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中的美育教学

2020-03-14甘肃

高中数理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国热情外在美美育

◇ 甘肃 刘 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化学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表面,还体现在内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进行美育教学,通过化学美育教学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1 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化学教材内容渗透一些化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化学史实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在讲授“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象征中国古代文明的青铜器以及铸造技术,当学生看到精美的曾侯乙尊盘、重832.84 kg的后母戊方鼎、大型的随州编钟、甘肃出土的象征我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等,了解到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就已经掌握了分铸、浑铸、锡焊、失蜡法、铜焊等先进的铸造技术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顿时油然而生.自然,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争当科学家的远大理想就会烙在心底.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我国政府将环保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但人们的环境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环保素质较低,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环保、怎样环保.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措施,比如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凡是会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尽量在密闭仪器中进行;对于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等要科学存放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学习“乙烯”这一节课的内容时,要给学生讲授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意识和行为;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述酸雨的危害以及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的酸雨污染事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严重的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2 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认知动力和思维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某件事或物的需求是其对事或物产生动机以及行为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动力,就要先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目的,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认知需求以及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令学生感叹不已的化学科学之美,这种美不光是外在的表面美而且还是内在的本质美.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要求,善于挖掘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美,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动力和思维水平就会提高.例如,学生学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当学生知道了金刚石晶体的结构是一个正四面体的网状结构并且这种结构让金刚石坚硬无比时,教师就可以类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讲解,这时学生就会对金刚石内在结构之美和外在性质坚硬无比赞叹不已;然后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由60个碳原子结合形成的具有60个顶点、12个正五边形平面、20个正六边形平面的立体图形时,学生就会将C60的分子结构与传统足球的结构类比,最终就会知道C60分子又叫作足球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对物质结构产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认知动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美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动力,化学实验中的许多试剂呈现不同颜色,给学生一种视觉享受,如学生学习完氨气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演示了喷泉实验,在学生看到美丽喷泉的外在美之后,喷泉实验还会带给学生“内在美”.因为学生会在喷泉实验现象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思考:水为什么可以从低处向高处流?水进入烧瓶后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深度分析原因,最终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向学生演示化学实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操作化学实验,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仔细观察.其实规范操作化学实验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能够体会到.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环保意识,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科中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从而激发学生认知化学学科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化学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爱国热情外在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播撒阳光 收获快乐
“容颜”与“形体”之美
试述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特点
美育教师
所谓内在美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上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