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3-14王琳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拉莫三嗪戊酸

王琳琳

癫痫(epilepsy)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骤然异常发电所致的大脑短暂性功能障碍疾病,根据其致病因素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两种症型[1]。该疾病会反复发作,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这一疾病根治难度大,会反复发作,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70%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而且50%~60%患者在持续用药2~5 年后可痊愈。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针对癫痫患者采取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具备显著疗效。鉴于此,此次将本院于2018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12 月收治的癫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3~54 岁,平均年龄(38.52±6.17)岁;疾病分布:复杂发作16 例,强直性发作12 例,简单发作8 例,强直阵挛发作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2~53 岁,平均年龄(38.53±6.15)岁;疾病分布:复杂发作16 例,强直性发作13 例,简单发作8 例,强直阵挛发作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根据患者癫痫发作史,综合脑电图检查确诊,通过头颅磁共振、脑脊液检查等方式查明病因,制定治疗方案;②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伦理道德委员会监理下展开,患者及监护人知情且同意[2];③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患者;③存在丙戊酸、拉莫三嗪禁等相关药物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丙戊酸进行治疗,即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95],1 次/d,初始日剂量为10~15 mg/kg,随后逐步递增至疗效满意剂量,通常剂量为20~30 mg/(kg·d)。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丙戊酸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拉莫三嗪片(Glaxo Operations UK Ltd,注册证号H20140478),1 次/d,初始日剂量为25 mg,每隔1~2 周酌情增加用药50~100 mg,直至获得满意疗效,维持治疗,通常情况下,最佳疗效维持剂量为100~200 mg/d。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抽搐症状消除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病情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具体标准如下:①完全控制:癫痫未再度发作,相关临床症状消失;②改善: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75%,临床症状得到控制;③缓解: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50%~74%,临床症状缓解;④无效:癫痫发作频次及症状无明显改善[3]。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改善+缓解)/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皮疹、转氨酶升高、头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为(0.86±0.12)次/周,治疗后为(0.11±0.02)次/周;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为(0.87±0.11)次/周,治疗后为(0.42±0.03)次/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抽搐症状消除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抽搐症状消除时间为(13.76±1.42)min,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为(15.23±2.58)min;对照组患者的抽搐症状消除时间为(19.43±3.56)min,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为(20.62±4.56)min。观察组患者的抽搐症状消除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嗜睡2 例(5.00%),皮疹2 例(5.00%),转氨酶升高1 例(2.50%),头痛1 例(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患者中,嗜睡1 例(2.50%),皮疹2 例(5.00%),转氨酶升高1 例(2.50%),头痛1 例(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俗称羊角风或羊癫风,是指在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的情况下,诱发的短暂大脑功能障碍慢性疾病。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癫痫的总发病率为7‰,年发病率为28.8/10 万,1 年内存在发作性癫痫发病率为4.6‰[4]。由于癫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很大,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从而确保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生与遗传、脑部疾病、系统性疾病等因素相关[5]。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癫痫患者重点提到丙戊酸、拉莫三嗪的应用。丙戊酸、拉莫三嗪都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前者可通过影响脑部一致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代谢,来对抗多种类型的惊厥发作,但是长期服药会损害胃肠道系统、肝胆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副作用明显;后者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属于一类钠离子高通道阻滞剂,能够对神经元细胞释放病理性谷氨酸递质产生有效抑制作用,同时选择性抑制Ha 型通道、神经元高频率放电及去极化,从而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疗效显著,不过药效维持时间短,需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用[5]。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针对癫痫患者采取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医治具备显著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以上;此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

本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为(0.86±0.12)次/周,治疗后为(0.11±0.02)次/周;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为(0.87±0.11)次/周,治疗后为(0.42±0.03)次/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抽搐症状消除时间为(13.76±1.42)min,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为(15.23±2.58)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43±3.56)、(20.62±4.5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知,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方案具备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并且,相关临床学者表示,针对癫痫患者采取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10%。本次研究结果的15.00%虽然不在此范围,但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结果的样本量偏低,因此略高于此范围;但毋庸置疑的是,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安全性高[6]。此外,在医治期间,需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按医治服药,从而使用药的安全性及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癫痫患者,采取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缩短抽搐症状消除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侧面说明用药安全高效;因此,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医治工作中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拉莫三嗪戊酸
蓝色的海豚岛(四)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拉莫三嗪在中国人群中治疗双相抑郁时预防转躁的Meta分析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小象柚子长大了
丙戊酸在癫痫患者中的血清药物浓度/剂量比影响因素研究Δ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三嗪环类高能产气衍生物分子设计及性能的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