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源调研纪实

2020-03-13文丁

青海湖 2020年1期
关键词:河源黄河流域源头

文丁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名句,描绘了青藏高原群山起伏的高原特色。李白《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怀着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崇敬之情及对黄河源历史与文化的追根溯源,2017年7月2日、7月23日,我深入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和扎陵湖、鄂陵湖考察。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我进一步加强了对黄河的了解和研究。随着对省情认识的深化,自己对黄河青海段的历史、现状、未来有了更多的认知,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有了更多的感悟和自觉。现就黄河源调研纪实如下。

从历史记载认知黄河源

据历史记载,远古时期对黄河的认识已达青海的大积石山。《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之说。禹“导河”所至“积石”,即今阿尼玛卿山,亦称大积石山。《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在西北,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尔雅》载:“河出昆仑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据以上古代史籍记载,“河出昆仑”之说与今黄河发源地较为接近。

汉武帝前后两次遣张骞通西域,探河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对河源、昆仑的认识如《汉书·西域传》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里,河出其中。”《史记》《汉书》对昆仑与河源“重源潜发”之说及以后郦道元等诸家的注释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魏晋时,黄河发源于西南羌中已辗转传来,为中原人民所认识。隋唐时代,对河源有了相当认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藏王松赞干布亲迎文成公主于柏海;长庆元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亦经河源入藏。据《旧唐书·吐蕃传》,“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是时元鼎往来,渡黄河上流,在洪济梁西南二千余里,其水极为浅狭,春可揭涉,秋夏则以船渡。其南三百余里有三山,山形如鏊,河源在其间,水甚清冷,流经诸水,色遂赤,续为诸水所注,渐既黄浊”。《新唐书·吐蕃传下》作“故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由上不难看出,唐代对黄河源头已有相当明确的认识,不仅知道了“星宿川”“柏海”“紫山(巴颜喀拉)”等黄河上源的名称,而且对黄河发源地正确方位的判断接近实际。元明时期探察河源有了进展,明正德六七年间(1512~1513年)绘制的1∶176万《杨子器跋舆地图》,各行政区名的相对位置基本正确,河系的平面图形及流向、主要弯曲等与今图大体一致,黄河上源是自西南流入星宿海的。清代有《星宿河源图》《16号河源图》《9号河源图》、乾隆《大清一统志》河源图等,为勘定河源作出了贡献。清代晚期,印度人基申·辛格,法国人窦脱勒依与格勒纳尔,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科兹洛夫、喀士纳可夫,美国人罗可希尔,德国人费士纳、台飞等先后到黄河源区探险考察,认定黄河源头处地广数公里,有无数出水口,水潭散布,星宿海上游为阿勒坦果勒。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川陆地測量局在川、青、甘、康四省交界地方曾进行测量,绘制1∶10万地形草图。1939~1948年,出版《中国分省精图》和《青海西藏图》等。图籍中反映的河源状况基本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查勘队对黄河源进行了勘察,1953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黄河源查勘记》,提出黄河不是发源于噶达素齐老山下的星宿海,而是发源于雅合拉达合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曲。1978年,由北京和青海省的12个单位21人组成的考察组对黄河源头再次进行了综合考察,解决了扎陵湖、鄂陵湖两湖名称定位问题,提出了黄河源应为卡日曲的意见。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竖立了河源标志。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考察后认为,由于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6.54公里,流量比约古宗列曲多2倍,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

雄浑壮美的黄河源

黄河为世界第五大长河,我国第二大长河和水系,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每年都会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在青海省境内涵盖2市6州35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省的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海南州、海东市等四州一市的曲麻莱、玛多、达日、甘德、久治、河南、玛沁、同德、兴海、贵南、共和、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等16个县。根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生态监测项目水资源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分区成果,青海省黄河源区范围为黄河干流唐乃亥水文站以上省境内区域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隆务河河源部分地区,面积10.09万平方公里。其中玛多县花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黄河源头区特别是青海段自然景观壮丽秀美,草原广布,峡谷险峻,尤其有“天下黄河贵德清”之美誉。

黄河源区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440.4毫米,水资源总量141.5亿立方米,黄河流域青海段水资源总量208.5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3.1%,占黄河流域径流量的39.0%。黄河流域多年出境水量264.3亿立方米(含甘肃、四川入境水量61.2亿立方米),占流域河川天然径流量的49%。201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03.8毫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290.5毫米增加39%,属特丰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07.8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增加48%(表1)。黄河主要支流有卡日曲、多曲、扎曲、热曲、冬曲、优尔曲、柯曲、达日河、吉迈河、西柯曲、东柯曲、沙柯河、泽曲、切木曲、巴曲、曲什安河、隆务河、大夏河、洮河等。

滚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像一条横空出世的金色长龙,穿千山、过万壑,奔腾咆哮5464公里,注入渤海。“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曾引起了人们对黄河源头的无限遐思。这“天上”就是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800米的各姿各雅山所在地。各姿各雅是藏语,意思是“雄伟而美丽的山”,山的东面分布有各姿各雅贡玛、各姿各雅巴玛、各姿各雅秀玛等若干条山沟。顺着山沟有五股泉水涌动而出,不舍昼夜,这些潺潺流水汇合后形成一条宽约3米、深约0.4米的小河。这条小河就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主源。因其流经第三纪红色沙土地层,洪水期夹带红棕色的泥沙,所以藏族人民便称其为“卡日曲”,意思是“红铜色的河”。卡日曲流向东北120公里,途中汇入10余条溪流,逐渐发展壮大,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曲汇合,形成黄河上游干道玛曲河。

