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葂与卢见曾交游诗词研究

2020-03-13鄢光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夫子扬州诗词

鄢光建,倪 静

(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安庆 241003)

李葂,字啸村,号铁笛生,安徽怀宁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和汪鋆的《扬州画苑录》中均对其有记载,说李葂工山水翎毛及花卉。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道:“怀宁诗人李啸村葂,工山水兼翎毛花卉,尝至扬州,寓居贺园,为两淮盐运使卢雅雨绘《红桥揽胜图》,名重一时。”[1]李葂的诗词的数量远多于绘画,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推崇其诗词“不愧逋峭”“已极新艳”。

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1721 年)进士,官至两淮盐运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卒于狱中,著作有《雅雨堂遗诗集》《卢雅雨遗文集》《雅雨山人出塞集》等。他效仿苏轼、王渔阳“筑苏亭于使署,日与诗人相酹咏,一时文宴盛于江南”[2]267。袁枚在《随园诗话》云:“乾隆戊寅,卢雅雨转运扬州,一时名士,趋之如云。”卢雅雨在扬州有“诗坛盟主”之称。卢见曾还重视人才教育,在为官之地,如四川洪雅县、安徽六安县、山西永平县等地建书院,还改建了扬州安定书院[3]。

一、因诗相识延入幕

卢见曾在《李啸村近体诗选序》中道:“啸村,名葂,生而颖异,总角应童子试,辄冠一军,其为诗乂手立成,如不经意而新警隽拔,无一字拾人牙后慧。学使者海盐俞公按皖,试春江诗,笔不停挥成七言律三十首,俞大惊,有国士之目,啸村自此名益重文益高。”[4]因诗名远扬,李葂早年与黄啸江(浩浩)、江啸酣(胪元)齐名,时有“皖江三啸”之称[5]。对于李葂与卢见曾的相识,卢见曾有文:“余闻啸村诗名于胶州高西园凤翰。时西园方以县丞试用于皖城,啸村皖人也。余为六安州牧,每至省必与两君盘桓。”[4]二人相识的具体时间为雍正九年(1731 年)。(高凤翰)“雍正七年己酉正月十八日先到扬州经江口抵达苏州,后沿江经南京至安徽,二十五日到安庆报到,投谒,委署歙县丞,有《江行日记》一卷,下半年到歙县任县丞。”[6]《清史列传》卷七十一《卢见曾传》云“雍正九年,补安徽蒙城县知县,迁六安知州”[2]268。

李葂入卢见曾幕府,成为宾客。乾隆元年(1736年),卢见曾到扬州,被授予两淮盐运使。李斗《扬州画舫录》亦云:“公两经转运,座中皆天下士,而贫而工诗者,无不折节下交。”[2]267同时由于清代中期文人游幕兴盛,进入重要的幕府即能解决生计问题又能有较大的发展,所谓“今天下郡无闲田,田无余夫。故游民相率而为士者,势也”[7]。卢见曾幕府是康乾年间扬州最重要的文人聚集中心之一。

李葂自称卢见曾的学生。李葂在《雅雨夫子重莅淮南喜赋》中说自己“久托门墙”:“半壁一时称快事,不才况久托门墙。”《论语·子张》云:“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此称师门为“门墙”。李葂所以言“托门墙”。卢见曾受难发配边疆,由高凤翰所绘制的《雅雨夫子出塞图》中,李葂诗自署“怀宁受业李葂啸村氏敬题”[8]。《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李葂字啸村……公之高足也。”[2]271由此可见,李葂乃卢见曾幕府宾客,为卢见曾门生。

二、诗词唱和绘华章

卢见曾、李葂二人自相识起,多有唱和之作,但诗词多佚,两人之间的唱和、题画诗只剩数首,现存最早一首诗作于雍正十三年(1735 年)乙卯。卢见曾孙卢文昭《故两淮都转盐运使雅雨卢公墓志铭》云:“雍正十三年……又调毫州,开龙凤等沟,使由涡以达于淮州,遂无水患”。卢见曾调任在调任颍州时江上作《自江宁调治颖州江上作》:

京尹才更新组绶,淮疆还领旧山川。

颖连庐凤周三郡,家与琴书共一船。

红树霜清霞近岸,碧云秋澹月行天。

澄怀雅称西湖长,恐少勋名继四贤。[9]卷上

李勉有《和雅雨夫子自江宁调至颖州原韵作》,诗云:

株陵正说使君贤,忽捧丹书又著鞭。

京兆不妨官五日,大夫岂止岁三迁。

郡楼霜冷青灯夜,骚路风高白雁天。

行见西湖清彻底,公余觅句想当年。[10]卷下

“颖连庐凤周三郡”,是年卢见曾先调庐州,后摄凤阳,再转江宁,未几擢颍州,因而李葂有云:“丈夫岂止岁三迁。”

