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村一品”的产教融合探索与研究
2020-03-15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吴桂芳
文/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吴桂芳
一、基于“一村一品”的产教融合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研究背景
(1)高职产品艺术设计教育实行产教深度融合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都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又指出在高校转型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中都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应用型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可见,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有利于促进教育和产业的互动发展,既是高职院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还可促进学生就业,拉动招生,提高办学实力,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深化和完善符合本地区产业与高职相关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和探索,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2)“一村一品”是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主导,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产教融合:“产”指产业,“教”指教育。本项目研究的“一村”指的是位于潮汕普宁市西南部池尾街道的贵政山村。“一品”便是指非遗文化产品贵政山陶罐。“一专业”即指潮汕学院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一村一品一专业”根植于国家提出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的需要,也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校内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如何为“一村一品”注入创新的生机力量,以推动传统非遗行业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一村一品”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孵化摇篮,教学理论直接转化为成果的基地,三者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关系,对推动地方性文化产业有一定作用。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发展文化软实力影响,出台一系列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及发展措施,提出“非遗文化入校园”,尤其设计类专业,鼓励高职院校能继承、发扬地区非遗文化。因此,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加入“非遗促教改”项目,然而效果却不尽相同。一是地方非遗文化各有不同,传承较为单一,与高校融合方式也各有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实施产教融合就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方向;二是“非遗”特色产品里过多的同质化,如何让创新产品与非遗企业有一个共赢未来的良性发展也是一个问题。当下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在更多现代思潮及现代审美导向的影响之下,贵政山陶罐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还稍显单薄。贵政山陶罐厂由原有的几十家到现在只剩下三家还在经营生产,且时刻面临着生存挑战,面临着产品造型单一,种类单一,装饰单一,制作方法老旧等问题,因此如何创新改变,复兴陶罐当年的繁荣,达到提升地方软实力的文化影响力还任重道远。作为地方高职院校中的设计类专业,应将带动地方文化创意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应更好结合地方文化要素,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如何跳出传统产品艺术设计单一教育模式,通过“一村一品”产教融合地方非遗文化精品,改进产品艺术设计实战型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地方非遗文化产品传承与创新,助力地方农村现代经济建设。
二、基于“一村一品”的产教融合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课题组的积极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以校企合作校内基地为起点,融合当地非遗产品行业,带动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赢”的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于“一村一品”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整合与创新
课题组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对传统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与重新设置开发,形成不同门类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并将当地非遗文化产业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衔接起来进行实践研究与改革。同时还对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的重新分配,同一门类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根据社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使其达到产教深度融合。比如在传统的《绘画基础》课程中,植入了贵陶特有的绘画技艺,整合为《陶艺产品绘画基础》;在《产品设计概论》课程中,植入了贵陶制作技艺剖析,整合为《产品设计概论与贵陶剖析》等。同时增设了《贵陶衍生产品设计》等实战型产教融合课程,既保持了原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有效实现地方非遗产品的深度融合,为打造“一村一品”项目奠定人才基础。
(二)基于“一村一品”产教融合的高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一村一品”产教融合模式下,整个试点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课程的关系,都以校企合作公司为依托的“以工带读”教学模式。同时,实行大项目、多模块细分教学,结果导向,多科联合考评办法,使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加紧密有效地结合,实现产品艺术设计教学成果上升到商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直接转化,更好地使校企合作进行产教深度融合的落地式教学。
(三)基于“一村一品”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考评方法
为了确保产教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和质量保障,完成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校企实际情况,开创了多科联考的考评模式。其特点是:(1)有效地节省各科之间的雷同作业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校企实战研发中;(2)考评更加科学、合理,改变了各科教师一个人评价模式,上升为团队评价模式。
(四)基于“一村一品”产教融合研究,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
基于“一村一品”产教融合模式下,发挥学校和地方非遗文化各自优势,以专业、产业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和地方非遗文化产业链融合,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创业实践平台与孵化基地。
三、基于“一村一品”的产教融合优势
(一)探索新型产教融合合作模式,形成“四赢”人才培养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合作融合模式,不同于企业的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模式,是上升到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上的合作融合模式,这类有着非遗特质的传统手工企业与院校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帮扶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具研究价值,通过探索研究达到“政、校、企、生”四赢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一村一品”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取得了几个教育教学的转变:(1)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教学效果的转变,从完成课程作品,提升到产品,再提升到商品的高度;(3)教学内容的转变,由单一学科教学提升到综合学科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能。
(三)发挥校地资源共享,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入校园、进企业
通过产教融合,企业与学校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孵化基地,共同研发,资源共享,真正做到互利共赢,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为学校植入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和技艺,为专业建设提质。企业又可以在高校中获得人才储备,同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又可以为非遗产品拓展更多优秀的衍生产品,丰富非遗项目的品牌化建设,更快实现“一品”创收,带动“一村”经济建设。
(四)校企文化融通,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融通,使学生既能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又能体验规范的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毕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一村一品”产教融合地方非遗文化精品——贵政山茶叶罐,探索如何跳出传统产品艺术设计单一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改进产品艺术设计实战型人才培养,带动一个专业的校企合作产业化建设,有效地把工学结合渗透到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环节、办学条件方面的建设,也渗透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方面的改革,渗透到教学管理、质量保障方面的完善,真正达到产、教、学、研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水平,使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保持零距离,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通过校企专业研发成果转化,为非遗产品提质,科学化管理与运营,更好地促进地方非遗文化产品传承与创新,助力地方农村经济建设。这在高职教育中更有效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广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