年人相关护理的问题中,以我国低收入工人阶层的老年人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他们的社会经济和心理状况局限了其可以接受较为高级的各种临床心理疾病诊治和相关医疗护理的机会。这更容易直接导致使他们长期陷入自理能力低下的状态;其次,当家庭中其他家庭成员也不能为老人提供科学的护理照护,老年人则得不到良好的照护。所以在制订护理保障制度时要充分地考虑这部分人群的需求[8]。完善医保政策,把医养服务机构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支持医养结合项目的开展,减轻老年人养老负担,做到“病有所医”。同时,推动医养服务机构的医疗发展,真正做到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