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思考*
2020-03-15杨晟颢郑雅茜
杨晟颢,郑雅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地球科学学院;2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北京 102249)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这是我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以来发布的首个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实施对象和实施载体,深度阐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架构和实施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始终是指导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引领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面旗帜。[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爱国主义是“三全育人”工作的核心要素,高校理所应当主动承担职责使命,成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梯队。从《实施纲要》中探索“三全育人”工作的研究思路和实践方法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有裨益。
一、《实施纲要》对“三全育人”工作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地区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实施纲要》的目的意义不言而喻。《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爱国主义教育都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实施纲要》作为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对于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三全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三全育人”工作覆盖范围广、培养周期长,往往涉及到高校运行机制中的诸多方面。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际过程中,高校往往存在育人主客体不明确,发力分散、无的放矢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三全育人”的实施效果。
《实施纲要》为“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关键“着力点”。《实施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3]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以其高度的情怀定位、丰富的内涵意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活的教学资源成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使其无法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发挥统筹全局、一锤定音的最大效用。《实施纲要》是新时代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为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军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纲要》为“三全育人”工作规划实施“路线图”。“三全育人”的各项工作具有协同发展、互为促进的等时性特点。《实施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规划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三全育人”的整体工作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模板。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三全育人”的思维方式,在整体等时性的基础上凸显局部的前置性,先行于其他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其他教育构建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这也暗合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从“先富带动”到“共享发展”的逻辑结构。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坚决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主观要求,又是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自觉。
二、《实施纲要》与“三全育人”工作相匹配的主要内容
《实施纲要》以“六个坚持”为总体要求,“八个教育方向”为主要内容,从“丰富实践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组织领导”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实施方法,全文共6章、34条。其中,第三章深度剖析了新时代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人群,该章节6条内容中有4条指向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另外两条分别对应于广大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主要对象,高校肩负着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实施纲要》一定程度上就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纲要,其思想与“三全育人”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多有契合之处,体现了“三全育人”思维的先进性和《实施纲要》的概括性。
(一)《实施纲要》在“全员育人”方面的体现
在“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指高校参与育人工作的各类主体,狭义上涵盖全体教职员工,广义上包括学生本身及其家庭成员和社会相关人群。“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和家庭、社会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同时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实施纲要》中关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主体、客体的阐述上均体现出“全员育人”的理念。一方面,《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主动承担起政治领导责任,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需结合自身工作特殊性在不用领域发挥优势作用,全心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在高校范围内,《实施纲要》特别提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以及基层党、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实施纲要》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3],从历史维度着重强调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力求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学,学生群体重点学,全体人民主动学”的学习目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全员”要求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主客体全员参与提供良好范例。
(二)《实施纲要》在“全过程育人”方面的体现
在“三全育人”理念中,“全过程”指高校育人工作应贯穿于从入学的“第一公里”到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人才培养闭环并做好高中阶段—大学阶段衔接和学社衔接。“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层层传导、层层压实,体现在包括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生涯教育的全过程中。《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3]。《实施纲要》中进一步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营造的阐述上体现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实施纲要》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媒体矩阵搭建、政策引导保障等各种融媒体宣传方式,推动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建立制度和法治保障互联网形成爱国主义主旋律、国民形成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心态,充分发挥宣传媒介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浸润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热在基层、热在群众、贯穿始终的长效持续热烈氛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要求为高校利用融媒体平台促进“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提供重要参考。
(三)《实施纲要》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体现
在“三全育人”理念中,“全方位”指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各种维度。从过去的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到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七育人”,再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育人”,育人的目标更加明确、形式更加多样、体系也更加健全。[4]“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整合各维度育人特点,构建一体化育人模式。《实施纲要》中关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维度的阐述上体现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实施维度的层面上,《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景教育功能、国旗国歌仪式礼仪的强化教育功能、重大纪念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认同教育功能、传统和现代节日的内涵教育功能、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的体验教育功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施纲要》特别强调了对于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怀相结合,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的熏陶作用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的滋养作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方位”要求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实现教学管理多维度全方位覆盖提供可行方案。
三、《实施纲要》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实践方法
(一)深入内化《实施纲要》,凝练爱国之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高校锤炼一支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体、其他教职员工为补充的优秀育人队伍。《实施纲要》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是高校实现队伍建设的重要读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施教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代表的全体教职员工应当以《实施纲要》的发布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实施纲要》的要求、内容和思想,凝练爱国之智,指导育人之智。应当通过查找原文将《实施纲要》涉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懂弄通;通过对比研究将《实施纲要》中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法迁移转化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内化吸收将《实施纲要》蕴藏的深厚理论思想和清晰逻辑结构与自身在实践中得到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相融合,再将其反馈应用于现实育人工作中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二)灵活运用《实施纲要》,引导爱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5]。《实施纲要》进一步对该论断进行详细论述。高校必须灵活运用《实施纲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带动党性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志,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高校应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进专业课程“第一课堂”,深入挖掘专业精神和行业发展中的爱国主义内涵,提升学生思想理论水平;高校应当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团活动“第二课堂”,紧密贴合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应当引领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媒体融合“第三课堂”,鼓励通过新媒体宣传和校园文创作品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浸润学生家国情怀认同。通过灵活运用《实施纲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爱国之志真正成为学生“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
(三)全面落实《实施纲要》,提升爱国之质
全面落实《实施纲要》需要高校党委加强顶层设计,保证《实施纲要》的落实效果需要高校制订监督管理评价机制。高校应当乘势而上,形成一套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全方位覆盖的“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工作的“先行特区”。同时打通各机关部门和学院之间的“沟通壁垒”,依据《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为突破口创建育人协同协作长效机制。高校党委可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采用“分层次、分对象、分特点”的教育方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注重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评价数据采集,改“结果评估”为“过程评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确保《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