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对小学语文素养的作用

2020-03-14陈敏

人物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三位一体语文素养

陈敏

摘 要:挖掘利用乡土资源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要求,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文章通过构建乡土资源“认识一兴趣一渗透”的“三位一体”模式,即重视乡土资源开发提高认识,开展课外活动收集乡土资源培养兴趣,在教学全过程对将乡土资源予以渗透,该模式有效地利用了语文教学的平台优势,巧妙地把乡土历史文化和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乡土资源;语文素养;三位一体

引言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乡土文化积淀,笔者构建了“认识一兴趣一渗透”的“三位一体”模式,即重视乡土资源挖掘,促进乡土资源收集整理,将乡土资源融人教学全过程,以此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重视挖掘。提高对乡土资源的认识

当前,乡土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程度并不高。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资源的利用,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往往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将这些唾手可得的本土资源利用起来,充实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应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有意识地拓展课程范畴,必须明白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来源。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地制宜,利用已经开发的乡土资源,让其进入到教学过程中,避免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

首先应挖掘乡土资源,如时令童诗童谣、传说故事、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开辟广阔的天空。其次要善于利用搜集的乡土资源,整理编辑成校本教材,经过加工、创造,使之成为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的课程资源。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时,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经验并及时推广。如根据年段特点,以乡土资源为生活基础和训练素材,融合阅读、交际、说话、写话、习作于校本课程教材之中,集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校外拓展。激发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浩淼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部分就是乡土文化。语文教师有责任竭尽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乡土资源,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乡土资源的开发。

1.参观风景名胜,搜集传说故事

家乡的风景名胜,往往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前来观光游览,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教师应创设条件,组织游览家乡名胜,带领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体现家乡文化特色的传说故事。这样,学生既能游山玩水,又加深了对家乡风景名胜的了解。如游湄洲岛,可收集妈祖的传说故事,感受妈祖济世救人的精神,激发兴趣,感受本土资源的丰厚。

2.走亲访友,搜集趣味对联

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对联既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文学的角度,对联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特殊文体。如福建莆田的白头对联,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在过年时,要求学生在过节拜年时,顺便摘抄反映家乡历史、展现家乡文化的对联。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深切感受到古人的情操与精神境界,这不仅可以积淀知识,更可以陶冶情操。

3.民间采风,积累时令童诗童谣、方言俗语

时令童诗童谣、方言俗语,用朴实、通俗的语言反映生活与生产的场景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如莆田地区的“五月十九有雷,番薯旺”“六月‘倒湖’,花生烧土”,这些俗语与农业生产、时令习俗等内容相关,是老百姓祖祖辈辈经验的沉淀,不仅文字精练、形象生动,还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等特点。“鸭卜管鹅”“鸭母听雷公”“鸡母屎会做咧药”,道出了莆田地区独特的语言风格。积累家乡童谣、俗语,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家乡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亦可品味家乡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课堂渗透,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

将乡土民俗文化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土地,领悟乡土风情,培育乡土情节,已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渗透并弘扬乡土文化更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语文课上将乡土文化和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学习,适时、适度地把乡土历史与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生活即语文”的窗口,并将乡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中,促使他们注意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认识到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认识脚下的这片故乡的土地,感受脚下的这方故乡的文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了解、热爱自的家乡。

2.在习作中展现乡土文化

习作难,难在“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多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乡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收集,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现。家乡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对联谚语等,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平时多观察、多积累,都能成为习作的好素材。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参加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感受独特风俗习惯,留意场面的气氛变化,观察人物的举止情态,同时,教师可结合实际帮助学生运用一些表达技巧和手法,提高写话和习作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3.在考试中融入乡土文化

随着全国各地乡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也推进了语文这一学科特殊的“工具性”。在乡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的今天,乡土文化类的试题逐渐进入学生的视野。具有浓郁色彩的乡土文化试题具备丰厚的人文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学生乡土文化的考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使学生能够欣赏到独特的乡土文化风情,享受到优美的自然地方风光的乐趣,品味到民俗风土人情的美味。

结束语

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中任何学习的知识都是紧密相连的,在教育中要利用资源把乡土文化与语文课堂连接到一起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课题是我们的国语因此在如何提高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是教育部门一直在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语文的教学的质量对乡土文化进行探究发掘把乡土文化引进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乡土文化的传承美德,使学生从根基处热爱家乡热爱我们的国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慧敏.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鸭绿江(下半月),2020(12):72.

[2]白永芳.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的有效開发[J].读写算,2020(03):9.

[3]程克科.浅谈乡土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0(04):34-35.

[4]蒲岳山,王淑霞,任兴旺.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1):125.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三位一体语文素养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