李葂为卢见曾作《金山》《焦山》。金山与焦山乃长江渚心小岛,风景秀丽。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卢见曾编纂刊刻成《金山志》10 卷,《焦山志》12 卷、卷首1 卷。因卢见曾数次前往金山和焦山搜罗资料,李葂从游而作《金山》《焦山》两首诗,其中“不共沧桑容易变,请看周鼎至今新”,亦是对卢见曾编志功绩之颂。

臬司为按察使的别称,主管一省的司法,清末改名提法使,时许青严主政安徽。卢见曾有《题许青严臬司细雨骑驴入剑门小照》,此画作者未知:

合是诗人便好奇,添毫兼爱虎头疑。

那知绣虎鸣骑客,驴背孤吟也自宜。

双峰剑削记严关,万仞披云直上间。[9]卷下

李葂有《题许观察许公细雨骑驴入剑门小照》:

图开一卷剑南春,叠嶂层峦迹尚新。

不见衹今清要地,乘骢人是跨驴人。[10]卷下

卢见曾到扬州做官不到一年受诬陷而被罢官,他非但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开始习《易》。习《易》情形在诗词中常有体现:“无碍研朱点周易”,“忧患天开学易心”。卢见曾有《题高秀才秋轩焦窗读易图》诗云:

学易于今正假年,那能倚马叩真诊。

弯庐愿乞蕉窗本,如共研朱在绿天。[11]

李葂跟题《题高燕山蕉窗读易图》:

屡绝韦编岂惮烦,吟披不出此层轩。

晓来滴取研硃露,减却芭蕉绿一痕。[10]卷下

李葂有《陪卢雅雨夫子邓尉山看梅》诗一首。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为著名的探梅胜地,每年早春万梅齐放,势若雪海,因而又名“香雪海”。《陪卢雅雨夫子邓尉山看梅》一诗云:

香风波影两纷拏,望眼纵横未有涯。

除却僧楼无隙地,几分湖水几分花。

已为寒香三日留,夕阳归去放轻舟。

分明邓尉山中客,插有梅花在舵楼。[10]卷上

李葂作为卢见曾座上宾客的文人画家,与卢见曾应有很多绘画交流,但卢见曾第二次入狱后被抄家,书作收藏尽遭到焚毁,只一幅画名被李斗提到:“李葂字啸村……能诗画,尝为公作《虹桥揽胜图》,名重一时。”袁枚《随园诗话》亦载:“卢雅雨先生转运扬州,以渔洋山人自命,尝赋《红桥修禊》四章,一时和者千余人。”[12]“年来修禊让今年,太液昆池在眼前。”[13]卢见曾再次来扬州后,疏浚湖淤,建虹桥设园林,办举虹桥修禊,《虹桥揽胜图》应作于此时期。卢见曾第二次举办虹桥修禊时,李葂已殁。

三、诗词所向定根基

对于诗词的共同见解与爱好是两人交往的基础,也是卢见曾对李葂赏识的重要原因。卢见曾和李葂都没有专门的诗论,但他们的诗学思想仍可从诗词中品窥要略。另外,卢见曾给他人撰写的序文、诗集编选的倾向以及幕府文人的选择亦可见一斑。

首先,诗多述事。卢见曾的《雅雨堂诗集》里绝大部分诗用来写乡思,诉离情,哭同年,悼友人,展现真实的生活,比如离开洪雅县到永平为官时作《留别洪雅士民》《到永平任答友人贺章》,友人送花作诗记之作《谢淮阴陈桐江送花》,友人离别《送遣安令端木朝宗终养江宁》《送卢龙令万鸣嘉致士归南昌》,友人卒作《哭马懈谷主事》,等等。李葂在其诗集自序中也称自己的诗是“差比编年纪月书”“摘句寻章遣岁华”。其作品《内人寄衣》《却人写真》《抵家》《自秣陵归里》等都是叙事诗。卢李二人大量诗词用于叙事。

其次,诗道性情,性情之真是诗词之魂。卢见曾年逾七十仍笔耕不辍,在诗中尽情地展现喜怒哀乐。在《郭韵清侍读诗集序》道:“欧阳子称诗必穷而后工,特以清之发也,必有所触。穷愁之士,轮困抑塞,迫于外遇,易以激发其志意耳,假令其人自有深情,至性酝酿,磅礴不容遏抑,虽身处清华,吾知其诗当益工,必非憔悴枯槁之士所可拟也。”[14]关于诗道性情,李葂也云:“有时微笑胜拈花。”卢见曾在《啸村三体诗选序》序写道:“诗非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信哉!……如啸村者乃真穷士也……子哀其遇因益重其诗,诗如啸村亦宜其不遇!”[4]因对诗词有相同的见解,使得卢见曾对李葂赞赏有加,保持了长久的诗友关系。

