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020-03-14谷晓红
谷晓红
摘 要: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加强美术鉴赏教育,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想去,不断推动学生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为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美术鉴赏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美术鉴赏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挖掘传统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认真研习名家名作,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升专业的美术绘画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来看,在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美术鉴赏对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美术鉴赏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
美术鉴赏教学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为了弥补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美术鉴赏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教学方法单一
从目前美术鉴赏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不完善,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很难了解美术作品内在的情感,无法充分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以后美术学习产生了一定不利的影响。
2.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美术鉴赏内容的设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前高职美术鉴赏的教学现状,有的教师不能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需求,缺乏对美术作品背景的介绍,教学过程简单,教学内容枯燥,与现代美术艺术的发展存在脱节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美术作品鉴赏的积极性。在美术鉴赏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比较低,没有诊针对学生的特点,融入趣味性的内容,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3.美术鉴赏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有的学生认为美术鉴赏教育不重要,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帮助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逃课的问题,影响了学习和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美术鉴赏教学计划,缺乏对学生進行针对性的指导,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来看,有的教师没有设置科学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直接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效率,很难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二、美术鉴赏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美术鉴赏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美术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改变现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美术鉴赏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展开论述。
1.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美术鉴赏课程开设,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案例,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美术鉴赏,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感受文化氛围,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教学中。比如在《清明上河图》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不断拓宽学生美术鉴赏的范围,充分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鉴赏教学模式,认真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名家作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深入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美术作品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探索深层次的内涵,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满足实际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鉴赏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一,进行感悟类鉴赏,就是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第二,进行形式类欣赏,教师要从视觉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满足学生的鉴赏需求。第三,进行社会类鉴赏。就是结合实际的美术作品,教师指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内容、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能力,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积累鉴赏的经验。第四,采用对比鉴赏的方法,就是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等方法,对美术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作品的不同,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美术作品,采取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鉴赏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动,针对同一作品,学生会获得不同的情感,有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借助美术鉴赏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净化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激发对美术肩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力,真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为后续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提升自身美术创作能力。另外,教师要根据实际鉴赏的作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实际参与的积极性,多问、多想、多看、多做,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如在进行梵高《星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感受这幅名作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
4.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鼓励他们不断创作更加优秀的作品。作为高职院校,就是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主,美术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大家的作品,能够为学生实际创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不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满足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教师要采用多元一体化教学方法,把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象化,提升现有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有效拓宽学生的鉴赏思路,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标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通过课程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不断弥补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美术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萍.美术鉴赏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62-163.
[2]宋林静.高职美术鉴赏课中如何融入民族文化自信教育——以“木版年画”一课为例[J].科幻画报,2020(02):276.
[3]邹超荣.浅析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J].长江丛刊,2018(28):84.
[4]许群丽.关于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的思考研究[J].饮食科学,2018(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