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0-03-13马文
马文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数学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尝试、反思、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
【关键词】教师;指导;学生;学数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本”探访
“读本”就是读教材,看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探索、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抓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
1.课前预习,粗读教材.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知识点,寻找困惑点、重点和难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把不会做的题用笔勾出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课中练习,细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对于疑難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突破困惑点和难点.
3.课后复习,研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读教材,对本节课的数学概念、定理进行深入挖掘,再对知识点和题型进行整理,贴在本节教材上,便于今后查看和复习.
二、“听取”探索
“听取”就是听别人的意见.
1.会听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认真倾听,听完后自己再进行纠错和补充.真正做到“合作交流”“优势互补”“自我展示”的教学理念.
2.会听教师的点拨讲解.听教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使学生由“听会”转变为“会听”,再将“会听”和“听会”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多思、多记、多练.
三、“思维”探究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况的反应.
1.教师要适量点拨.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2.教师要适度点拨.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中的隐藏条件(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提醒学生思考问题要细致全面、思路清晰,特别是解题步骤和解题细节的书写,要规范详尽.
3.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疑难问题无所适从时,教师要及时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疏通问题的“茅塞”,使学生顿时有“柳暗花明”的惊喜.
四、“练习”探求
“练习”就是学习的反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课前、课中、课后、检测.
1.课前练习.根据预习把教材中的练习题做完,不会的题用笔勾出来在课中与同学和教师交流解决.
2.课中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梯度设计练习题.“学困生”去完成基础题;“中间生”去完成提高题;“优生”去完成拓展延伸题.实行分层教学.
3.课后练习.给“学困生”布置的作业是教课书上的习题;给“优生”和“中间生”布置的作业是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进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4.检测练习.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暴露出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指出犯这样的错误的理由和改正的方法.
五、“纠错”探询
“纠错”就是纠正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的方法.
1.课堂练习和平时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纠正,并指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及时修改.
2.在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求学生从作业本子的中间化一条竖线分开,左面写错误的方法,在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右面写正确的解法和错误的原因.这样左右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总结,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3.建立“错题宝典”本.教师指导学生,把练习过的错题都选来,找出原因,并进行纠正,使学生在纠错中不断地进步、提高和成长.其实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
六、“创造”探讨
“创造”就是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发现问题或获取新方法、新思路有一定的困难,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才会有创新.如,解方程:0.5x=10.5.解法一: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x=21;解法二:两边同时乘2,得x=10.5×2=21,方法一是常规解法,方法二则富有创造性.从常规解法中隐含的特殊性,发现了问题的实质,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学法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只有教师指导学生在听中思、在思中练、在练中纠、在纠中创,学生才会有收获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