四、患难之诗现真情

(一)荐李葂参加博学鸿词,不第而伤

博学鸿词科是清代八股取士以外的一种选拔方式,由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推荐士人参加选拔,主要以诗赋取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安抚遗民文人,仅在康熙己未(1679 年)和乾隆丙辰(1736 年)年间开设[15]。大量官员为了提携自己的门生,推荐他们的门生参加博学鸿词科试。李葂两次参加博学鸿词科试均由雅雨都推荐。由于考试极其严苛,李葂两次落榜。对第一次科试情形,卢见曾在《李啸村三体诗序》云“乙卯,天子开博学鸿词试,予以君名荐,为学使放归”,同时落榜的还有袁枚、沈德潜等名儒。对第二次科试,李葂有《辛末南巡召试》记录:

禁林钟动向彤墀,亭午归来影渐移。

岁月久甘场屋老,姓名仰荷帝王知。

千秋鸿宝摩非易,九锡龙章拜已迟。

不信布衣人待诏,孙山尽处亦荣施。[10]卷上

因关心科试消息,李葂寄诗向卢见曾问询。卢见曾作诗《李啸村寄到新诗,问询南闱消息》回复:

诗来遥忆桂花秋,香拥秦淮月一楼。

可得青云生骥足,真怜绮思进杆头。

锥无立地囊应脱,笔有花开梦未收。

若乘公车看苑杏,东征五日诗滦州。[9]卷下

“锥无立地囊应脱,笔有花开梦未收”,写尽了当时李葂的生存状态。卢见曾在《扬州杂诗》为其鸣冤叫屈,为其不中而哀伤:“才名谁似杜樊川,楚客清词皖上传,心折阿旁终不第,哪能不负武陵贤?”[9]卷上在《在啸村三体诗序》中也深叹其不遇:“皇上南巡接驾与江宁龙潭奉召试,赐宫缎及内造针黹等物,呜呼!以寒士之诗至倾动万乘,蒙恩赏黹,不可谓不遇,乃其遇亦止呼,如啸村者乃真穷士也,啸村曾题燕子矶绝句云:年年高卧非关懒,许大江南没处飞,以啸村之才不为鸿鹄之翔乃仅效苔封之片石,埋没于荒烟寂寞之滨,悲夫,子哀其遇因益重其诗,诗如啸村亦宜其不遇,然亦可以不遇也。”[4]

(二)落难之时寄诗安慰

卢见曾一生大起大落。沈起元在《出塞集序》中说:“(卢见曾)起家进士,不十年由县令而府而道,而至两淮盐运使,有殊绩。淮商习骄蹇,疾其整峻,利不能动,则中以蜚语,致被诬去官,而有坐台之行。襆被萧然,远役穷塞。”[16]“乾隆二年,山东卢见曾在两淮盐运使任,被控植党营私落职。”[17]卢见曾因两淮盐引案一生两起两落,最后病死狱中。

患难时刻见真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两幅画及题画诗为最好的例证。其一幅画是《雅雨夫子借书图》。乾隆二年(1737 年)丁巳七月,卢见曾因被控植党营私而被罢官,其在《书贞靖先生传后》云:“罢官后,侨寓扬州,教先生之孙元蒲……”[18]被罢官后,其以做教书先生为业,从官邸搬至董相祠,身边朋友也大半散尽,只有李葂长伴左右,“及余被逮西园亦挂弹章,啸村留扬州不去,与予两人相依……”[4]此后四年,卢见曾主要工作是读书著述和刊刻。《雅雨夫子借书图》正是反映其无官事而专心治学一事,此作“图绘一堂,简朴洁净,卢氏持书凭窗远视。一童举书上架,一童抱书外出,以示有借有还。堂后梧桐、绿竹,环境幽雅。据胡期恒所题可知,卢见曾居扬州,时常与马曰琯借书而观,此图即绘其事”[19]。李葂对此画题了两首诗,其一:

旋假旋归未得闲,十行俱下片时间。

百城深入便便腹,直抵荆州借不还。

吟批不负客窗虚,借遍人家架上书。

为问邺候三万轴,未经手触待如何。[20]

该诗取义于韩愈的《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邺候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插牙签,新若手未触。”[21]邺候指李泌,李葂以马曰璐马曰琯兄弟比李泌。马氏兄弟藏书颇丰,卢见曾被罢官的四年间常出入其藏书楼,旋借旋归,一目十行,李葂亦常伴。此诗反映卢见曾被罢官后读书的心得与收获。

