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3-13李新敏
李新敏 刘 琳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开展的管控监督制度、程序和方法,主要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部分,旨在实现单位内部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局面,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经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和人员腐败风险、保护公共财产,从而为企业健康有序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很好地满足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还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国有企业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入手,逐一解决各部分难题,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稳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仅是近几年才接触到内部控制这个概念,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不全面,内部控制环境有待完善,甚至有领导人员错误认为内部控制的实施会影响自己的领导地位,以致对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积极性,造成内部控制在企业中迟迟不得发展。另外,由于企业领导层不重视,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照抄照搬现象,没有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得内部控制体系缺乏针对性,难以在企业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受国家政策扶持,部分国有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没有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发生重大经营风险,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应急方案,结果不仅仅是企业会发生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国家财政的扶持压力,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由于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企业员工也呈两极分化趋势,一是已经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由于年龄和诸多条件的限制,缺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工作执行力也大大降低;二是每年在各大高校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相关的工作实践能力也不足,专业素质较低的他们并不能担当内部控制建设的大任。就现状来说,企业中经验丰富、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员工占比并不算大,而且其中还存在一部分人员缺乏对全面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专业知识学习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流程,使内部控制活动流于形式。
(四)内部沟通联系不足
企业内部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这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但是,部分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现状却差强人意。横向来说,由于内部部门较多,或者部门设置分散等原因,使得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无法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传递,信息严重不对称,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纵向来说,同一部门内的信息传递多为上下级之间的任务派发,缺乏思想交流,下级无法准确领会上级意图,知识机械性的完成任务,并不关心相关信息,这些问题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决策不能及时有效做出,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五)内部职能结构不清晰
内部职能结构不清晰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过于集中,权责不分,无法实现相互制衡,难以对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不独立甚至缺失监管机构,容易发生腐败或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例如:地方国有企业没有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财务部门同时兼任会计和审计任务,这样就可能会导致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还可能造成审计不到位,不专业,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最终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
三、解决对策
(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控制环境
企业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创造,体系建设,才能推动内部控制顺利执行,助力企业良好发展。一方面,管理层要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会议或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在企业上下的宣传,确保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责任,建立业绩评价机制,避免内部控制执行不力、流于形式。
(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预警机制
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企业营造氛围,做好宣传,并且坚持执行,才能达到提高风险意识的目的,这必然缺少不了管理层的带头和领导。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例如单独建立风险防控部门,在企业中挑选具有前瞻性能力、具备专业知识的员工,或者从外部招聘经验丰富的风险管理专家,以便企业能够提前做好风险的识别与防控,规避重大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内部教育培训,引进外部人才
丰富员工专业知识,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同样也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人员教育培训,尤其是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邀请专家讲座、开办技能培训会或者外派委培学习等方式,按需分配员工进行学习,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可以提高企业招聘门槛,注重招聘质量,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均衡发展程度等,校招渠道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择优录取,社招渠道则尽可能的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全面发展人才;可以优化企业员工激励制度,包括薪酬、绩效、晋升等方面,以良好的员工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员工总体素质,促使内部控制活动落实到位。
(四)建立部门互通机制,优化信息流通
各部门之间紧密的沟通是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做出正确决策的必要条件。国有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的沟通机制,例如:建立企业内部沟通平台,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可以无阻碍沟通,也避免了公司机密数据外泄的风险;建立数据共享中心,各部门有自己的登录权限,既可以保证及时沟通,也可以规避员工或管理层串通腐败,还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共享中心建设中,避免数据造假等现象。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反馈系统,为基层员工提供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优化职能机构部署,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全方位监督,优化职能分配,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才能使国有企业永葆发展活力。首先,优化内部机构制衡机制,管理人员职位分设应该清晰明了,对各职位的职能、责任应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发生问题之后能明确的追责问责;其次,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提高内审的作用,并且实施全过程监督评价机制;最后,还要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协助监督,站在利益无关者的角度,检测企业内控是否有效,帮企业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四、结语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公共财产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国有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建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保证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这不仅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协助,才能建设成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加强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