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

2020-03-14龙贵燕

英语教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法导图初中英语

龙贵燕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 2012)。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在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做题—讲评”的模式,偏重于复习语言知识,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将单元复习的重难点和各级主题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地表现出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实现趣味性和高效性的有机统一。

一、思维导图

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了一种可视化知识表征工具,他把这个工具称为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发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王新阳 2010)。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形象、直观地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最大程度地唤醒学生的大脑,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同时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和记忆所复习的内容。

二、初中英语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范例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和成果。

(一)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加强单词记忆

词汇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而单词的记忆却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规定初中学生“需掌握约1 500—1 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教育部2012)。对于这些词汇,学生一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遵循科学的记忆规律,导致记忆效率非常低,影响了词汇量的积累,制约了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词汇复习课中,通过形象可观的思维网络,辅助学生理清新、旧单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关联,促进他们提高联想和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主题中心词是life experience,教师引导学生以life experience为中心词进行“头脑风暴”,绘制与本单元相关的词汇思维导图,并在将人生经历划分为学习、工作、比赛、死亡等几个方面之后进行扩展和补充(见图1)。这有助于学生将本单元看似零散的单词串起来,化点为面,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复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给予适当指导和评价,确保生成的思维导图正确和有效。

图1:单元词汇思维导图

(二)理清脉络,帮助学生强化语篇理解

阅读理解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占有较大比例。《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规定初中学生“要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且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 201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的阅读方式一般是从头读到尾,没有侧重点,也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即使阅读了一遍,依然理不清文本结构,且对语篇缺乏整体把握。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文本图像化,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和侧重点,进而在组织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复习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了语篇思维导图(见图2),用鱼骨的形式,以时间轴为主线,直观地展示了斯伯特·韦伯(Spud Webb)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的重大事情。与上述词汇复习思维导图不同的是,在语篇思维导图的设计上,教师要求学生在绘制的同时设置6个空,课后与其他学生交换学习,并完成填空。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和填空,学生把本课的重要语言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络,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不仅训练了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还提升了思维品质。

图2:单元语篇思维导图

(三)归纳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及其用法

语法,简单来说就是一门语言的组织规则。没有学习语言规则,就无法理解语言,也无法规范、地道地使用语言。《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规定初中学生“能理解名词、时态、复合句等14个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教育部 2012)。由于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印象一般是枯燥无聊、难以理解的。所以在语法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思维导图,将深奥难懂、抽象复杂的语法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把孤立、零碎的语法知识点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语法网络知识图。例如,在复习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语法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见附录),以时间状语从句为中心词,以连词 before,after,when,while,as,since,till,until等为发散路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连词构建时间状语从句。学生通过设计时间状语从句思维导图,找到了语法点之间的联系,并将原本看似复杂的时间状语从句内化为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的知识网络图。在大多数语法复习课上,教师会引导学生绘制语法知识思维导图,以加深他们对语法知识的印象,从而掌握用法。另外,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任务的同时,通过思考、分析、归纳、梳理逐渐提升学习能力。当然,与其他板块复习不同,为了让语法复习更加有意义,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来呈现相关的语法知识思维导图。

(四)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考英语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规定初中学生“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并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教育部 201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要点不全,内容不充实,缺乏连接词等问题,最终导致作文分数不高。学生写作时不能把握好内在的逻辑联系和递进关系,写作话题、梗概、脉络没有设计清楚,容易出现逻辑混乱、层次不清、主次不明等情况。如何在写作复习课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在这个阶段,学生需确立文章中心,寻找相关要点,确定文章中心和各要点之间、要点与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选择恰当的连接词。这时,思维导图能为写作搭建支架,让学生直接、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主题、要点、连接词及文章表达的形式,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顺利完成写作。例如,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复习课上,写作主题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绘制思维导图(见图3)。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清楚地了解了作文的结构、内容要点及可供选择的句型,不仅有利于谋篇布局,还有利于整理思路,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图3:单元写作思维导图

三、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呈现,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虽然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但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把知识框架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放在首位

课堂容量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节奏,合理安排课堂容量,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运用在知识框架的逻辑设计、层级关系讲解上,减少“画”图所占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语言应用训练,保证课堂容量和复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时,不必过多追求思维导图的样式和美观,要把知识框架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二)思维导图应随着教学内容同步发展和呈现

思维导图的“主干”和“枝叶”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过程。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脉络要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同步延伸、发展。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总结、发散思维,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思维导图和知识梗概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复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在思维导图逐步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对如何构建思维导图会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将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给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教学工具。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能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复习效率。当然,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推动初中英语复习课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语法导图初中英语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