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情境教学途径
2020-03-14龙春芳
龙 春 芳
(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20 世纪50 年代末,以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在美国逐渐兴起。时至今日,人本主义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力。顾名思义,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切存在的根本价值,突出人的关注、接纳与理解能力,认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释放个体成长潜能,实现学生独立全面发展。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对学生的关注依然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学情满堂灌”“被动学习互动差”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感觉枯燥乏味,学习表现较差[1]。情境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能够借助情境的工具特点,以生本化、趣味化、互动化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完成听、说、读、写等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优化课堂学教关系,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着眼学科特色,立足学生学情,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英语学习中,推动英语学习与情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这对转变英语教学范式,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立足学情实际,精准定位情境教学目标
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学生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成长周期,英语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建构适宜于不同学情特点的学习目标,是推进情境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贯彻人本理念的重要基础。
(一)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教师要强化学情意识,将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作为开展情境教学的出发点;借助成绩研读、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自我评价等手段分析学生的既有学情,了解其英语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语学习档案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依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要求,参照以往教学经验,预判经过课、节、单元、学期英语学习后,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设定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与广度,确保情境教学能够始终与学生英语学习保持一定的“动力距离”,激发学生参与英语的动机潜能。
(二)突出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学习经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英语学习的基础、习惯、热情也必然有所区别。教师在目标定位上要摒弃过去“一刀切”的惯性思维,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做到因生制宜、因时制宜,丰富情境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低、中、高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定向引领。同时,基于大学生相对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强化协助者、引领者的角色意识,借助课堂互动、微信QQ等交流渠道,与学生展开适时沟通,力求点对点的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并据此对情境教学目标设定进行动态调整。
(三)突出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教师在设计目标定位时,要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不同角度出发,结合特定的英语学习任务,按照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面向的内容设计。在知识层面,教师要明确单词、语法、句型的掌握要求,即词汇量、阅读速度、语法认知需要达到的水平。在能力层面,教师要做到对于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能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就业、学习等情境问题展开相应的对话沟通,尝试运用英语完成言语建构,促进英语思维形成,实现语言能力迁移。在情感层面,教师要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感知情境中渗透的文化美、思维美、形式美等情感体验,以较为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英语文化。
二、注重动机激发,科学设计情境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开展情境教学的载体,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支架。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就在于其在情境交流碰撞中,学习动机逐渐被唤醒、激发以及强化的过程。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旨的情境教学任务,是落实人本理念的重要依托。
(一)确保教学任务“有味道”
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任务时,要按照“以器扬道、以形喻术、虚功实做”的设计思路,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行为与情感特点,将英语内容解读与感性体验有机融合,将相对抽象的英语知识与丰富现实生活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可参与、观察、互动甚至可触摸的实体形式,创设出学生乐于、易于、勇于运用英语的语言场域,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力,增强其学习兴趣[3]。例如在讲到“symbol of cul⁃ture”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呈现肯德基、迪士尼、京剧等文化符号,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分析其背后代表的文化意涵,解读各种不同文化符号体现的文化差异,并且同学间也可以根据自身认识的不同展开交流讨论,从而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应用英语的话题空间,使其能够充分投入相关内容的探究讨论过程中。
(二)确保教学任务“有限度”
