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爸爸:我太难了
2020-03-13兰心
兰心
提及爸爸带娃,人们总是有着各种担心。毕竟,爸爸留给大家的印象,通常是不会做家务、不够细致、不够耐心……那么,如果是单亲爸爸呢?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育儿责任,他们能胜任吗?
描写单亲爸爸的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用诙谐幽默的手法还原了一位单亲爸爸克里斯的生活—经济上穷困潦倒,带娃时漏洞百出。可是,尽管生活令人沮丧,为了儿子的未来和自己的信仰,克里斯还是咬紧牙关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一位优秀的父亲和一名成功的投资专家。
电影中,父子彼此依赖又相互治愈的场景令人动容。现实生活中,爸爸独自带娃的家庭属于少数。全国妇联曾在2010年进行过一项调查,离婚时,6个爸爸中只有一个选择要孩子。换言之,离婚人群中,单亲妈妈的数量是单亲爸爸的5倍。国外的调查结果也和国内类似。
尽管是少数派,但单亲爸爸们的生活却不容忽视,他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有着内心的诉求和真实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生活与孩子的人生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心路历程。也许,他们的真实生活并没有电影中呈现的那么有趣,多数爸爸没有主角光环,也不能逆袭人生。但是,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依然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倾听。
妻子走后,他更像一个“爸爸”了
口述:张建 国企销售
去年夏天,妻子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留下张建和马上6岁的儿子东东。此前,张建工作比较忙,东东一直由妻子带,和他并不亲近。
东东出生时难产,因为缺氧脑功能有些失调,张建和妻子特别心疼他,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太一样。妻子觉得东东身体不好,经常迁就他,而张建却觉得,这样的孩子更要严格要求,不然将来怎么生存?为这,俩人没少吵过。现在,妻子离开了,张建觉得和他玩“跷跷板游戏”的伙伴突然消失了,只留他一个人坐在原地。以严厉著称的他开始心疼孩子,以前吼东东,有妻子护着,现在呢?
妻子离开后,奶奶负责接东东放学。有一次,孩子在校门口追着同学跑,奶奶没拉住,东东差点儿被车撞到。张建既心疼老人,也心疼孩子,咬咬牙,决定自己接孩子。放学后,东东默默上了车,张建问他晚上想吃什么,他说:“没什么。”张建想起了以前,他每次开车带老婆孩子出去,母子俩会坐在后座一直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自从妻子去世后,东东不爱说话了。张建试着和他开玩笑,他也不多说,张建叹了口气,鼻子酸了……
东东的感觉统合比较差,一直没学会跳绳,马上就要期末测评了,张建只能一遍遍教他,可他的手脚就是配合不好。无奈之下,他在家长群里求助。有一个热心的妈妈告诉他,可以买一种入门级的专用跳绳,然后跟着视频练。在各方面努力下,东东一分钟能跳十几个了,虽然不达标,但总算有了希望。那一天,张建和儿子都很高兴。
后来,张建经常和家长群里的妈妈们聊天,知道了孩子们现在都喜欢什么。他给东东买了一套《植物大战僵尸》的漫画,把书拿回来的那个晚上,东东意外地亲了他一口,那一刻,他特别有成就感。
妻子在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东东下载各种资源,坚持说对孩子好,一定要做。现在,张建居然有了和她一样的心情。什么东西对孩子好、能让他开心,不用他开口,张建就主动找来。每次叮嘱孩子“想要什么和爸爸说”时,他都感觉自己很能耐!
