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乡土文化走进学生习作

2020-03-14杨朝慧

人物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走进乡土文化习作

杨朝慧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要求我们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本,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做到“教学做合一”。在平时习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最常见问题就是“无话可说”“缘木求鱼“”干瘪无味”“没什么可写”“感情空洞”甚至“瞎编乱造”。究其原由,就是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实际。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我,在平时教学中我把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训练侧重于乡土文化的融合,学生习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点点经验,浅析如下。

关键词:乡土文化;走进;习作

一、丰富课程资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课程资源丰富,信手拈来,习作有话可说我们都知道,一篇好文章都是作者自己的亲身体验,是自己的感情真情流露,是对一件有兴趣的事情的自然表达,只有最为真切的生活感受才能创作出最真实感人的文字。但实际习作教学中,学生因感受面少,见识面窄,作文时陷入无话可说的困境。怎样才能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呢?恰恰我们乡村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欠缺。我们乡村有广阔的天地,有丰富的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资源和活动空间。这些课程资源对培养孩子了解自然,增进家乡情感具有重大教育价值。在这历经风雨沧桑的穷乡僻壤中,渐行渐远的岁月凝结着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些许传说和自然景观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每一处景色都有着自己的风情,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神秘的色彩。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善加利用。例如我经常会组织游学活动,如野炊、郊游、风筝赛、文物景点参观、实地走访、走进农家、识野蘑菇、捉野兔、打陀螺等等系列活动,活动前布置好任务,分组命题,把握好教学的契机实机点拨,活动后及时总结。再要求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时就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很容易的就完成了,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唯美动人。这种美好的乡土文化恰到好处地转化成学生写作的素材。

二、乡土文化气息浓厚,内涵深重,习作富有深度

平时习作教学中,学生的文章大多仅是停留在简单的日常事件的描述“,口水话”成篇,筹编成章。在思想上、内涵上空洞,在情感上引发不了读者的共鸣。怎样才能引发小学生习作的思情表达呢?我首要的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脚踏实地,要善于关注生活并将生活中有思想价值的事物用开阔的眼界、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而在我们农村乡土中,就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各类传记、神话传说、人文景点、革命胜地等等。学生在了解这些历史、文化过程中感知过往、享受现在、触碰未来,自然而然的引发自身的感情共鸣,自觉的承担起传递乡土文化的责任,更能在习作中赋予足够的深度。如我在教学一篇景点习作中,就以我校当地一处景点——“红土督府关”作为突破点进行习作教学。红土关最之前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庙宇,是当地村民精神家园。同时在近代时期又是一处革命胜地,是当年红四军解放广元的驻兵之地。对于它的描写角度应当侧重于从历史的立场去思考。应当带着饱满的热情用心灵体验。透过传说去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参与了此景点实地接触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化历史资料来加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增长见识,使习作更富有深度,在提高内涵的层次上带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制作乡间玩意。体验乡村游戏

浓浓的乡土气息阵阵洋溢,一股童年的温暖涌上心头。那“呜卟”的麦哨声是那样嘹亮,那样动人,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于是,笔者让学生双休日去做用乡土材料制作的小玩意儿。周一的教室里可热闹了。“哔——‘呜——”的哨声此起彼伏,麦哨、柳哨、笋壳哨、竹哨以及用树皮做的小号在教室里响起:还有用树叶做的小畚斗、棕叶做的佛尘、竹片做的鸟笼:最有趣的是一头蔬菜驴子,胡萝卜的身子,土豆的头,豆荚的耳朵,筷子的腿,引来了许多围观者。学生们处在极度的兴奋状态,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就能自觉地观察、比较,描述制作过程,讲解使用方法,交流心得体会。这时的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笔者适时地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玩耍的感受、看到的情景写下来,一篇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四、搜集民间传说,编写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其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极度夸张、虚幻的创作手法深深吸引着学生们。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的故事长廊,激起学生们强烈的阅读兴趣。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如:穿岩十九峰的传说,司马悔桥的来历,天姥山刘阮奇遇的故事……学生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故事蕴含的哲理,同时产生了想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此时让他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写出来是最好的时机。

身边处处有景物,处处景物有故事。走进乡村,各种亲身体验既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又增长了学生的阅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还积累了写作的素材,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生活,丰富了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文化遗存、花草树木、村落炊烟、山川田野、乡村玩具都成了学生们笔下的习作素材。乡土文化,为学生习作打开了一道大门。通过这道门,学生们自由地徜徉在這肥沃的乡土文化的土壤中,感受文化带来的芬芳。做一个有心人,习作之花定会欣然开放。

结束语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叶老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能断源去研究作文,否则,就等于切断了作文的生命线。生活实践就是这个源,离开了生活实践这个源,文章这个池子将会干涸、枯竭。浓浓乡土文化资源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的素材。一处遗迹、一种习俗、一句农谚、一种特产、一段古老的传说……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只要我们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学生就能创作出乡土气息浓郁的华美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文娟.结合乡土特色  呈现最美印记——小学生家乡风俗题材习作指导[J].考试与评价,2021(03):28.

[2]颜婷婷.巧用乡土文化  垒起习作平台[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83-184.

[3]李小娟.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2020(20):28-29.

[4]胡光琼.统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综述[J].新课程,2020(25):14-15.

[5]崔杰.浅谈乡土文化走进小学习作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66-67.

猜你喜欢

走进乡土文化习作
VR技术帮忙 孩子们“走进”了课文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