一般而言,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由于英语并非是其母语,学习环境、氛围不佳,词汇量、阅读水平以及英语文化感知等方面存在缺失,现实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面对此种情况,情境教学任务难度过大,将会造成学生的参与障碍;难度过低,易会造成认知倦怠,从而影响情境在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考,实现问题解决的支架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专业、年级等特点,确保具体内容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认知难度与认知能力的有机平衡,确保认知冲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使学生具备解读情境信息的动力与解答情境问题的信心。
(三)确保任务内容要“有选择”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供教学运用的场景十分丰富,英语与生活进行内容关联的内容也非常多样。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构设教学任务时,要结合目标定位,按照“有所选、有所不选”的原则进行,注重设计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关联紧密,易于激发其探究兴趣,具有时代、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将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内容。在对内容特点进行选择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难易、大小、多寡等情况进行科学编排,以教学内容呈现更具可选择性,从而保证情境教学法的针对性。例如在开展英语阅读过程中,对于起点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选择教材文本作为情境素材;而对于基础较好,个人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可以用《China daily》《times》等内容为素材,因人而异的设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三、聚焦路径创新,优化点拨情境教学模式
教师点拨是实现情境教学可持续推进,确保情境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虽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也需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进行相应的点拨指导,能够保证学生探究思考方向的准确性、方法的有效性、方式的科学性。
(一)强化学法指导
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加强重点词汇、常用句式语法等内容的巩固与学习,帮助其从不同的情境背景出发,在解读与认知情境的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夯实英语学习的知识基础。英语情境包括听、说、读、写等不同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进行一定的情境整合,并将其作为实施情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针对不同模块的规律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情境信息提取、重点把握、问题解答、语言表达等技巧的同时,也要帮助其认识到不同模块的内在统一性,理解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必然联系,从而更为系统、全面的视角开展英语学习,提升英语素养。最后,教师应在情境教学中强化文化与思维的培养,借助典型事例、常见的错误表现等作为素材,引导学生体会中、英文的语言差异,从而实现学生语言思维的建构与再造,有利于学生跳脱母语的思维惯性,以英语思维完成问题的解读与思考。
(二)注重反思总结
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情境感知、情境探究、情境总结等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智慧碰撞、合作探究等方式形成了运用英语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深化了词汇、语法、句型的理解与认知,提升了英语综合能力。对于这样的学习经历,教师可以围绕特定英语教学目标,通过重构情境、变式训练、整合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曾经学习的内容进行二次乃至多次的训练总结,并开展相应的经验比对,从而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
(三)注重宽容鼓励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认可与实现的需要。开展情境教学的点拨,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诠释与讲解,也在于情感层面的鼓励与疏导,从而使其能够保有持续参与情境教学的动力。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错误,教师要理性对待,认识到学生出错、知错、纠错的交替往复,就是其深化知识记忆、积累学习经验、摸索问题规律、提高学习信心的过程;要掌握好“试错容忍度”,维护好课堂纪律,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发挥空间[4];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出现的问题,鼓励其通过自主参考、查阅教材、合作探究等途径总体问题解决路径,总结自身学习的不足,实现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自身学习能力提升。
四、着眼实际效果,精心构设情境教学素材
情境是开展教学的内容载体,是贯彻人本理念、开展情境教学的核心要件,因此,构设契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是保障情境教学的现实基础。
(一)选用课程资源
教师要注重从大学生的认知现状、审美旨趣与英语基础,在开展教学时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结合教学任务,借助系统化、逻辑化的编排方式为学生提供系列化的教学情境,达成对于难点、重点的对应呈现,使其成为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资源包。
(二)拓展课外资源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对较为经典的英美文化资源、英语表述的中国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精挑细选,亦可作为建构教学情境的知识背景,以此作为实现课堂内容导引、学生学习激发、初始问题呈现的先行组织者,强化了对于英语的个性化把握与主体性认知,引导学生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三)渗透实践资源
教师要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将涉及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的事例加工整理成为具有较强对话性的教学情境,将原本知识化、理论化的英语语言进行社会意义的编码,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现实的思维图式,为学生提供表明立场、彼此交流的意愿与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在观点争鸣中提升能力,在智慧碰撞中感悟价值,在言辞交锋中加深理解。
人本主义注重对于人的尊重、关怀与接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本主义理念,就是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英语成为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学科渠道。情境教学以情境为学习载体,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感知情境、分析情境、理解情境的过程中,深化对于英语知识的习得,促进良好语言能力的培养,推动英语综合素质提升。从此种角度而言,将情境教学落到实处,就是践行人本主义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创设与使用情境,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