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另一支重要源头,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卡日扎穷东北麓,源头海拔4724米。河源段被称为“屈纽陇巴”,意为“泉水河沟”,条条山涧在此汇成细河,东流20公里后进入约古宗列盆地。“约古宗列”盆地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海拔4500米左右。是藏语“炒青稞的锅”的音译,以其形而得名。

盆地内溪流潺潺,一汪汪水泊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镶嵌在草滩上,使这里成为巴颜喀拉山麓最动人的所在。约古宗列曲在此吸纳涓涓溪流,串连大小水泊,冲出盆地与卡日曲以及黄河的另外一支源头多曲相汇,进入以千湖炫碧、万水竞波而著称于世的星宿海地区。

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这里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盆地,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黄河的兩支源头之水汇集以后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骤然四散奔流。四处流淌的河水在这里滞留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湖泊。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难以数计,仿佛天上的星宿下凡,聚合于此。300多年前,清朝探究河源的专使拉锡、舒兰来此考察后写道:“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如天上列星。”《西宁府新志》中对星宿海也有相似记载:“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 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少焉,风起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星宿海正是三江源地区高寒沼泽草甸景观的形象写照。这里的高寒草甸海拔在4000~4700米之间,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地形平缓,地下发育着多年冻土,形成不透水的冰冻层,使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以及冰雪融水不能下渗而积于地表,这样就形成了水洼处处似繁星闪烁的奇特景观,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地名。由于河道散漫,镶嵌着一个个水泊,如同孔雀开屏,这里的藏族同胞还赋予它一个同样美丽且更为贴切的名字——“玛涌”,意思是“孔雀滩”。流经这里的黄河便被称为“玛曲”,意即“孔雀河”。

黄河流过星宿海后继续东流20多公里,沿途接纳大小支流,已初具大河规模,成为一条宽六七米、深两米的河流。在进入一片宽阔而广袤的平川后被巴颜郎玛山和错尔朵则山所阻挡,形成了扎陵湖与鄂陵湖这一对举世瞩目的河源明珠。黄河从西南隅流入扎陵湖,于东南隅流出,穿过两湖的分水岭巴颜郎玛山注入鄂陵湖,像一条长长的金链将两个湖泊贯穿在一起。美丽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宛如两颗晶莹闪亮的蓝宝石,系在这条金链的上端。又如同一对手拉手、肩并肩伫立在黄河源头的姊妹。因此,人们称这两座湖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扎陵湖形状呈不对称的菱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距鄂陵湖约15公里。根据2014年湖泊容积测量成果,湖面水位在4290.80米时,湖区水面面积544.73平方公里,容积49.03亿立方米,最大湖长37.38公里,最大湖宽23.51公里,平均水深9.00米,最大水深13.54米。鄂陵湖形如金钟,东西窄、南北长。根据2014年湖泊容积测量成果,湖面水位在4270.10米时,湖区水面面积650.75平方公里,容积115.91亿立方米,最大湖长37.76公里,最大湖宽37.15公里,平均水深17.81米,最大水深32.09米。

扎陵湖与鄂陵湖以下,黄河已经显露出其桀骜不驯的本色,时而盘旋于雪山身侧,时而穿行于峡谷之中,奔流激荡,九曲回肠。黄河源青海段总河长1983公里(包括甘肃、四川部分河长289公里,省境内河长1694公里),平均比降约1.6‰,经民和出境后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8个省区后找到了最终的归宿,注入浩瀚的渤海之中。

黄河源头冰川发育,在巴颜喀拉山中段多曲支流托洛曲源头的托洛岗(海拔5041米),有残存冰川约4平方公里,冰川厚20米,冰川储量0.8亿立方米;另外,域内的卡里恩卡卓玛、玛尼特、日吉、勒那冬则等14座海拔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雪山多年固态水储量,约有1.4亿立方米。两项合计共约2.2亿立方米,年融水量约320万立方米,补给河川径流。

对黄河源头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这些重要论述,擘画了黄河流域发展宏伟蓝图,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8年底,黄河流域省份总人口4.33亿,占全国的31%;地区生产总值23.85万亿元,占全国的26.5%(表2)。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流经黄河的中西部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从青海自身看,青海黄河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4%,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2018年,黄河流域户籍人口516.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8.1%;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141.7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4.75%。境内黄河支流已建44座水电站,以及龙羊峡、李家峡等6座附属电站和官亭渠1座渠道电站,总装机容量163.86兆瓦。黄河较长江、澜沧江在青海处于更为重要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因此,推动省域黄河生态保护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对接好国家战略,落实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大要求;可以增强省内黄河流经区域城镇集聚辐射功能,拓展全省发展纵深,推动国土均衡开发,实现空间利用最优;可以巩固提升黄河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履行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可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将潜在增长极发展成现实增长极,走出一条依托黄河富民兴省新路子。

随着学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深入,我愈发感到,推动青海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青海义不容辞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也是青海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全省空间布局、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安全、挖掘省内经济发展潜力的迫切需要。我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树立全局视野,增强机遇意识,找准国家战略与青海发展的结合点,切实承担“源头责任”、拿出“干流担当”,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切实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關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举全省之力维护好母亲河健康,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我将客观选择、善于扬弃,以“有所为”的果敢和“有所不为”的智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围绕加强黄河环境保护,结合脱贫攻坚战、国家公园示范省、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青藏高原暖湿变化与水土保持、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水沙调节与河道管护、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积极探索、精心策划,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富有青海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江源,确保“中华水塔”丰沛而稳固。

摄影/李晓南

猜你喜欢

河源黄河流域源头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冠状病毒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分院成立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叶丽娟作品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