妻子不在了,没人监督,张建吼孩子的次数却少了,怕他受伤害。东东有个固执的小毛病,穿袜子要分左右,早上总是花很长时间分辨。张建没像以前一样斥責他,而是想了个办法,买来袜尖儿是不同颜色的袜子,这样就容易区分了。东东不会系扣子,他就买带拉锁的衣服;东东不会系鞋带,他就买粘扣的鞋。张建悉心照顾,孩子和他的话多了。生活中细碎的小事让张建越来越有成就感。通过和儿子的相处,他补了很多课,懂了很多之前没想过的事情。
老师们知道东东家的情况,都挺照顾他的,所以,他上学的劲头挺足的。至于成绩什么的,慢慢来吧!张建有时候会忽然觉得,这种佛系的心态挺像妻子的,现在才懂得,妻子也是被孩子一点点磨成了这个样子。她不在了,他反而更理解她了。
在单亲家庭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一种叫作“表达性需要”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中的某种需要,用行动来表达、进而满足这种需要。张建失去了妻子,但他仍然需要有人分享他的感受,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他表达这种需要的方式是和东东拉近距离、修复亲子关系,这样,他不仅获得了儿子的亲情回馈,还增进了对自己的了解。同时,在和儿子的互动中,他更加了解妻子,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妻子”保持着特殊的情感联系,缓解了孤独感。
当这种需要被满足后,人就容易从悲伤中缓过来,开始新的生活。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如此。好在,亲情本就是一个彼此付出和彼此满足的过程。
爸爸独自带女儿,难上加难
口述:陶伟 私企技术工程师
陶伟下班时,天已经黑了,他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鞋店,给女儿选一双舞蹈鞋。
下午,舞蹈队的老师发信息说,明天的演出要穿统一颜色的鞋子。网购来不及了,只能去实体店。还好,鞋店还没关门。陶伟选好了颜色,却在两个鞋号之间犹豫不决,老板提议:“孩子的妈妈知道尺码吗?要不你打个电话?”陶伟听了这话,立刻掏钱,把两双鞋都买了。
离婚的时候,前妻怕影响以后的生活,不想带孩子,女儿淘淘只能和陶伟生活。陶伟爱干净,会做家务,生活方面倒不成问题,只是有些小尴尬让他觉得别扭。淘淘喜欢跳舞,经常有演出。化妆时,老师总是喊妈妈们去帮忙,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学会了扎“丸子头”、擦粉底、涂口红。但换演出服时,陶伟就只能在外面等了,7岁的淘淘还照顾不好自己,每次看她连拖带拽提着演出服从更衣室出来,陶伟都有些内疚。
舞蹈队大都是妈妈们陪孩子上课,经常有人问他:“你自己照顾孩子,那你的工作怎么办?”陶伟哭笑不得。他的工作有弹性,可以兼顾生活,孩子的衣服一天一换,每周做一次卫生,床单被罩一个月换一次……除了每周两天有舞蹈课下课晚,父女俩在外面吃,其他时间都在家做饭。生活规律而健康,但不知为什么,大家就是觉得跟着爸爸生活的孩子很可怜,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爹”。因此,老妈总念叨:“赶紧给淘淘找个妈吧,女孩子小还行,长大以后你怎么带她?”同事也常说:“每个女孩儿都需要一个妈妈!”可陶伟觉得,即便他再婚,另一半也不能是单纯为了照顾女儿才找的。不过,他也坦言,女儿长大后的照顾问题,他确实还没想好,他不知道女孩子长大了到底有多少变化,也不知道这些变化会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没有人给他传授经验,他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其实,不只陶伟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几乎所有的单亲爸爸在养育女儿时,都面临着性别教育的困境。曾经有心理学调查显示,单亲家庭中,由同性父母养育的孩子在身体不适、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和恐惧倾向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都明显低于由异性父母养育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异性父母的依恋和同性父母的认同。陶伟给淘淘足够的爱,让她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很重要,但不足够,女儿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的女性,需要寻找一个模仿的对象,认同她的价值选择,让她变得更好。
采访中,一位叫陆涛的单亲爸爸分享了自己的做法。陆涛的前妻去了美国,女儿在家里经常接触的女性只有奶奶,奶奶总说她:“你得打扮得漂亮一点儿,不然长大没人要!”每当这时,女儿就会翻脸。陆涛意识到,女儿无法认同奶奶的女性价值观,她需要更多引导。陆涛的前妻是个非常要强的女人,工作很出色,陆涛就常和她说妈妈的事,寒暑假也送女儿去国外陪妈妈,希望女儿能接触不同的女性。