乾隆五年(1740 年),卢见曾被控植党营私案结,九月被遣戍伊犁军台。出塞行前,高凤翰等绘《卢见曾及其出塞图》。李葂为其图题作《题雅雨夫子出塞图》二首。其中一首为:

行李萧萧好戒途,关山万里一人孤。

使臣有命非迁客,圣主无刑及大夫。

惊定风花终未堕,春回霜草不曾枯。

会看天上裁新诏,便写高车入塞图。[10]卷上

李葂同门六安秀才夏之璜和道士汪履方陪伴卢见曾出塞。乾隆八年(1743 年)癸亥,汪履方道长回扬州探亲,卢见曾作《汪履方道人自扬州从予出塞且三年矣,今归省其师,口占送之》。李葂向汪履方询问卢见曾近况,知其无恙后,作《汪履方道人陪雅雨夫子出塞暂归问询无恙即候兴居》:

榴花照眼柳依依,酒社诗坛迹渐违。

三十月中书信断,八千里外道人归。

起居绝塞应知好,生长中华转觉非。

早卜君恩深似海,马蹄秋共燕南飞。[10]卷上

“三十月”“八千里”,数字暗含着李葂的深情与关切;“早卜君恩深似海,马蹄秋共燕南飞”,汪履方道人也带来了好消息,卢见曾不久将还。“岁甲子,恩起牧滦州,乙丑迁永平守,啸村俱各有诗。”乾隆癸酉(1753年),卢见曾转运再至淮南。因淮南隶属安徽,比起滦州、永平,距离又近了。李葂得知此消息,作《雅雨夫子重莅淮南喜赋》:

别去旗亭十四年,江南冀北两情牵。

入关果见朝金阙,过海何殊驾铁船。

局布胸中有成竹,荫留江上见甘棠。

谢公花墅春风满,董相书帷化雨香。

半壁一时称快事,不才久况托门墙。[10]卷上

李葂曾道“入市卖钱书画贱,沿门投刺姓名轻”[10]卷上。卢见曾离开的这十四年,李葂未再投到他人门下,后人常道李葂卖画为生就是发生在此期间。诗中,李葂不仅对卢见曾的归来疑似梦境一般,还畅想再次在扬州赏月对诗。卢见曾亦曾道:“后余徙塞外,啸村又时时以诗相问讯,盖啸村之笃于友谊如此。”[4]

五、刊刻遗诗

李葂生前把散佚在友朋间的诗编成《李啸村三体诗》,其编选上卷七言律诗跋中:“拙草散佚诸同人,广为搜罗擬合钱,付梓未果久渐失……虎涂鸦墨未干,一囊水剩共山残,抽毫汗漫题襟易,镂版商量问世难。”[22]并请卢见曾作序,不料诗集未完便遽归道山,付版雕刻成为其毕生夙愿。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李葂病重,返回江乡怀宁途中殁于采石矶舟中,卢见曾闻之深悲,惜亡友诗作零落,广为搜罗,编得《啸村近体诗选》并付重金小楷精刻,上卷七言律诗四十五首,中卷五言律诗四十五首,下卷七言绝句七十三首。时李葂好友状元秦大士以母忧归金陵,卢见曾请其作序:“……两淮都转德州卢公,以事别去啸村,独往返江上十余年,潦倒场屋,卒无所遇,而处之不以为困,时时闲吟自娱,然羸尪憔悴之容日濅以甚,比卢公深悲焉,余时持服归里会,公选辑啸村诗将鋟诸木以行之,命余序其首,于乎!”[23]诗集完成后邮寄李葂好友金兆燕,其作《卢雅雨都转以亡友李啸村遗集雕本寄賚,开缄卒读,凄感交至,率题卷末,兼呈卢公四首》,其一:

瓜州城外水连天,剩有萍居屋数椽。

遗宅故姬闻尚在,稗花风雨泣荒田。[24]

千古知音和生死之交是金兆燕对卢李之交的最高评价,在诗中金兆燕还提到“遗宅故姬闻尚在”。赵慎畛亦云:“卢雅雨培植后进,李葂以诸生善诗,为先生所赏,延至署中。及葂卒,先生归其丧于家,为之置千金产,以育其妻子焉。后沈归愚宗伯选葂诗入《别裁集》,皆先生之力也。”[25]李葂卒后卢见曾置千金抚育其妻子,精刻其诗,亦当为他们交游中的最深情的“篇章”。

猜你喜欢

夫子扬州诗词
夫子的挑战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关注诗词
扬州的秋日
夫子之文章
夫子亦“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