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药品调剂部门防控工作重点与措施*
2020-03-15王雪彦郑明琳张李华崔容海金朝辉
王雪彦,郑明琳,徐,张李华,崔容海,金朝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 属冠状病毒,其潜伏期目前报道最长可达24 d,最短当天[1-2]。2020 年1 月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将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1 月30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OVID-19 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该疾病传染性大,其传染机制尚在研究中,做好COVID-19 疫情防控是当务之急。在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关于“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的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5-9],关于医院药学工作包括人员防护的指导性文件亦陆续发布,如国际药学联合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暴发:适用于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的信息与试行指南》[10],中国药学会《冠状病毒SARS-CoV-2 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二版)》[11]等。医院药学工作覆盖岗位广,涉及环节多。面对疫情,调剂药师疫情防控工作的完善性直接影响调剂工作的运转,而不同岗位自身的防控各有侧重。为此,通过参考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医院药品调剂部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重点及防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1 疫情期间工作内容及优化
作为药品保障工作的末端部门,为临床与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是医院药品调剂部门最基本的工作内容。疫情期间,调剂部门一方面需要根据临床用量调整药品储备,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取药人员的安全,故常规工作流程需要根据疫情进展作相应调整与优化。我院梳理了药品调剂工作各环节的风险点,结合医院感染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整理出可供参考和指导的优化措施(见表1),如通过加强疫情专用药品管理确保专药专用,通过发药窗口数量与类别设置、取药人流量控制、无接触取药方式等措施,减少窗口取药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与临床药师联动和药学科普促进疫情期间合理用药等。
表1 医院药品调剂部门疫情期间优化及新增措施
2 疫情防控实践措施
2.1 难点
人员意识:药师的疫情防控意识淡薄或表现过激,影响日常工作的顺利推进及员工的身心健康。
疫情失控:员工信息获取不真实或不充足,出现失真谣言。
排查困难:调剂部门人员多(约200 名),随时掌握每位员工情况有难度。且正值春节,员工本人及其家属外出与交往情况复杂。
防护不到位:在岗人数多,交叉感染风险大。防护细节管理有遗漏,出现疫情防控漏洞。
防护物资管理不合理:随意发放防护物资,造成物资浪费与紧张。
2.2 措施
根据梳理的防控难点,参考各级指导意见[13-19],结合药学工作现状,通过实践,从组织架构、疫情管理、人员监管、人员培训、心理疏导、个人安全防护、环境设备消毒、防护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对药品调剂部门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制订全方位、多维度的疫情防控措施,详见图1。其中,在个人安全防护方面国内已出台多项指南[15-16],药品调剂人员应重点关注手卫生、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咳嗽礼仪、个人卫生与保持距离;在上下班前后各时间点应注意防护细节,如下班时洗脸或洗澡(有条件时)、加强常用物品如手机的消毒等;工作时间外也不能忽视防控,如居家家庭消毒的同时注意防火等。在环境与设备消毒中,应结合药品调剂部门现状,将消毒措施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详见表2。另外,疫情期间,防护物资紧张,应专人管理,每日根据在岗人数与
岗位性质限量发放,详见表3。
3 讨论
通过参考各级指导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梳理医院药品调剂部门疫情期间的工作重点与防控难点,并在我院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已有实践基础,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可及性大,但这些疫情防控措施也存在以下局限。
时效性:由于疫情不断变化,工作重点与防控内容需要根据疫情变化不断调整。我院药品调剂部门在此次疫情发生前,建立了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做了日常演练,但在此次疫情发生期间,对于疫情管理、人员防护、资源调配及环境消杀等方面,仍暴露出预案和演练不到位,警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补充与完善。
完备性:这些疫情防控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医院药品调剂部门的非疫区岗位,而对于防控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疫区岗位,此次暂未纳入。因此,在疫情稳定控制或结束后,应进一步总结一线经验,在部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图1 药品调剂部门疫情期间防控措施
表2 药品调剂部门环境及设备防护措施
表3 药品调剂部门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性:此次疫情是对各部门制定的应急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医院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应急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