后来,女儿慢慢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选择了读师范。她说自己既不喜欢奶奶的生活方式,也不喜欢和妈妈一样做女强人,她很喜欢高中的语文老师,觉得当老师非常好。
单亲爸爸带女儿生活,确实充满了挑战。既要抵御社会偏见,又要用心体会女孩子的心理,把家庭环境对她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单亲爸爸还要意识到,当女儿逐渐长大,她需要一种内在的自我认同和外在的社会角色塑造,这时,她需要一个理想化的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来源于身边优秀的女性,也可以是影视作品中的某个角色。爸爸需要和女儿探讨,哪些特质是孩子欣赏的?作为一个女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父亲有意识地和女儿讨论这些内容时,孩子就能缓解心中的迷茫和无措,获得更好的成长。
带着女儿寻找下一站幸福
口述:乔雨 医院行政人员
乔雨在医院工作,每天都面对生老病死,但他没想到,死亡会早早地降临在妻子身上,从她确诊癌症到离世,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失去妈妈,女儿出现了分离焦虑,每天都要待在爸爸身边。乔雨所在的部门奖金很高,但要经常出差,为了女儿,他转了岗,收入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二。虽然这个收入维持家庭开支没什么问题,但收入减少带来的挫败感,还是会让他质疑自己的价值。
周末,乔雨从不加班,也不参加朋友聚会,带孩子上课、陪孩子玩儿成了他的首要任务。白天忙忙碌碌不觉得,夜晚躺下来,乔雨看着身旁空荡荡的床铺,身体和内心都寂寞。这种时候,他就会想起亲友们为他张罗对象的事,不禁一声叹息。
乔雨相过几次亲,都挺失败的。他曾经见过一个空姐,漂亮时尚,条件很好。可第一次约会,姑娘就问乔雨:“我知道你有小孩儿,这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你有10万块钱,我和你女儿只能各花一半?”饶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乔雨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也许有人喜欢用物质来试探诚意,但乔雨觉得,他想找的是一个能体谅他心里想法的人。
第二次相亲,介绍人说女方和他一样,都爱旅游。总算找到一个共同话题,细聊之下,乔雨却发现人家喜欢的是极限运动,徒步穿越沙漠的那种。乔雨试着提议休闲度假式旅游,去一些比较成熟的景区,带孩子也方便。女方马上拒绝:“那不就是换个地方看孩子?哪能叫旅游?”这么个小话题都谈不拢,生活上到底还有多少分歧,乔雨不敢想。
众多的相亲中,乔雨也动过一次心。欣欣和他是校友,也从事医务工作,两个人彼此都有好感,可是,隔着婚史和孩子这一层,欣欣总显得犹犹豫豫,有时苦恼于不知道怎么说服父母同意他们的交往,有时又纠结于怎么和一个陌生孩子相处。类似的问题让两个人身心俱疲,终于有一天,欣欣说:“我还是不够成熟,不会处理这么复杂的关系!”以退为进,结束了这段关系。论感情,乔雨很喜欢欣欣,但他实在没办法要求一个未婚女孩和他一起承担太多。
随着相亲的不断失败,乔雨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心意。对一个单亲爸爸来说,任何浪漫都不如守在孩子身边,每天接送她,给她做饭。要是有人能分担这份责任,他会心存感激。对于一个失去伴侣的人,多少风花雪月都不如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这种心灵的慰藉,是他渴望的。
在自己的再婚和女儿的成长中,乔雨优先选择了女儿的需要,等女儿不再需要爸爸100%的陪伴时,再逐渐退出她的生活。这个选择很无奈,很被动,所以乔雨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也许,有缘遇到一个能包容他的人,他也可以兼得两种幸福。但这一切,还是未知。
虽然男女的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日趋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单亲爸爸们过得并不容易。社会学研究显示,单亲爸爸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压力增大,照顾子女困难,工作、家务、休闲之间的矛盾,更有令他们身心疲惫的现实压力,比如社会对男性带娃的偏见等。此外,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男性的社会资本减少,如果不能寻找到新的资源,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弱势感。
但是,无论经历着怎样的生活,我们都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它调整到一个良好状态的,这不僅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也需要单亲爸爸们及时调整心情,善于思考和学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